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水稻塑盤中苗拋栽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

才智咖 人氣:2.1W

摘要:介紹了水稻塑盤中苗拋栽的生育特性,總結了其配套栽培技術,以期為水稻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淺探水稻塑盤中苗拋栽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


關鍵詞:水稻;塑盤中苗拋栽;生育特性;配套栽培技術
  
  徐州地區糧食種植制度為稻-麥兩熟,收種季節緊,農活集中;加之近幾年輕壯勞力外出打工,留守種田的為年老者和婦女居多。長期以來,移栽水稻用工多、勞動強度大、栽插期往往拖延20多天,錯過最佳的溫光資源,水稻產量長期徘徊不前。為解決上述矛盾,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引進小苗拋秧技術,但是由於徐州地區多為丘陵,田塊不平整,小苗拋秧容易乾旱和漂秧,難以立苗。經過多年的摸索改進,2008年在推廣機插秧的同時開始示範中苗拋秧,既解決了小苗漂秧的問題,又取得了較高產量。
  1塑盤中苗拋栽的生育特性
  一是返青早、生育程序快,全生育期縮短。拋栽的秧苗相對手栽秧較小,拋時植傷較輕,秧苗基本上無落黃現象。據觀察6月12—14日拋栽,拋後3 d基本紮根,第4天長出新葉。生長髮育程序明顯加快。據徐莊鎮太平村調查,鹽粳93538品種5月24日播種,6月13日拋栽,8月13日齊穗,9月24日成熟,全生育期123 d。拋栽從播種至齊穗83 d,比手栽縮短8 d左右,全生育期縮短10 d左右。二是分櫱起步早,群體高峰苗數足[1]。據系統觀察記載,拋秧時的秧苗好,單株葉齡3.9葉,秧齡21 d,株高12.4 cm,單株總根數11.2條,拋到大田後,由於返青快,葉齡4.8葉時開始分櫱,比手栽秧提早4~5 d,拋後10 d分櫱增加90萬個/hm2,分櫱速度比手栽增加1倍,拋後18 d總苗數達到427.5萬根/hm2,比手栽秧提早4 d夠苗。高峰苗出現在拋後31 d,葉齡為11.3葉,高峰苗數687萬根/hm2,與手栽秧相比高峰苗增加111萬根/hm2,出現時間上基本相同,時期上提早1個葉位,據調查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拋秧稻成穗數比手插秧多45萬~75萬穗/hm2。三是根系發達,根量集中分佈在土表層。據考察,拋秧稻的根主要集中在0~8 cm,佔總根量的74%,由於其根系淺,在群體大、烤田差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根倒。四是穗數增加,粒數減少。據測定,鹽粳93538拋秧成穗492萬穗/hm2,每穗實粒數80.2粒,千粒重24.3 g,與手栽相比,穗數增51萬穗/hm2,穗實粒數減4.2粒,千粒重增0.6 g。因此,拋秧稻要獲得高產,必須在獲得足穗的基礎上主攻大穗。
  2塑盤中苗拋栽配套技術
  2.1根據不同茬口,選用適宜品種
  由於銅山縣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的限制,拋秧稻對品種的要求:一是生育期適宜,確保在8月20日前後安全齊穗;二是株型適中,莖稈粗壯,抗倒能力強;三是分櫱力較強的大穗型品種。近年來,選用了6個品種進行比較試驗,參試品種均優於對照鎮稻99。尤以徐稻3、鹽粳93538表現突出,產量分別為8 265、8 085 kg/hm2,比對照鎮稻99產量7 590 kg/hm2分別增產675、495 kg/hm2。因茬口不同選用品種也不一樣,大蒜茬宜選用生育期在145 d左右的中熟中稻品種,小麥茬宜選用生育期在135~140 d的早熟中粳品種。
 2.2根據不同拋栽期,培育適齡壯秧
  近年來的實踐表明,秧齡期的'長短與秧苗素質、拋秧質量、產量有密切關係[2]。一是秧齡期與秧苗素質的關係。據2008年秧齡期試驗,秧齡期18、20、22、25、28 d,苗高分別為10.8、11.6、13.1、15.3、18.8 cm,葉齡分別為3.3、3.5、3.9、4.4、4.9葉。秧齡在18~22 d的葉色較綠,秧齡28 d的葉色發黃,出現脫肥現象。試驗證明:秧齡過長、秧苗瘦弱、苗腳高、葉色發黃素質差,秧齡28 d的還出現串秧根現象。二是秧齡期與拋秧質量的關係。據田間觀察,秧齡期過長,拋秧難度就大。串秧根不好拋,拋不勻;拋後不易立苗,秧齡愈短,立苗愈早,秧齡愈長立苗愈晚。據調查,當秧齡期為20 d時,拋後3 d全部立苗。三是秧齡期與產量的關係。據試驗,秧齡20、22、25、28 d,產量分別為8 7515、8 520、8 310、7 590 kg/hm2,以秧齡期為20 d的產量最高,秧齡期28 d的產量最低。由此可見,相同條件下,秧齡期越長,減產幅度越大。綜上所述,銅山縣拋秧最佳秧齡期為18~20 d,葉齡控制在3.5~4.0葉。解決秧齡期過長的方法,一是確定最佳播期。最佳播期大蒜茬5月28日至6月2日拋秧,播期為5月10—15日,小麥茬6月10—15日拋秧,播期為5月20—22日。二是適當降低播種量。據田間調查,每盤用種量50~60 g,每孔播3~4粒種子有利培育壯秧,若播量過大,每穴苗數過多,秧苗瘦弱不壯;用種量過小,空穴率增加,秧盤利用率降低。三是施用旱秧綠培育矮壯秧。據試驗,用淮安旱秧綠育秧專用肥進行拌種育苗,秧苗矮而壯,可使苗高控制在15~20 cm高,單株根量增加1.5~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