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

才智咖 人氣:1.67W

摘要:結合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即栽培種類、形態特徵、生長開花和結實習性,介紹了藍莓的主要栽培技術,以期為藍莓高產栽培提供技術支援。

研究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


關鍵詞:藍莓;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
  
  藍莓果實營養豐富,且有預防血管老化、強心抗癌及明目等保健作用。基於藍莓的獨特保健功效及廣闊的市場前景,世界各地興起了藍莓的栽培熱潮。筆者根據近幾年栽培實踐,將藍莓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藍莓的生物學特性
  1.1藍莓的主要栽培種類
  藍莓為杜鵑花科越桔屬植物,全世界約400個種,我國約91個種28個變種,主要分佈於東北和西南地區。
  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個種類: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1]。
  高叢藍莓主產於北美溫帶、亞熱帶,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種面積最大的藍莓種類。高叢藍莓又分北方高叢、南方高叢和半高叢等。南方高叢藍莓需要低溫休眠的時間短,適合南方種植;半高叢藍莓是高叢藍莓與矮叢藍莓的雜交種,樹高一般為0.7~1.5m,適於休眠期較長、寒冷的北方種植;北方高叢藍莓適宜於在休眠期稍長的北方種植,樹高通常2~3m。
  矮叢藍莓主要分佈於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部沿海地區,以野生資源為主,樹高不足0.5m,適宜北方寒冷地區種植,它分佈在高叢藍莓的北界。
  兔眼藍莓原產北美洲亞熱帶地區,樹高2~5m,樹勢旺盛,抗旱,耐熱,長壽,豐產,對土壤酸度的要求幅度寬些,休眠期與需水期均較短,適合我國南方地區栽培。
  所有藍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並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長良好。
  1.2藍莓的形態特徵
  藍莓為灌木,樹體大小及形態差異顯著。樹高0.3~5.0m,多年叢生,有常綠也有落葉,單葉互生,葉全緣或有鋸齒。花冠常呈壇形或鈴形。花瓣基部聯合,外緣4裂或5裂,白色或粉紅色,雄蕊8~10個,短於花柱,由昆蟲或風媒授粉,花序多為總狀花序。多數品種成熟時果實呈藍黑色,有的品種為紅色;果實有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梨形,平均單果重0.5~2.5g。果肉細軟,多漿汁。種子細小,食用時可隨果肉食下不影響口感,根系多而纖細,粗壯根少,分佈淺,沒有根毛[2]。
  1.3藍莓的生長、開花和結實習性
  藍莓在一個生長季節內可多次生長,以二次生長較為普遍。在我國南方,藍莓1年有2次生長高峰,第1次是在5~6月,第2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後第3年生長明顯加快,新枝萌發多並生長旺盛,年生長量可達1m以上。
  當年生枝頂端多形成花芽,花芽從頂端向下進行分化,每一枝條可分化的花芽數與品種和枝條粗度有關,高叢藍莓一般4~7個,兔眼藍莓3~6個;花芽在節上以單生為主。各種藍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叢藍莓和高叢藍莓在7~8月開始分化,兔眼藍莓從6月中旬開始;9月底至10月初,藍莓的.花芽分化已經完成。從形態上看,藍莓花芽肥大,呈橢圓形或近球形。花芽以下為一些窄尖的營養芽和休眠芽。
  藍莓的開花期因氣候和品種有明顯的差異,正常年景藍莓在我國南方3月上、中旬開花,北方為4~5月;花期一般15~20d,最長達40d。花在一個伸長的軸上著生,構成總狀花序。花開的同時營養芽開始發育成營養枝,營養枝生長到一定程度(長度不等)便停止生長,頂端最後一個細尖的幼葉變黑成黑尖,黑尖約2周左右脫落,至2~4周後,位於黑尖下的營養芽長出新枝,並具有頂端優勢,即實現枝條的轉軸生長,這種轉軸生長在南方一年有3~5次。夏季最後1次新梢上緊挨黑尖的一個芽原始體逐漸增大發育成花芽,佔據了頂端的位置。從枝頂花芽往下還能形成多個花芽,第2年春天開花並結果。其下的營養芽又發育成營養枝,而結過果實的短小枝秋後逐漸乾枯、脫落。
  藍莓多為異花授粉植物。高叢藍莓自交可孕,但可孕程度在品種間有明顯差異;而兔眼藍莓和矮叢藍莓一般自交不孕,因此在生產上須考慮多品種搭配建園,以提高產量。藍莓的花受精後,子房迅速膨大,大約1個月後增大趨於停止,之後漿果保持綠色,體積僅稍有增長。當漿果進入變色期與著色期後,漿果增大迅速,可使果徑增長50%。在著色以後,漿果還能再增長20%,且甜度和風味變得適中。同一果穗上的果實不同時成熟,果穗頂部、中部的果實先熟,成熟時間一般在6~8月。同一品種和同株樹上的果實成熟期一般在30d左右;在貴州麻江和江蘇南京,兔眼藍莓早熟品種6月中旬開始成熟,晚熟品種7月上、中旬開始成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