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鈴薯的貯藏

才智咖 人氣:7.51K
論馬鈴薯的貯藏

  論文關鍵詞 馬鈴薯;貯藏;
  
  論文摘要
從貯藏前準備工作、貯藏以及貯藏過程中的管理等方面介紹了馬鈴薯的貯藏技術,以期為馬鈴薯安全貯藏提供參考。

  1 貯藏前的準備工作
  
  1.1貯藏庫的建設
  建設具有通風、調溫、調溼等裝置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現代化貯藏庫。庫房分成左右兩部分,中間為走廊,庫門和走廊寬度為2~4m,能通車,庫門與走廊相通。設雙重庫門,以起到緩衝作用,防止寒風直接吹入庫內引起庫溫激變。
  1.2預貯
  剛收穫的塊莖尚處於後熟階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熱量,不能立即入庫,而應放在15~20℃、氧氣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條件下,經5~7d,塊莖保護部位形成木栓保護層,以阻止氧氣進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變綠、茄素增加,影響品質。
  1.3劑處理
  為了防止貯藏期病菌侵入,可將百菌清或農用鏈黴素均勻噴灑於塊莖表面並晾乾。另外,在收穫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塊莖。
  1.4裝袋定包
  為方便、貯藏,避免碰傷、擦傷,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開裝袋。裝袋前應嚴格剔除病薯、爛薯、破損薯、畸形薯、青頭薯。
  1.5運輸
  儘量減少運轉次數和運轉環節,避免損傷。選擇裝卸方便、耐用的包裝,保護塊莖在運輸時不受損傷。
  
  2 貯藏
  
  2.1及時入庫
  將貯藏庫清理乾淨後,用百菌清煙劑封閉燻蒸48h。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及時入庫,以防薯皮見光變綠,影響原料薯品質。另外,要防止天氣驟變和氣溫突變而凍傷薯塊。
  2.2適宜的存貯量
  貯藏庫存貯量與貯藏庫容積成正比,一般存貯量以貯藏庫總容積的1/2為宜,最多不超過2/3。如果按1m3種薯重約600kg計算,那麼貯藏庫的最大存貯量(kg)=貯藏庫的總容積(m3)×2/3×600(kg)。試驗表明,在較好的貯藏條件下,貯藏200d的塊莖澱粉平均損失7.9%左右,如存貯量過大,薯塊呼吸釋放的熱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時散發出去,就會影響薯塊正常呼吸,引起塊莖發芽和腐爛,還原糖升高,從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質。
  2.3貯藏方法
  2.3.1按休眠期不同分開貯藏。馬鈴薯品種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種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較長的馬鈴薯與休眠期較短的馬鈴薯貯藏在一塊,其休眠期會縮短,所以應按品種、成熟度不同分開貯藏。
  2.3.2按薯塊大小分開貯藏。薯塊大小不同,薯塊間隙不同,通氣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盡相同。故也應分開堆放,裝大薯的袋子堆放得高一些,裝小薯的袋子適當低一些。
  2.3.3堆放方法。在走廊兩側按垛、組、排堆碼,即每層6(2×3)袋,5層為1垛,垛與垛之間留1小通風道;3垛為1組,組與組之間留1條稍大的通風道;10~15組1排,排與排之間留1條走道。根據貯藏量大小適當調整垛、組、排的大小,和通風道、走道的數量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
  
  3 貯藏過程中的管理
  
  3.1殺菌消毒
  入窖後,每120m3用500g高錳酸鉀對700g甲醛溶液進行燻蒸消毒殺菌,每月1次,可防止塊莖腐爛和病害蔓延。
  3.2溫、溼度控制
  原料薯剛入庫時應迅速把溫度降到10~13℃,並維持15~20d,使薯皮儘快木栓化,形成保護層。之後窖溫應逐漸降至1~4℃,轉入正常貯藏(溫度在8~10℃時薯塊呼吸強烈,菌類繁衍,薯塊易腐爛;溫度在0~1℃時薯塊中的澱粉開始轉化為糖分,食味變甜)。在此期間要保持溫度相對穩定;溼度必須保持在85%~93%之間。在這樣的範圍內,塊莖不會因失水太多而萎蔫,也不會因溼度太大而腐爛。
  3.3二氧化碳控制
  如果通風不良,庫內積累的大量二氧化碳會影響塊莖的正常呼吸,進而影響庫內溫度和溼度。所以應定期開啟頂蓋或用風機換氣,降低庫內二氧化碳濃度。
  3.4忌頻繁出入
  儘量減少出入次數,減少光線進入,以避免薯皮變綠、茄素增加、食味變麻,降低品質。另外,庫內外有溫度差,頻繁出入,會造成庫內溫度波動。
  3.5抑芽劑的應用
  馬鈴薯的休眠期一般為3~4個月,而油炸加工專用原料薯貯藏的時間更長,有時可能超過半年。所以即使貯藏溫度保持在8~10℃之間,也應採取抑芽措施。在薯塊傷口癒合後至萌芽之前,即入庫1~2個月內,用有效成分49.65%的氣霧劑進行抑芽處理,劑量約為60mL/t,濃度約為30mg/L,按貯藏期不同適當調整濃度,用藥後密封24~48h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