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學歷史課堂管理工作的誤區

才智咖 人氣:2.57W

走出中學歷史課堂管理工作的誤區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是目前中學歷史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實現中學歷史教學目 的,完成中學歷史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而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除了其他因素外,課堂管理 工作的情況如何,這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許多教師深知這一點。因而他們非常注重歷史課的課堂管理工 作,從而為取得歷史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遺憾的是,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 ,特別是青年教師,包括大專院校歷史系科的實習生,在歷史課的課堂管理工作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散亂現 象。這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許多教師也很想改變這種局面,但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在當前的中學歷史 課堂教學中,課堂管理工作的散亂主要有何表現?造成這種散亂的原因是什麼?怎樣做才能改變這種散亂現象 ,從而使那些教師走出中學歷史課堂管理工作的誤區?本文擬在這些方面作些探討,以期對中學歷史教學有所 補益。
   
    在當前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課堂管理工作的散亂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概括起來講,主要表現為以下現 象:
    一、預備鈴響了,按時進教室的學生為數不多,即使大部分學生進了教室,整個教室仍是亂哄哄地吵鬧, 沒有在預備鈴至上課鈴之間的這段時間裡作好上歷史課的有關準備,如準備好課本和其它學習用具,靜心等待 上課。
    二、上課鈴響了,許多學生仍沒作好上課的有關準備,有的學生甚至還在教室外面玩或者剛走進教室,教 師卻匆忙地宣佈上課;上課儀式(即起立、師生互相問好)極不嚴謹,如起立時,學生先後不一,彎腰駝背, 有的甚至乾脆不起立;師生互相問好時,學生聲音不整齊、不洪亮,有的還怪聲怪調;坐下時先後不一,桌凳 弄得嘩嘩響。
    三、授課中,學生或看窗外,或看其它的書籍,或做小動作,或竊竊私語,或打瞌睡,整個課堂象個茶館 或小圩鎮。有時,學生的吵鬧聲甚至蓋過教師的講課聲。
    四、授課中,教師面對學生時,課堂還安靜,教師一回頭去板書,學生便趁機打鬧。有的學生甚至坐到別 人的位置上去,或者偷偷地溜進溜出。
    五、授課中,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或不站起來回答,或站起來後卻胡亂回答,隨即自行坐下,而其它的 學生或各玩各的,或起鬨亂叫。
    六、授課中,教師要求學生集體回答問題的時候沒有人回答,不要求學生集體回答問題的時候卻叫喳喳。
    七、授課中,表面上大家都在安靜地聽講,實際上有些學生心在不焉,思想開了小差。
    八、授課中,雖然大家的注意力比較集中,但思維並不活躍,課堂提問一問三不知,課後自己提不出問題 ,課後作業一塌糊塗。
    九、下課時間不到,不少學生卻急於下課,人在心不在。說閒話者有之,早早地收起課本和學習用具者有 之,敲桌凳者有之。
    十、下課鈴一響,整個教室立即沸騰起來,各種怪現象同時出現,下課儀式(即起立、師生互相道別)無 法進行。
    在中學歷史課的課堂教學中,出現如此眾多的散亂現象,隨其自然存在和發展是不行的,強行壓制,甚至 體罰或變相體罰也是不可取的,唯一的辦法在於找出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然後採取相應的改正措施。
   
    中學歷史課的課堂管理工作散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裡著重談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
    從學生方面來講,課堂上之所以如此散亂,這顯然與班風不正、學風不濃、組織紀律性不強有很大的關係 。往往有這種情況: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個年級裡,同樣一位歷史教師上課,在班風好、學風濃、紀律性強的 班級,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都較順手,而在別的班級,由於班風不正、學風不濃、紀律性不強,歷 史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工作則十分吃力。
    學生在歷史課的課堂教學中散亂,這與他們學習歷史的目的不明確,存在著重理輕文和偏科思想也有很大 的關係。在有些班級裡,數理化,乃至語文、英語等科的任課教師去上課,課堂上並無明顯的散亂現象,而史 地教師去上課,課堂上的散亂現象則非常明顯,無疑,這與學生的偏科現象有很大的關係。此外,國中升高中 不考歷史,高中升大學理工科也不考歷史,雖然在國中有縣級、乃至地區性的歷史統考,高中有省級的歷史匯 考,但大都較簡單,壓力不大,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客體,又是獲取知識的主體,他們的班風不正、學風不濃、紀律性差、 偏科現象的存在、歷史考試的壓力不大,這些因素無疑會給歷史課的課堂教學帶來極不利的影響,這是歷史課 的課堂管理工作散亂的客觀原因。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課堂管理工作的組織者 ,課堂管理工作散亂,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末,歷史教師自身的哪些因素與歷史課課堂管理工作的散 亂有關呢?
