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法

才智咖 人氣:1.91W

【論文關鍵詞】網路技術 寓教於樂 內容拓展  教學資源整合

淺議《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法

【論文摘要】缺乏學習興趣、基礎差、底子簿,這是當代中職學生普遍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中職學校各學科教學都必須要面對的首要問題。《網路技術與應用》課程,知識涉及面廣,內容抽象,專業性強,是典型的疑難學科。教師只有抓住該學科自身的特點,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突破口,理論聯絡實際,從多角度挖掘課堂教學潛力,才有可能從困境中掙脫出來。
  
  現代提倡注重人的發展,然而基礎差、底子簿、對學習缺乏興趣,這是當代中職學生普遍的特點。要想強化中職教育,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中職學校各學科教學都必須要面對的首要問題。《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是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專業理論課,該課程內容不僅涉及到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相關知識,還與學、等學科知識密切相關,內容抽象,專業性強,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很多抽象的理論環節教學裝置很難發揮作用,而有些地方現有裝置嚴重滯後於理論發展水平,針對這種理論性很強的專業課,教師該怎樣進行教學的組織,才能改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走出學習困境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對《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專業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密切聯絡生活,開展討論教學法
  雖然《計算機網路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尖端技術,但它畢竟是一門應用技術,所以許多原理的產生都來源於生活,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抓住這一特點,讓教學從生活開始,首先鼓勵學生思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然後逐步過渡上升到教學理論,從而完成對理論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對網路協議部分,介質的訪問控制方式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而坐,以小組為單位各自進行討論,討論題目:當前的討論過程該由誰發言,請制定一個規則。(要求:規則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要能夠避免相互干擾。)制定過程應在中間有一、二次結果展示,教師作進一步引導和修正,最終各組均完成規則制定後,教師對各組結果進行評價,以上討論可在20-25分鐘內完成。接下來教師提出教學任務,結合前面的討論結果,很快完成CSMA/CD和TOKEN RING兩種協議的講解。如此一來,把本來很枯燥的理論,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弄得明明白白,課堂也顯得生動有活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另外諸如停止等待協議、資訊傳輸方式等內容都可以採用類似的教法。
  二、寓教於樂,在遊戲中完成教學
  教材中還有一些內容,象ISO的OSI網路結構模型,內容抽象,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由於各層是按功能劃分的,而功能往往又是為解決針對網路通訊中遇到的某一問題而設計的。例如在講資料鏈路層時,課前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成2組,然後佈置做一個模擬通訊的遊戲比賽。到時要求每組在每一次對決中派2名隊員參賽,並由對方派一名隊員協助完成比賽。在互不相見的2名同組隊員之間分多次進行傳送一篇文字資訊,傳遞任務則由對方所派隊員完成,對方隊員必須擔當起在2人之間傳遞資訊的義務,但允許有3次隨機設定故障的機會(丟棄、亂序或增減字數)。針對比賽中對方隊員可能設定故障的種類,參賽方必須要解決好資訊被對方丟棄、資訊傳遞順序被打亂及內容被篡改(這些實際上對應於資料鏈路層差錯控制,流量控制等處理機制)識別和應對措施。比賽以在限定時間內傳送資訊最完整正確的.一方獲勝。這樣佈置完後學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積極想辦法做準備,無形中督促學生去預習,並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正式上課時,教師將準備好的要傳遞的資訊(可將一段文字分解為每10個字為一段的資訊包,在字條上留出少量空間共參賽者標註使用)及傳輸故障資訊(為傳遞資訊者設定傳遞故障之用,可將原資訊包中關鍵字更換,以歪曲資訊含義)分別交給參賽隊員和資訊傳遞著,按預定規則進行。完成競賽後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對比賽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通過這樣的競賽活動學生對通訊協議的理解一定是深刻和終身難忘的,學生在遊戲中也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如僅為一節課,這樣做或許有些麻煩,會顯著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但OSI模型這塊內容如果揉合到一起,都通過這種方式,每節內容只要對競賽要求稍作改動,便可適用於其它各層的教學,甚至分組交換也不在話下,這樣準備工作相對就輕鬆多了。
  以上方法應用於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課前的準備階段,要注重細節的設計,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預見性,充分估計到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這些方法雖然對教學裝置依賴性小,卻能很好的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應用的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適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現代化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已經非常普及,合理的應用可把抽象內容直觀化、枯燥內容形象化。可以化解知識難點,優化教學效果。例如通過交換機訪問其他網段的計算機,通過路由器訪問其他網路主機的過程;域名與IP地址解析等過程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過程,利用傳統方式教學方式講解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將其展現出來,學生一目瞭然,一看便知。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而且會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
  四、注重教學內容拓展,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在《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這門課程中,對於某些網路裝置的學習,只注重了工作原理,而忽視了應用的細節部分(或許是因為這些內容屬於其它課程)。如網絡卡的學習,主要介紹了網絡卡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分類情況以及效能指標等純理論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網絡卡的效能指標以及分類情況介紹網絡卡的選型以及網絡卡的安裝等實用知識,將網絡卡相關的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這樣純理論不枯燥,學生反而會覺得理論能實踐。課程在網路應用技術中主要介紹了郵件、WWW服務、FTP等的理論內容,如電子郵件系統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協議等,既枯燥又難懂,在教學中可以結合電子郵件的收發工具進行教學,有助於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並提高對實際應用的重新認識。結合相應的實踐活動,純理論的教學也會變得繪聲繪色、張馳有度。適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
  五、推廣新成果, 應用專案教學法
  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斷取得一些新的成果,專案教學的推廣無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計算機網路技術》這門學科中,有很多內容很適合採用該方法,例如:在網路作業系統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把各種伺服器的架設,當作一個個專案。通過使用專案教學法,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學生在專案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學生通過解決在處理專案中遇到的困難,領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六、充分整合資源,建立多功能實訓課堂
  結合是近年來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理論教學階段,也必須注意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學生順利進入實踐環節做好準備,在這種狀況下,要發展職業教育,還必須要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對於《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這門課程而言,可以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建立起多功能實訓課堂。就目前情況,即便在相對落後的地區,職業學校都有若干供教學用的機房,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裝置,適當添置網路硬體(若干臺交換機、路由器等),根據自身需要把其中一個或若干個改造為多功能實訓室。該實訓室可以完成諸如組網、網路硬體配置、網路作業系統及伺服器配置等大部分與《計算機網路技術與應用》課程相關的實訓。這樣我們可以把課堂搬進實訓室,邊學習邊實訓,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育是一項複雜的工程,職業教育又是其中最具靈活性,也是問題最多的部分。在教育改革呼聲最高、最關鍵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沉著冷靜,既要勇於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又要善於挖掘傳統教育的靈光。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職業教育必將會迎來一個又一個春天。
  
  參考文獻
  [1]計算機網路[M].出版社,蔡開裕2001.
  [2]夏冉. 關於“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 職教通訊, 2010, (02)快樂作文2011年第6期輔導與習作輔導與習作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