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措施研究

才智咖 人氣:2.61W

所謂林業,是為進行森林經營組織起來的,以進行木材、林產品生產和保護性資源經營並以後者為基礎的基礎產業和公益事業。 森林經營包括森林的採伐與更新、森林保護(含病蟲害防治與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撫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動。

黑龍江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措施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林業資源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並簡要總結其內涵。其次重點介紹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途徑,總結為發展科技、落實體制改革、制度創新等幾方面。通過創新管理體制的引用,可提高森林覆蓋面積,緩解資源緊缺的現狀。

關鍵詞:黑龍江省;可持續發展;林業資源

一、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林業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各行業的生產活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林業森林資源佔有量極少,緩解這一壓力的有效途徑是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黑龍江省土地肥沃,降雨量適中,適合大面積植樹造林,也是開展森林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地區。開展造林計劃前要對地區樹木品種進行調查,並分析環境因素對品種選擇的影響。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可環境資源匱乏帶來的壓力,樹木的呼吸作用可淨化空氣,因此對環保工作的開展也起到促進作用。除以上兩點之外,林業可持續發展還會促進經濟進步,為地方建設提供資源保障。

在1992年世界環境大會上,提出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此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迅速融入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國也將可持續發展定為基本國策之一。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和判定林業可持續經營的標準和指標體系,我國林業工作者也參與了這一活動,在有關方面也提出了8大標準和66項指標,對其研究也正逐漸深化。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涵義,實質表現在3個方面:1)經濟能力,即能源、資源、資金和資訊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長率,人均收入、資源儲量、資本可替代性等;2)社會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質、公共意識、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會公平性、社會穩定性及體制合理性等;3)生態支援力,即生態自我調節力、生態還原力、資源承載力及環境資源等。

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1、依靠科技發展林業

林業建設不能單純停留在種植管理階段,要引入科技管理技術,可隨時對林區基地情況進行調查。科學技術的.引入可提高樹木成活率,在病蟲害形成的初期可被觀察到,方便技術人員做出防治對策,減輕災害造成的林業損失。雖然林業建設可促進經濟發展,但並不能完全將經濟效益作為種植目的,要考慮全面發展因素,促進人類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集體開展方法分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 建立林業科技創新體制

林業發展中引入科學技術要符合種植區域的環境特點,不能盲目追求先進性,可對原有設施進行改造,有效降低建設成本。在管理制度中也要做出創新,對原有科技體系進行調查,並參照國內外先進科技做出整改。對林業進行監管時可充分利用這一技術,定期將樹木生長情況錄入計算機系統中,藉助資訊化裝置來分析資料,更具有科學性。根據分析得到的結果制定出未來發展規劃,使造林工作有計劃性的開展。

第二,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

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後,管理部門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基層林業人員要參照這以標準。執行的同時更要保障管理制度在基層得到落實,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管理人員與基層工作者共同努力,可通過培訓學習的方式來完成。體制改革不能侷限於表面工作,要將傳統制度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完全剔除。

第四,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

森林生態系統的狀態是森林發展狀況的縮影,一定要加強對於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森林內的植物種類結構對森林價值有重大影響,一定要及時調整林業樹種結構,加強良種樹種的育苗和發展;提高加工水平,改變傳統落後的木材加工方式,提高木材和林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2、優化林業結構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保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第一產業上,根據市場需求,加大經濟林的建設力度,如根據工業需求,建立相關速生原料林,以滿足工業使用需要,減少對已成林木的消耗;2)第二產業上,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將過去粗獷的加工方式向高精深轉化,從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3)第三產業上,加大旅遊業開發力度,如有條件可以發展花卉的培育及銷售。其中,以第二產業的發展為主,帶動第一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改變過去不合理的產業佈局、落後的生產方式,培育新興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注重生態、經濟綜合效益

在提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前,人們關注的都是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其生態效益。實際上,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如果僅僅注重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盲目追求經濟的增長,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內,經濟的增長速度非常快,但是這是以犧牲生態效益為代價的。到了經濟發展的後期,不注重生態效益的惡果將會逐步體現,由於環境遭到破壞,經濟發展受到限制,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需要花費更大的代價去修復前期的破壞。如果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注重生態效益,則前期可能經濟增長速度不是很快,但是會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並且在後期其經濟增長的速度將會更快。當然,也不能僅僅為了注重生態效益而放棄經濟效益,畢竟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注重林業的生態效益,最終還是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經濟沒有發展,林業的生態效益也將失去支撐,難以長久。

4、建立健全林業資源的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林業資源的管理體系,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具體來講,積極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其一,強化林業保護制度的建立,尤其是注重林業資源保護的立法工作,將林業資源保護納入到法律體系中去,從立法思路、立法原則、履行程式、實現方式、法律責任等多個角度進行林業資源保護法律體系的構建,以保證林業資源使用行為朝著法制化的方向發展;其二,形成健全的林業資源保護監督機制,發揮社會公眾、社會媒體、國家林業資源保護監督部門、林業資源管理部門的效能,對於林業資源保護行為的合規性進行監督,以保證各項林業資源利用工作的順利開展。

5、高度重視林管工作投入

加大對於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投入,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高度重視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建立專門的林業資源保護資金計劃,形成健全的資金髮放程式,保證專項資金可以很快地融入到實際的林業資源管理工作中去,夯實物質基礎;其二,高度重視專業化林業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以專業化培訓的方式,使林業資源管理能力得以不斷提升,以保證做好林業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其三,高度重視林業科技的發展,提高林業科技創新能力,注重林業科技技術的應用,以保證林業管理朝著生態化的方向發展。

三、結束語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但是在發展中仍然困難重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總體來說,是由於人們的根本觀念沒有轉變過來、科技的發展水平不夠。如果能夠解決好這2個方面,必將對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文剛,宋玉祥,丁四保,龐笑笑.林業資源型城鎮可持續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1(03).

[2] 楊昭.林業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考――以黑龍江省伊春市為例[J].對外經貿,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