    第一,教師本身事業心不強,教學態度不端正是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因種種原因“身在曹營心在漢”, 根本不安心教育工作,缺乏獻身教育工作的事業心,因而在歷史教學中,教學態度不端正,工作責任感不強。 許多教師備課、編寫教案很不認真,從教幾年,卻拿不出一個象樣的教案。有些教師則根本不備課,也沒有教 案。這樣怎麼能把歷史課講好呢?課講得不好,又怎麼來要求學生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呢?
    第二,教師專業基礎理論與基礎知識不紮實,業務能力差,這也是個重要原因。有的歷史教師雖然是從大 專院校歷史系科畢業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歷史專業理論和知識學得並不紮實,加上參加工作又不願意 花力氣去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注意知識的更新,因此,在對教材的理解、組織和處理上不能做到得心應手,尤 其是對於現在的新教材,在許多問題上都是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在中學歷史學科任教的,還有一大批非歷史專 業出身的教師,他們中有勤奮自學、刻苦努力的,因而能勝任歷史教學工作,但為數極少,多數是頂個編、湊 個數。歷史教師本身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不紮實,教學中必然張冠李戴,漏洞百出,學生在課堂上不亂才怪!
    第三,教師缺乏課堂管理工作的必要知識,不講究管理方法的科學性,這是導致歷史課課堂管理工作散亂 的直接原因。不少教師對於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散亂現象,或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你亂你的,我講我的; 或是哭鼻子、掉眼淚,向學生苦苦哀求;或是諷刺挖苦、體罰或變相體罰;或是瞪眼珠、拍桌子,繼而中途一 走了之。結果是課堂秩序一塌糊塗。師生關係極度緊張。
    第四,教師不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選擇教學方法,因而在較大的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管理工作的 效果。有的教師在歷史課的.課堂教學中,或是照本宣科,一講到底;或是胡編亂造、信口開河;或是和尚唸經 ,催人慾睡;或是誇誇奇談、漫無邊際;或是裝腔作勢、矯揉造作;或是埋頭板書、不講不練。教師在課堂上 用這種方法教學,學生當然就索然無味,乃至產生逆反心理了。
    第五,教師的課堂管理工作太封閉,這也是造成教師的課堂管理力不從心的因素之一。不少歷史教師的教 學態度是端正的,課堂管理工作也是很積極的,但由於他們只是自行其事,課堂管理中出現的許多事情,課堂 教學中出現的若干現象,從不與其它人透露一絲半點,因而,也得不到別人的指點和幫助,孤軍奮戰,往往是 事倍功半。
    第六,教師不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為師不為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課堂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有些歷史教師或是無端地訓斥學生,或是與學生開一些毫無意義的玩笑,或是公開地著裝怪異,或是背地裡大 發牢騷,這些行為舉止都在學生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潛移默化地在學生眼裡降低了教師的形象,因而 ,歷史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也沒有威信。
   
    中學歷史課堂管理工作散亂,歷史課的課堂教學活動不能順利開展,作為歷史教師來講,這是件痛心的事 。然而,光痛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面對實際,積極奮起,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自己的課堂管理工作 走出誤區。那末,怎樣做,才能使中學歷史課堂管理工作走出誤區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加強自己對教育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理解到:教育工作是培養一代新 人,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工作。此外,還要看到:從事教育工作雖然既辛苦又清貧,但隨著《教師法》的頒佈 和實施,從事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種條件和待遇會逐漸好起來的,其它行業其實也各有各的苦衷。只有樹立了強 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歷史教師,才可能在怎樣搞好課堂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如果總是一心兩用,這必將既誤 事又誤人,捫心自問,於心何忍!
