試論網路環境對中職生心理素質影響的文化分析及對策

才智咖 人氣:2.89W
試論網路環境對中職生心理素質影響的文化分析及對策


  論文摘要:心理素質是由文化沉澱而形成的,未成年人正處於心理素質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文化將直接影響未成年人心理素質的養成。中職生一般生活在社會階層地位較低的家庭中,其家庭文化中的大眾文化成分較多,文化環境較差,使其對消極文化的分辨力和抵禦力不足,心理素質更顯脆弱,更易在消極文化的迷霧中迷失方向,更易被網路中的消極文化所誘惑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文化環境引發的問題也應通過改善文化環境的方法加以預防和解決。

  論文關鍵詞:網路環境;中職學生;心理素質;文化分析
  
  網際網路作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在進入了21世紀的今天,已使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給未成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娛樂帶來了全新的方式和渠道,已經在事實上成為學生重要的課外活動場所。網路日益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隨著3G手機迅速普及,上網變得更加快捷和便宜。網際網路在豐富了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的同時,其負面影響同樣令學校和家長感到擔憂。網路對於青少年學生心理髮展的巨大影響越來越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其中“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未成年學生因沉溺於網路而引發的一種常見的複雜的心理、行為障礙,或稱心理疾病,已成為影響未成年學生心理髮展和健康成長的巨大障礙。特別是中職學生,他們是處於正在成長的、可塑性最強的也最脆弱的群體,他們在中職院校的學習時期既是容易接受正確的引導養成良好品德的時期,又是最易受到不良影響而被腐蝕和扭曲的時期。如何在網路環境下對這些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已成為當前社會和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網路環境對未成年學生產生消極影響的內因(心理)分析

  總體而言,一是未成年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青春懵懂時期,心理髮展還不成熟,自控力差,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正在形成中,人格和性格也不太穩定,對事物的把握能力比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這時的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探索欲,也敢於向新事物挑戰,但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二是現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他們在家庭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與同齡兒童交流的經歷,因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走出家庭後,一旦在交際或學習上受挫折,便會對現實感到灰心失望,在網路虛擬的世界裡,能滿足他們內心多種的需求。就心理素質特徵而言,內向敏感、缺乏自信、現實人際交往困難的未成年人,易沉湎於網路。因為這些未成年學生在現實中不太容易成功,心理上缺乏群體歸屬感和認同感,漸漸對網路產生心理上的依賴感,混淆了虛擬世界和現實,將虛擬世界當作生活的現實和全部。沉迷於網路不能自拔的男生明顯多於女生,特別是那些缺少同伴,希望得到同學、老師重視但又十分孤獨的學生,生活、學習遭遇挫折的學生,家庭不和睦的學生,沒有特長、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心情壓抑的學生。

  二、網路環境對未成年學生產生消極影響的外因(文化)分析

  1.文化及其作用
  文化是人類群體創造並共同享有的物質實體、價值觀念、意義體系和行為方式,是人類群體的整個生活狀態。文化由於人類的群體範圍劃分不同而體現出差異,不同的人類群體具有不同的文化。人的精神素質受文化影響,文化的沉澱形成人們的心理和人格,體現為價值符號和“軟”規則的文化直接影響人們價值觀念的形成。各種文化都蘊涵、傳播著其特定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規範,影響著人們的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行動。網際網路對未成年人心理素質的影響是與文化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密不可分的,因此,只重視心理因素還是不夠的,因為未成年人的內因(心理因素)具有相似性,關鍵是看環境因素,在未成年人的網路成癮、厭學等問題上,文化環境(外因)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2.文化環境因素(外因)分析
  家庭文化的“合理性”缺失。家庭對兒童的成長作用在社會學中有很多的研究,首先,兒童社會化是從家庭開始的,家長對子女的社會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對孩子影響的依據是其家庭的文化。如果說家庭文化只受傳統文化或儒家文化的`影響,不如說家庭文化更受市井文化的薰陶,特別是對廣大的普通家庭來說,更是市井文化的集中體現。在目前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變革中,一些家庭文化具有功利性價值取向,“金錢至上”、“利益至上”思想滲透並影響到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面對中職生就業困難、就業層次低、工資待遇低的現實境況,即使上了大學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風險,家庭成員的教育態度發生了變化,“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這導致一部分家長消極支援子女讀書,子女對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特別是孩子成績不理想或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家庭的重點更加不放在支援孩子讀書上,對孩子的課外行為放任不管。另外,也有部分家長堅信知識就是力量,秉承“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念,對子女教育絕不輕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態度傾向明顯。家長惟恐子女落後於他人,對子女學習干涉過多,對子女的點滴錯誤指責過多,忽視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易引起子女的反感,產生逃避讀書轉而投入“更有意義的、更迷人的”網路懷抱。上述兩種不同家庭對於子女學習的態度都過於極端,缺少民主性、科學性與合理性。“合理性”家庭文化的缺失是導致學生厭學、沉湎於網路的家庭方面原因。
  大眾文化消極作用的侵蝕。大眾文化從實質上說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產生的、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大眾文化是圍繞著市民生存、生活而產生的文化,一切圍繞著生存和生活,完全有別於官方主流文化和學界精英文化。大眾文化和市場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親緣關係,大眾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性的文化,它的價值觀必然是功利的。中國的大眾文化很大程度上夾雜著中國封建傳統文化的色彩,某種程度上充當了傳統文化的寄生體,久經大眾文化薰陶的人,更現實、更功利、更世故,常常會視野狹窄、目光短淺,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標準常常顯得零碎、多變和不成系統。不同的年代、地域、職業群體的大眾文化也是有差異的。但圍繞著市民生存、生活的現實性、功利性價值取向不會改變。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不斷加劇的今天,大眾文化對社會成員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和擴大,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已不是體力勞動者階層獨享的階層文化,甚至可以說已成為社會成員共享的行動指南。正像楊振寧先生所說的,時下,中國從商界到學界,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巧人”實在太多了,甚至正從成年人群體向未成年人群體蔓延,這是最可憂慮的。大眾文化的消極作用強化了學生的叛逆行為,使其盲目追求庸俗的“時尚”,熱衷於夢幻性追求。這種“浮躁”內隱於學生心靈,外顯於學生日常行為,而沉溺於網路就是其中的症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