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自由與理想世界的兩個維度—兼談馬克思的communism概念

才智咖 人氣:3.2W
主體性,自由與理想世界的兩個維度—兼談馬克思的communism概念
主體性,自由與理想世界的兩個維度—兼談馬克思的communism概念 關鍵詞

主體性 自由 理想世界 公共主義 生態主義

內容提要

本文通過對主體性一詞的原始釋義認為主體性有自在的自因性和自為的自因性兩種,而理想世界就是自在的自因性和自為的自因性都獲得實現的大公共主義世界。馬克思的communism概念除共產主義外,還有多個含義,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由個性主義和生態主義。未來的理想世界應該把理想世界的兩個維度統一起來。

作者介紹
王曉華,1962年生,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哲學、文藝學、戲劇研究。

--------------------------------------------------------------------------------



人的主體性(subjectivity)是按照計劃建構世界的能力,它的存在本身就設定了理想世界的存在,我們有權利通過理想世界來評估人類主體性在當下的實現程度,也可以把主體性當作衡量理想世界是否理想的尺度。本文所要做的是後一個方面的工作:對主體性概念的原始意義進行闡釋,以此原始意義為依據探索理想世界的應有維度。

既然當代哲學對主體性的意義已經基本上達成了共識,本文為什麼還要尋找主體性的原始意義呢?因為目前流行的對主體性的解釋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忽略了主體性的本體論維度,預先在人的存在與其他存在之間設定了鴻溝。然而人是世界的成員而非上帝,人的主體性與物的能動性必然有本體論意義上的聯絡,所以,我們有必要先將人類中心主義的主體性觀念懸擱起來,追問主體/主體性的原始意義。本文作為漢語文字將首先對漢語中主體一詞進行領受和闡釋。"主體"在《新華詞典》等權威性工具書中被解釋為:(1)事物的主要部分;(2)哲學範疇,與客體相對,指有意識的人,是認識者和實踐者。(1)第二個解釋已為我們所熟知,它所依據的是主體-客體的二元論,是本文在追問主體/主體性的原始意義時需要暫時懸擱起來的說法,因此,我們只能把注意力轉向"事物的主要方面"這個看似極為簡單的解釋。何謂"事物的主要部分"?顯然指的是某事物之為該事物最根本的東西。人們為什麼能夠談論"事物的主要部分"?是因為被談論的事物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作為個體,它有自己的基本結構並在這種意義上是thing-in-itself。亞里士多德稱個體為第一本體所強調的正是個體的獨立自主品格。(2)他認為本體為一切屬性的主體和基礎等於說個體是自身的基礎,也就是說,個體作為本體是自因的,而這種意義上的本體在古希臘被稱為主體(hupokeimenon)。萬物自因,萬物由於自因而自化和自持,萬物皆在自因的意義上是主體,此乃我們的原始釋義所得出的重要結論。正如海德格爾所說,這種形而上學意義上的主體概念首先與人無特殊關聯並且與我(I)毫無關聯。(3)自因的個體即是本體論意義上的主體,因此,最原始的主體性就是自因性。自因,便是自己是自己存在的理由,亦即自-由。凡主體都是自-由的,只是這種本體論意義上的自-由比人類學意義上的自由更原始,是後者被超越的基礎。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最原始的本體論意義上的主體性就是個體存在的自因性(自-由)。

雖然萬物皆有主體性,但在人類誕生之前,主體性還僅僅是自在的自因性。"人,物也,萬物中有智慧者也"(王充語)(4):作為萬有中的一有,人的獨特性在於能夠有意識地籌劃自己的行動,其主體性是自為的自因性。有意識地實現自己的自因性是人類個體的本質。由於人的誕生,主體性生長為自在的自因性和自為的自因性兩個層面。自在的自因性乃是自為的自因性被超越的基礎,人的主體性天然地被本體論意義上的主體性所成全。這並不賦予人統治自在的存在的特權,而意味著人在享受創造的快樂的同時對存在的命運負有責任。因此,理想的世界不能僅僅為人而存在,必須是自在的自因性(自-由)和自為的自因性(自由)都獲得守護和實現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