    第二,要謹虛,勤奮,刻苦學習,不斷加強和充實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與基礎理論。社會在不斷髮展,知 識的資訊量越來越多,為適應社會的發展,中學歷史教學也在不斷地改革,加上現在的學生見識廣、知識比較 豐富,求知慾也較強,因而,歷史教師光靠原有的知識去從事教學工作,就難以適應歷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 要,歷史教師通過自學、進修等途徑加強和充實自己的專業基礎理論與基礎知識很有必要。所謂“學高為師” ,作為一個教師,必須擁有高深的學識。如果歷史教師的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不紮實,講課時錯誤、漏洞百出 ,怎麼能贏得學生的敬仰?在課堂管理中怎麼叫學生信服呢?
    第三,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課堂管理知識,力求課堂管理工作科學化。在班級授課時,教師面對的是幾十位 具有不同性格。不同愛好和不同情趣的學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他們進行管理,從而在需要的多樣性中求得 平衡,這是一門學問。要搞好歷史課堂管理工作,教師需要掌握一些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方面的知識, 並運用這些知識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管理。比如:上課開始,教師要掃視一下全班同學,看看學生到齊了沒有, 檢查學生的歷史課本和其它學習用具準備了沒有,學生安靜了沒有。如果個別學生還沒準備好,要稍等一下, 等他準備好以後,教師再講課;授課中,個別學生在做小動作,教師可以走到他的面前,用手勢或眼睛暗示一 下,請他安靜下來;當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時,教師可立即改變講授方式,甚至恰當地插入一個有趣的情節或歷 史故事,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聽課中來;指名發言時,不要總是點幾名成績好的學生。也要給中等生和差生以 發言的機會,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厚此薄彼;讓學生討論問題時,要使他們精神放鬆,敢於發言,並讓他們 互相商討;請個別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後,教師要肯定成績,多做表揚,即使回答不完整,或者是回答錯了,教 師也應補充或鞭策他進步;學生伏在桌子上聽課,教師要走過去問清楚原因,如果是有病,可派其他學生陪他 到校醫務室去看病。如此方法,舉不勝舉。中學歷史課堂管理工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靈活多變的,它要求科 學,也要求耐心細緻,歷史教師要想運用自如,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並不斷向有經驗的教師 請教。歷史教師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課堂管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則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益 或後患無窮。
    第四,要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和調整好教學方法。中學歷史課堂管理不同於一般的行政 管理,也不是單純的組織紀律管理,它伴隨著歷史課堂教學活動而產生,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被課堂教學活動的 成敗所制約。歷史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是否生動靈活,是否能吸引學生,關係到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是否安心, 情緒是否穩定。因此,在備課和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 。教師講課是要以課本為依據的,但以課本為依據並不等於照本宣科,教師還要對課本進行加工剪裁、組織處 理,該描繪的要描繪,該引伸的要引伸,該啟發的要啟發,該概括的要概括,要做到主次輕重各如其份,前後 左右各得其所。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把課本上的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生動活潑,發人潛智,學生自然 聽得興趣盎然,越學越愛學。相反,生動有越的歷史課就會變成令學生頭痛的“累死課”。比如,板書之重要 ,盡人皆知。板書設計必須講究科學性,即正確、具體;必須具有實用性,即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習實際 的需要,力求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助於學生學習教材、整理教材、記憶教材;必須講究藝術性,即注重板書的條 理美、結構美、圖形美、文字美、色彩美。只有這種板書,才能真正引導和控制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樹立知 識結構體系,引導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知識。相反,那種信手塗鴉、缺乏 規範的板書,那種有始無終、虎頭蛇尾的板書,那種隨寫隨擦、不留痕跡的板書,那種千篇一律、缺少變化的 板書,只會給學生留下空洞、乏味、混亂的印象。板書如此之差,學生在課堂上怎麼能坐得住呢?再談談語言 問題,語言表達對一堂課的成敗有極大的關係。語言表達以準確、乾淨、洗練、肯定、詞彙豐富以及感情真摯 為佳。交待歷史概念,要清楚確切,歌頌英雄人物,要鏗鏘有聲;描繪戰鬥場面,要激昂慷慨;傾訴失敗受辱 ,要如泣如訴;敘述歷史過程,要抑揚頓挫。如果幾十分鐘的課堂語言都是一樣的語調、一樣的音速、一樣的 無動於衷,恰似和尚唸經,學生怎麼不厭煩呢?
