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調查及心理干預

才智咖 人氣:8.48K

摘要目的:探討精神科門診首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對門診首診青少年120例進行SCL一90心理測定,並對測定結果進行分析。結果:測定結果顯示9個因子的陽性率均超過50%,其中強迫症狀最多,104例,佔86.67%。女性陽性均分/恐怖均分與男性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結論:精神科門診首診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其進行早診斷、早治療,可促進兒童健康教育;有效的心理干預可緩解其面臨的成長,減少自毀行為的發生。

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調查及心理干預

2005年1一12月,我們對門診首診青少年120例採用症狀自評量表(SCL一90)進行調查分析,並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臨床資料本組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齡15 -18歲。文化程度:國小17例,國中79例,高中24例。

1.2方法測定由經過專門系統訓練的專業評定人員。對前來我院就診的首診青少年採用惠誠兒童青少年心理測驗軟體按操作要求在計算機上完成,結果由計算機分析並列印報告單。量表選用症狀自評量表(SCL - 90 ),包含90條專案,每一專案均採用5級評分,即1,2,3 ,4,5分別代表沒有、輕度、中度、偏重和嚴重。該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2結果

2. 1本組採用SCL一90測定結果.

3討論

青少年期是一個在身體、性格、智力、情感及心理等方面都面臨快速發展的時期,其生理上急劇變化對其心理髮展的衝擊容易使青少年身心發展失去平衡,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精神障礙及類神經症樣表現川。有研究表明:5%以上的成人患者首次發病於15歲以前[2]。因此,首診青少年心理健康測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能反映精神病門診首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及精神症狀,為兒童精神疾病的早診斷、早治療提供依據,對促進兒童健康教育提供幫助,還可以發現首診青少年的住院率的情況,便於及早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和治療。

國內有調查發現青少年的起病是以慢性起病為主,發病年齡較小,可能是就診年齡高於發病年齡。據統計,兒童精神病患者中,15歲前發病者佔4%,10歲前發病者佔0. 5%-1. 0% }Z}。有調查發現16.79%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國中生13. 76%,高中生為18. 79%,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問題有上升趨勢〔’〕。本測定結果顯示精神科門診首診青少年存在明顯的異常情緒,其程度中度以上為抑鬱症狀58例,佔48. 33%,其次為強迫狀態、焦慮和敵對,與臨床觀察結果也一致。艾裡克森認為青少年期在快速成長期比較重視自我身份的確認,在不能確認自我中就會出現焦慮和恐懼感。我們的測定結果中偏重和嚴重程度的精神症狀也是以焦慮為主要症狀。

青少年期作為向成年的過渡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但同時又有許多的心理衝突,易出現自卑、抑鬱、焦慮和孤獨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青少年認知的不協調、不一致和認知衝突是產生抑鬱情緒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抑鬱的素質一壓力模型受到心理學家的關注,即當面臨一貫的、易產生抑鬱反應的壓力源時,具有易產生內部問題素質的個體可能產生抑鬱情緒岡。因此,對於精神科門診首診青少年患者首先要進行及時的心理干預。對於輕度患者指導其掌握一些應對壓力的方法和生活技巧,如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等。對於中度以上的患者應採用認知治療,糾正其對自我的.錯誤認識,同時配合適量的抗抑鬱藥物;而焦慮情緒是一種更為複雜的模式,它可能含有恐懼、厭惡、內疚、羞怯和痛苦的成分。高焦慮狀態的產生對於青少年來說可能與環境適應困難和頻繁的考試有關。要克服焦慮,首先要很快適應新環境,提高社會應對技巧,提高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可減輕緊張情緒。學習焦慮者,要正確認識人腦的活動能力,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避免持續的疲勞狀態,分散對自身狀況的過分關注。

從不同性別首診青少年SCL一90因子得分的情況來看,不同性別首診青少年的陽性症狀、恐怖和偏執均分女性高於男性(P

由於調查物件為精神科門診首診並進行心理測定的青少年,他們的測定結果很容易被父母所忽視,也有部分因青少年的掩飾和隱瞞而僅以青春期的情緒反應進行調節被耽誤,最後住院治療。由此可見,精神科心理評估門診首診青少年心理健康測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提示患者心理疾病的程度,同時對其早診斷、早治療,促進兒童健康教育有幫助,及時的心理干預還可以促進融洽的親子關係和諧的發展,緩解青少年面臨的成長壓力,減少自毀性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