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冬種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才智咖 人氣:2.29W

1選地

研究冬種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馬鈴薯在砂土、泥地均可栽培。但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pH值5.5~6.5的微酸性砂質土壤種植,馬鈴薯生長快、成熟早、結薯多、皮潤滑、病害輕、便於播種、產量高、商品性好。馬鈴薯屬茄科作物,忌與其他茄科作物輪作或集中混作。

2整地

前作播種後,用旋耕機翻犁破碎土壤,再用整畦機按畦帶溝寬110 cm的規格起壟整畦,壟畦高30 cm、寬80 cm,兩畦間溝寬20 cm。起壟機起壟後,再人工精密整畦,做到細碎、劃一。

3種薯處置

3.1精選種薯

安康種薯應為薯塊完好、無病蟲害、無傷凍、薯皮潤滑、色澤新穎的幼嫩薯塊。而表皮龜裂、畸形、生有病斑、受凍發僵以及退步的塊莖應一概淘汰。關於圓形或橢圓形塊莖的種類,假如其中混有長形、尖頭、縱裂景象的塊莖,就可以為是退步或受病毒感染[1]。用這種塊莖作種薯,會新增田間退步率和病毒感染,降低馬鈴薯產量和質量。

3.2種薯切塊

為了浪費用種和保證種薯大小分歧,收穫前稍大的種薯需切成幾塊作種,小塊薯應在沒牙眼的中央切1刀,切塊後氧氣可從切口順利進入薯內,從面減速酶的活動,打破休眠。從頂部斜或縱切,留意不傷牙眼,使每塊種薯上都分配有頂部牙眼。

3.3種薯消毒

每切完1個種薯,切刀應放進消毒液0.1%高錳酸鉀,或75%酒精,或0.5%溶液消毒1次[2]。將種薯用0.5%溶液浸20~30 min,撈出後放成堆,用薄膜掩蓋悶種6~8 h,可無效避免種薯攜帶病菌。

3.4種薯催芽

切塊攤晾1~2 d後的種薯,用1個單位赤黴素(即1 t水+1 g赤黴素)浸種10 min。撈起後按一層潮溼沙床、一層種薯埋入,掩蓋薄膜停止催芽,能無效打破種薯休眠,出苗快且劃一。

4收穫

4.1收穫期

馬鈴薯喜冷涼,不耐低溫,應依據氣候和鮮薯延遲上市期確定最佳收穫期。冬種馬鈴薯應選擇12月上、中旬,待氣溫稍降時收穫。過早,則溫度高,容易爛種,難以全苗、幼苗生長不良以及幼苗期無法避開霜凍;過遲,則推延鮮薯上市,生育前期遇到春雨容易發作病害,遇春季低溫招致早衰,影響產量。

4.2收穫密度與收穫量

雙行三角形種植,每穴收穫1塊小種薯或經分切的薯塊,株行距各15 cm左右,需種薯2 250~2 700 kg/hm2。

4.3收穫方式

用小抹壁刀挖1穴種1個薯,深度以土蓋密種薯為宜,播完後在種穴上再一次蓋一把土雜肥。已催芽收穫的,芽向上,並按芽長短不同分割槽收穫,有利於出苗分歧[3];未經催芽的,種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於早髮根、吸收水分、早出苗。

5田間管理

5.1培土

馬鈴薯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裡生長,根系才幹興旺,塊莖才易膨大,稻草包芯加上培土可發明通透性好的土壤環境,可使植株埋入土下的節數增多,新增爬行莖的數量,構成更多和更大的塊莖;稻草包芯又可新增畦面的土壤拉力,避免乾旱裂畦塊莖見光招致的薯皮發青,以進步質量,進步商品率。

下種後在畦面平均掩蓋1層稻草,用量約2 250 kg/hm2,隨即結合清溝停止第1次培土,並掩蓋稻草,培土厚需達5~8 cm。第2次培土在株高15 cm左右時停止,封壟行進行第3次培土。培土應儘量培寬、培厚,以利於結薯,還可避免薯塊顯露空中或表皮被晒綠。

5.2合理灌溉

5.2.1灌溉水質要求:應契合《農田灌溉水質規範(GB5084-2005)》的規則。

5.2.2灌溉辦法:依據冬種馬鈴薯生長髮育各個時期特點和氣候現狀,相應增強灌水管理。

(1)收穫灌溉。收穫灌溉有幹種和溼種2種辦法。幹種為先收穫,收穫後立刻灌半溝跑馬水,結合畦面澆水,土壤吸溼後立刻排幹;溼種為先灌水,土壤吸溼後排幹,隔天收穫。

(2)發芽期,即從下種到幼苗出土(20~30 d)。冬種馬鈴薯下種到發芽正值秋冬幹雨季節,要及時灌水,灌水以隨灌土壤吸溼後隨排的跑馬水方式為宜,保證土壤有一定的溼度,供幼芽正常生長需求[4]。

(3)幼苗期,即從出苗到團棵(10~15 d,下種後30~45 d)。出苗後,假如遇到乾旱,需再灌半溝跑馬水,以堅持土壤潮溼。

(4)發棵期(現蕾期),即從團棵到初花是馬鈴薯地上部迅速生長的時期(20~25 d,下種後50~70 d)。此時,莖葉生長茂盛,塊莖開端構成和膨大,需水量微增,要特別留意堅持水分充足。若遇乾旱,要及時灌水或留溝底水,以堅持土壤潮溼。

