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年心力衰竭的臨床特點與護理

才智咖 人氣:3.88K
探析老年心力衰竭的臨床特點與護理
摘要:本文通過對9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從臨床症狀、用藥、病情觀察等方面總結出其臨床特點及護理觀察要點,對其早發現、早治療,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老年生活質量起到良好效果。

關鍵詞:老年人;心力衰竭;特點;觀察;護理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力衰竭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據統計,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為1.3%[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臨床特點與護理,有利於早發現、早治療。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其中19例誤診,誤診率為20.6%。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齡60~89歲,平均(70.1±7.2)歲。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診斷標準[2]。心力衰竭分型:全心衰26例,右心衰28例,左心衰38例。心力衰竭病程3個月~12年,平均(5.2±4.3)年。住院次數:1次16例,2次21例,3次以上55例。
  1.2 病因 本組以原發病為主要病因,其中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是主要原因。單一疾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合併2種疾病36例,3種以上疾病44例。隨著年齡增長,各器官功能衰退亦是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之一。基礎疾病:患者多有一種以上的基礎疾病,患有慢性支氣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壓42例。心力衰竭的誘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房顫18例,過度勞累或情緒激動9例,其他39例。
  1.3 臨床表現 胸悶、心悸、憋喘、端坐呼吸、需高枕臥位36例;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或白色黏稠痰、痰中帶血絲28例;上腹部飽脹不適、食慾缺乏18例,噁心、嘔吐9例;少尿、水腫8例;發熱12例,頭痛、頭暈、煩躁、失語9例,胸痛8例,消瘦6例。
  2 臨床特點
  2.1老年人因惱血管硬化及腦供血不足,記憶力差,病史常陳述不清,同時常伴有全身多種疾病存在,致使臨床症狀錯綜複雜,而心力衰竭症狀往往不典型[3]。
  2.2老年人在腦血管硬化的基礎上,由於心力衰竭加重腦供血不足,導致腦神經細胞缺氧及機能減退,可出現各種神經精神症狀,而疲乏、無力或頭暈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最早出現的症狀,亦可出現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狀。
  2.3由於心力衰竭所致胃腸道出血與低氧血癥,可表現胃納差,上腹脹痛不適或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甚至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極易誤診消化道疾病。
  2.4大多數患者出現輕咳、氣促及肺底移動性囉音,是急性左心衰及肺淤血早期表現。臨床注意與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相混淆[4]。
  2.5老年人免疫機能低下,症狀多樣,反覆發作,且病情變化快,應結合臨床徵象全面分析,心律失常、輸液、勞累、情緒激動、電解質紊亂常為誘發因素。
  3觀察與護理
  3.1減輕心臟負荷;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年齡、能力、心臟功能等作一些自己能承受的工作,所以一般不會導致心功能不全。當患者出現心功能不全時護士應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動,輕度心力衰竭可室內活動,心力衰竭較重時,應嚴格臥床休息,保持大便通暢,液體點滴速度不宜過快,15~20滴/min ,每天輸液總量不宜超過1000~1500ml。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體力活動,當心力衰竭表現改善後,方可逐漸根據自身情況恢復體力活動。
  3.2飲食指導;由於心力衰竭,患者悶氣,活動量減少,消化功能差,同時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故而導致食慾減退。此外,鈉鹽攝入過多,可加重心衰。因此護士應向患者講解飲食與疾病轉歸的關係,勸其進食應清淡、低熱量、不產氣、營養價值高、易消化的半流飲食,少量多餐。根據病情適當控制含鈉食物,以防鈉鹽攝入過多致體液瀦留而增加心臟負擔。當食慾好轉後,進食不宜太快,避免過飽、腹脹而加重心臟負擔,注意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