    教學方法的調整,指的是在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授課,或者是在某個班級授課,但中途出現了特殊情況而 言。在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裡,他們在若干方面是存在著差別的,因此,歷史教師採用什麼方法教學,要視各 班的具體情況而定,應有所區別。至於說在不同年級的學生中授課,教學方法更不能雷同,必須根據學生年齡 、知識基礎、能力高低等特點,變換教學方法。有時,在某個班級裡授課,突然發現準備講的東西學生早就熟 悉了,某個問題本來想略講,但學生又想多瞭解一些,遇到類似的情況,教師有必要調整原先設計好的教學方 法,以適應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忽視了這些問題,勢必給教師的課堂管理工作帶來麻煩。
    第五,充分利用導言課和其它恰當的機會,在學生中進行歷史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 趣。導言課又叫緒論課,一般在新學期第一節課或單元教材講授之前進行。歷史教師應充分利用導言課對學生 講述學習歷史的目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建立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些教師這樣做了,但因為準備不充 分,方法不恰當,因而效果不佳。要講好導言課,除了備課要認真外,方法也應靈活。教師如果能用真摯的感 情、淺顯的語言、生動具體的事例,講述為何要學習歷史、學歷史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學習歷史與各科學 習的關係、學習歷史與社會發展和個人成才的關係等問題,效果要好得多。此外,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結合 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相機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寓學習歷史的目的教育於三項任務的落實之中,努力 使學生對歷史學科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學生有了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課堂管理工作就不 會阻力重重。
    第六,教師在課堂管理的同時,加強與班主任、年級組長、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等人的聯絡,加強課堂教 學,課堂管理資訊的交流,力求課堂管理與班級管理、年級管理、學校管理和社會管理掛鉤。中學歷史教學工 作是一項艱辛的工作,也是一項複雜的工作,歷史教師的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單靠個人的努力往往是難以取 得預期的效果的,尤其是遇到一些特殊情況,要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有時甚至需要社會的智慧與力量相配 合才能解決。因此,歷史教師課堂教學,課堂管理中的一些情況,包括好的和差的、積極的和消極的、長期的 和暫時的、顯露的和潛在的,都應利用恰當的機會向有關方面的同事、領導和學生家長反映。人是在集體和社 會中生活的,中學生也不例外,集體的規章制度、社會的輿論和道德規範對中學生的學習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 作用,歷史教師要搞好課堂管理,應當讓集體和社會的力量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第七,歷史教師要品行端正,情操高尚。中學生長期和教師生活在一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 論是高尚的或是低下的,無論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可能在學 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有些甚至還會留下終生的印象,這種印象又會使學生在課堂裡或課堂外,在校內或校外, 在公開或背後,在群體或個體的行為中反映出來。因此,歷史教師要想有良好的課堂管理效果,就必須注重自 己的品德修養和情操陶冶,所謂“身正為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中學歷史教學在中學的教書育人工作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而歷史課的課堂管理成效又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 效果,因而也影響到教書育人的效果,因此,歷史教師應當想方設法鍛鍊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 的歷史課堂管理工作走出誤區,走向成熟與完美。
    (作者單位:江西吉安師專)


論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