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預警”莫忽視

才智咖 人氣:3.26W

青春期是個永恆的話題,對於身處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心理的變化是最微妙也是最值得呵護的,身體和心理的變化使得他們會面臨不同的煩惱,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種種危機。

青少年心理健康“預警”莫忽視

青少年心理健康“預警”莫忽視

“孩子厭學、沒學習動力、青春期叛逆、抑鬱症......”一直是困擾家長們的難題,特別是最近一則新聞,更是讓家長們揪起了心。臨近開學,11歲男孩因未做完暑假作業,被母親批評後跳樓自殺摔傷,這讓我們看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亟待解決。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心理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會有心理“危險期”,當孩子出現心理健康“預警”時,學校、家長、老師的關注教育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堪憂

青春期是個永恆的話題,對於身處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心理的變化是最微妙也是最值得呵護的,身體和心理的變化使得他們會面臨不同的煩惱,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種種危機。

小雨(化名)是在媽媽反覆勸說下,才走進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診室的。

“這孩子晚上睡不好,白天又要上學,看看能不能有什麼辦法改善一下睡眠。”小雨媽媽向醫生介紹,“半夜裡起來上廁所,發現女兒房間的燈居然還亮著,推門進去,小雨竟然在看書。小雨說,這段時間都睡不好,索性爬起來看書了。”

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於恩彥說,“如果學生出現睡眠障礙,一要考慮是不是學業壓力太大,二要看看是不是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神經衰弱、精神分裂障礙等。”

於恩彥說,“睡眠不好是一個外在的表現,這孩子其實有抑鬱症。”

與小雨情況有所不同的,有些青少年則採取了極端的方式來發洩情緒,廣州一所高中的優等生得抑鬱症多次嘗試自殺,福建廈門某小區11歲男孩疑似和家人鬧情緒,從12樓墜落身亡......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教研室主任高思剛認為,如今孩子各方面的精神壓力都很大,成績好的學生壓力更大,若家長教育不當,而孩子又無法從多角度想考慮時,悲劇就會發生。

隨著社會壓力加劇,心理問題的低齡化趨勢日益明顯。據《慈善公益報》記者瞭解,中國兒童中心曾釋出《中國兒童的生存與發展》調查報告,資料顯示,中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了學習困難和各種情緒障礙的困擾,5.2%的兒童存在抑鬱、壓迫等心理健康問題。

學校:需心理課程“護航”

關愛孩子該從心開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養成需要學校的心理教育為其“護航”。

2015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小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中指出,學校要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協助家長共同解決孩子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

重慶市沙坪壩區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大學城第一國小校舉行,採取卡牌體驗、體感訓練、塗鴉減壓等方式,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精彩的心理健康課。

在卡牌體驗心理課中,同學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收穫,“我終於明白了那張卡牌上真正的道理,勇敢地正視生活中的誤會並努力去化解它,這樣生活才會更加美好!”“通過TAT心靈投射卡牌遊戲,讓我能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想法,明白自己的內心感受。”

大學城第一國小校教師劉瑤說,“通過心理暗示、空椅子等心理學方法把《甜言蜜語》這一課題內容教授給學生,教學生模仿動畫裡的人物講話、對班主任老師表達情感。在學習生活中觀察孩子的言行,鼓勵學生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自我覺察和領悟,這對於孩子們養成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有著重要作用。”

無獨有偶,開學在即,日前“天使健康少兒心理教育講座校園行”大型公益教育活動在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鎮袁崇煥中學舉行,該活動以《孩子,讓我們擁有陽光心態》心理教育主題為學生提供心理教育,並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莞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諮詢師葉菊介紹,“青少年處於學校與社會的中間過渡時期,具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他們融入學習、生活的必要條件,社會環境中的某些消極因素影響,經常使青少年心理髮生不良情緒,對此必須要關注教育和引導。”

在問答互動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出了不少問題,得到了心理專家的解答,這對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處理學習壓力和同學人際交往方面受益匪淺。

家長:教育引導是關鍵

要從家庭角度著手,營造孩子心理健康環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教育專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林子奧指出,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孩子稚嫩的心靈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家長們要明白身教勝於言教,要以身作則。

首先,多向溝通,化解矛盾。溝通是解決問題的良藥,這是很多專家的共識。我們也相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各種矛盾都是由溝通不良引起的。因此,選擇說什麼固然重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說也不可小覷。建議大家採用家庭會議的方式處理家中成員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就一個問題發表看法,同時也傾聽他人的問題,之後讓大家討論。

其次,感悟生活,珍愛生命。要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不是隻有學習,對每個人來說,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要讓孩子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生活不是隻有上學、考大學,人生的路很長,生命是無價的,只要孩子生活快樂就好。

最後,平等交流,以身作則。父母要學會與子女平行交談,讓孩子感到輕鬆自在。不插手干預他們的事情,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父母應該陪伴子女仔細檢討分析這件事,鼓勵他們自行想出好的解決方法。擁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規則不僅對孩子有要求,還有對父母的要求。父母言傳身教促進信守承諾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