(5)結薯期,即從開花到莖葉枯黃(50 d,下種70~120 d)。現蕾後莖葉到達最大值,地上部蒸騰旺盛,地下莖生長也極迅速,此時需水量最多,應常常堅持畦面潮溼形態,以利於塊莖的膨大。成熟期水分不宜過多,防止因水分過多招致爛薯和貯運爛薯,特別是前期春旱季節要留意開溝排積水。

5.3施肥

馬鈴薯是高產喜肥的作物,尤喜無機肥,在整個生育程序中需求耗費很多營養,在肥料三要素中,對鉀肥需求量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較少,氮、磷、鉀比例(N∶P2O5∶K2O)普通為2∶1∶4。

5.3.1重施基肥。收穫時施三元復合肥1 125 kg/hm2於行兩頭,肥料應防止接觸種薯。下種後用土雜肥11.25 t/hm2蓋種。

5.3.2早施速效提苗肥。當幼苗出土80%~90%,應重施1次結薯肥,用碳酸二氫銨375 kg/hm2加過磷酸鈣375 kg/hm2,對水22.5 t/hm2停止條施。

5.3.3施好結薯肥。在現蕾期(約下種後50~70 d)施1次結薯肥,施三元複合肥225 kg/hm2於植株四周,化肥不能沾到葉片和間接接觸到根部,避免傷苗[5]。

6病蟲草害防治

實行無公害消費,需增強對病蟲害的預測預告,合理運用農藥,嚴禁運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倡導運用低毒、低殘留、高效、平安農藥,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和礦物質農藥,同時留意用藥次數和用藥量及距離期,避免無機磷和氨基甲酸脂類等農藥殘留超標。

6.1草害防除

在收穫前後灌跑馬水潮溼土壤的`同時,用乙草胺1 50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畦面停止防除。

6.2蟲害防除

危害馬鈴薯苗期的蟲害次要有地老虎和蚜蟲。地老虎咬苗形成缺株斷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或用2.5%敵百蟲粉劑30 kg/hm2加細土150 kg/hm2製成毒土或灌根防治,或用樂斯本1 000倍液灌根防治。蚜蟲可用敵敵畏2 250 g/hm2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225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防治。

6.3病害防除

馬鈴薯生長中、前期次要有晚疫病、霜黴病、青枯病等病害,在發病初期,用甲霜靈800倍液或代森錳鋅500倍液于晴天露水乾時噴霧防治。發現青枯病要整株拔除、集中燃燒處置,或用20%石灰水4 0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500倍液、77%可殺得噴防。還要在病穴及四周撒石灰或用0.5%溶液灌根消毒,再噴施100 mg/kg農用鏈黴素停止防治,避免病害蔓延危害。發作晚疫病時,可用金霜多米爾1 500 g/hm2或58%甲霜靈錳鋅1 800 g/hm2對水600倍液噴防。發作早疫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64%防毒礬500倍液、50%撲海因1 000倍液噴防。

6.4防凍害

冬種馬鈴薯常受霜凍冷害的影響,嚴重時形成馬鈴薯凍傷、凍死,在栽培上採取健身栽培和農業措施,可避免或加重凍害。

6.4.1防徒長。在馬鈴薯的現蕾期(播後50~70 d),用15%多效唑525 g/hm2對水900 kg/hm2平均噴霧,可避免馬鈴薯植株徒長,促進植株橫向生長,使植株矮化、葉片厚、莖杆粗、葉色加深,加強抗寒力,進步作物的抗逆性,並無效地加重霜凍寒害,同時可促進地下部生長,減速塊莖膨大,進步產量。

6.4.2增施熱性肥料。適當增施熱性肥料及含鉀肥料如草木灰、火燒土等。因熱性肥料可新增地溫,鉀能影響細胞的透性,進步細胞的濃度,從而加強抗寒性。

6.4.3灌水保溫。暖流降溫降臨前1~2 d,往畦溝灌半溝水,畦面堅持潮溼,以新增土壤的熱容量和降低導熱率,進步地溫,加重凍害,暖流當時即排幹水。

6.4.4薰煙驅霜。在霜凍降臨當夜23:00左右,用爐或廢舊鐵桶裝稻穀或鋸木屑,潑大批廢柴油或廢機油,下面掩蓋少許土,按1 hm2田放75個的規範停止薰煙,以改動小氣候,到達驅霜防霜目的。

6.4.5及時洗霜加重凍害。下霜後,應早巡查,發現植株有霜,放鬆在晚上化霜前及時噴水洗霜,既清洗霜水,又減少溫差,避免生理脫水以加重凍害。

7播種

當馬鈴薯植株中止生長,莖葉枯黃時,塊莖易與爬行莖別離,比嚴重,澱粉、蛋白質及其他幹物質含量到達最高限制,而水分含量降低,此時是食用塊莖最適合播種期[6-9]。播種過早,塊莖不成熟,產量不高;播種過遲,會降低質量。

播種宜選在晴天,播種後放在陰暗通風的中央,薄攤晾乾,避免曝晒惹起芽眼老化、影響質量。挖薯、裝薯、運薯時要儘量堅持薯皮完好,增加損傷,進步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