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8W

摘要: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全球化語境下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鍵是培養文化移情能力。通過文化教學,對書刊、網路資源的學習以及跨文化交際實踐可以更好地使學習者在跨文化知識能力、跨文化思維能力、跨文化行為能力以及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跨文化交際畢業論文

一、文化差異的形成與跨文化交際的意義

不同種族、民族的人們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徵,長期以來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由於自然界對不同地域人類社會的隔離使得世界各地的人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習俗和文化,進而導致了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比如:中國人看重禮儀和謙卑的為人態度,將集體的利益視作高於個人的得失;而西方人更注重平等觀念,不分老幼尊卑人人都有同等的地位,個人價值的充分發揮和個人能力的表現被放在很高的位置。生活習俗方面的差異就更多樣、更豐富了。比如:中國人看重飲食,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對於食物的選材、烹飪都非常講究,擁有諸多菜系和繁複的烹飪方法,並將菜餚賦予豐富的寓意,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渴望;相比較而言,西方人對食物本身並不看重,而是將飲食作為一種社交手段,在宴會的禮儀方面特別講究。不同的地域特徵、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構成了中西方的主要文化差異,〔1〕而這些差異影響著政治、經濟、科學、藝術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是因為不同文化的差異性構成了世界文化的豐富性,也給不同文化的良性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每一種文化都能夠從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營養,作為對自身文化的補充。每一種文化都能從與他國文化的對比中意識到自身文化的優勢與缺陷,通過互相學習使雙方的文化發展更加完善。同時,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不同國家不僅在經濟方面的交往日益頻繁,隨之而來的文化交往也越來越多,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感受異國文化不同魅力的同時,在文化交往中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溝通障礙和由於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的誤解、摩擦,甚至矛盾和糾紛。較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能使溝通更加順暢,減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交流阻礙,還能化解矛盾,增進信任,加強雙方的友好感情,不僅會促進經濟合作,也會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二、文化移情能力的培養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關鍵

移情概念由德國的羅伯特·費肖爾提出,是指對他人情感的一種共鳴,即能夠從對方的立場和情感出發去思考問題。移情概念現已從美學領域擴大到了認知心理學和跨文化交際學等諸多領域。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移情是一種有效溝通的技巧和能力,一般指交際雙方有意識地擺脫自身文化的束縛,自覺地轉換文化立場,置身於對方文化模式之中,從而真實地感受並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等。

“各民族文化雖然存在區別,但是由於人類的本質從根本上具有同一性以及人類實踐方式存在著共同性,決定了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即使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性,也並不表現為冰炭不同爐的特性,而是可以交融和互補”。

這就是說,文化移情有著人類的共性作為基礎,通過文化移情這條文化溝通的紐帶,交際主體自覺地轉換文化立場,擺脫自身積澱的.本民族文化的影響,有意識地將自己置身於他種文化的語境中,就能夠更好地感受、領悟和欣賞另一種文化,達到更加有效的溝通。文化移情成為跨文化溝通中的關鍵。然而,移情能力的培養絕非易事,不能一蹴而就,它不僅需要交流主體在知識層面對他國文化有足夠的瞭解,對對方的習俗和和社會交往規則有準確的把握,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增強跨文化交際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不斷地提高跨文化交際技巧。也就是說,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綜合的、多向度的概念,具體來講可劃分為知識向度、思維向度、行為向度和情感、個性向度。知識向度是指文化既有的、外顯的、客觀的和組織的一面。但在現實的跨文化交際中,這是遠遠不夠的。許多複雜多變的因素要求交際者在現實的交際情景中做出獨立的分析,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本質,形成正確的判斷,這就要求交際者具有較好的“思維能力”。要將這種思維能力付諸實踐,達成較好的交際效果,還離不開交際者的“行為能力”,即人際認知、溝通、協商等能力以及熱情開朗、樂於交往等個性特質。

文化移情貫穿著從知識到思維到行為和情感、個性的所有向度。每一個向度能力的培養都需要交際者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移情策略,進行適度移情,避免移情缺位和移情過度。移情缺位和移情過度雖然是完全不同的兩極,但都阻礙著跨文化交際的有效開展,是在文化移情過程中應當努力克服的。移情缺位主要是由於交際者受長期積澱的本民族語言文化及交際模式的影響與制約而不能夠從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將自己的心理除錯到對方的角度上去,這就導致與跨文化交際的客體出現隔膜、矛盾甚至衝突。移情過度與此相反,是交際主體對客體的過分認同,交際者丟棄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場,一味地迎合他者,這使得主體和客體的邊界模糊,反而喪失了移情的目的和交際的有效性。避免移情過度,才能夠“突破特定文化給交際設定的程式和範圍,使交際雙方能夠充分發出屬於自己文化的聲音,又能夠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

(一)文化教學

當前,外語是大學裡的必修科目,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適時適量地加入文化教學,不僅能使文化教學自然地發生,為學生所接受,也對他們學習語言本身大有裨益。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異國文化有循序漸進的認識,獲得跨文化交際所需的原始知識儲備。另外,還可以通過開設英美概況、跨文化交際等選修課為學生提供系統學習西方歷史文化和跨文化交際方法的機會。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不斷普及,課堂文化教學可容納的教學內容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多彩。通過試聽材料,教師可以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西方的地理、歷史、習俗等文化內容。也可以通過電影素材,讓學生從側面體會西方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無論如何,課堂文化教學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率的,是進行文化學習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

(二)通過書刊和網路進行學習

跨文化交際的學習者可以通過對國外的書籍、報紙、雜誌的閱讀不斷地瞭解西方文化,積累多方面的知識,也可以通過瀏覽國外網站,體會西方人的文化氛圍。這種學習方式也包括對廣播和電視節目的收聽、收看,這是一種積少成多的學習方法,學習者不會有太多的學習壓力。只要長時間地堅持關注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媒體就可以越來越多地瞭解西方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這種學習方法是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能進一步開闊學習者的視野,使其接觸到更豐富、更生動的文化內容,增強學習者的文化理解力和敏感性。

(三)加強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

隨著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學習、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際機會也越來越多。學習者應把握好這些機會,主動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實踐。可以通過參加國際會議、參加外籍學者的講座、旁聽外教課程等方式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機會,也可以通過兼職翻譯、對外漢語教學等工作方式獲得更多跨文化交際的經驗。

參考文獻〕

〔1〕王智玲,谷萍.文化差異對跨文化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國語文, 2013(2).

〔2〕易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移情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及對策〔J〕.河北學刊,2014(4).

〔3〕高永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8).

〔4〕劉學惠.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其培養:一種建構主義的觀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

〔5〕許力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問題探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