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青薯9號的特徵特性與推廣應用前景探析

才智咖 人氣:3.11W
馬鈴薯青薯9號的特徵特性與推廣應用前景探析

  論文關鍵詞 青薯9號;特徵特性;推廣前景

  論文摘要
主要介紹了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的主要特徵特性,並就該品種利用推廣前景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同時提出脫毒種薯生產與推廣的體系。
  
    
  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系青海省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於2001年從國際馬鈴薯中心(CIP)北京辦事處引進雜交組合(387521.3×APHRODITE)實生1代C92.140系統選擇育成。該品種品質優、抗病、抗旱、高產穩產,於2006年通過青海省農作物品種審定並正式命名青薯9號。
  
  1特徵特性
  
  1.1農藝性狀
  該品種株型平展,株高97±10.4cm,莖杆紫色,分枝多,長勢繁茂。葉片大,葉色深綠,葉緣平展,花冠淺紅,開花繁茂性中等,天然結實性弱。薯塊橢圓形,表皮紅色,有網紋,芽眼淺,肉黃色,結薯集中,單株結薯8~11個,整齊度高,大中薯率80%以上。屬晚熟品種,全生育期160d左右。薯塊休眠性中等,耐貯性好。經多年試驗證明,青薯9號植株田間抗晚疫病、病毒病,抗旱性強。
  1.2品質
  經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分析化驗,幹物質含量25.72%,澱粉含量19.76%,還原糖含量0.253%,每100g鮮薯VC含量23.03mg,蒸食品質優良,適宜鮮食、薯條及全份加工,商品價值高。
  1.3產量表現
  2005~2006年,4點區域試驗中,2年平均產量52.96t/hm2,較對照下寨65平均增產34.2%,較對照青薯2號增產24.8%,增產極顯著。2006~2007年,4點生產試驗,2年平均產量49.51t/hm2,具有較強的增產增收優勢。
  
  2推廣應用前景
  
  2.1適應性廣泛,抗旱性強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氣候冷涼,適宜馬鈴薯種植生長。但省內生態氣候條件複雜,耕作方式多樣,各主產區馬鈴薯當家品種不盡相同。加之常常雨熱同季,降水大多集中在7~9月,乾旱、半乾旱地區常常因為馬鈴薯生長前期缺水而影響地上部分生長,嚴重時不能正常封壟,最終導致產量大副下降;特別乾旱年份,減產幅度在50%以上,極大地影響農民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因此,選擇適應性強的抗旱品種是乾旱、半乾旱地區降低自然災害損失、增加收入的關鍵措施。經多年多點試驗證明,青薯9號適應性廣泛,可在省內各種區種植。水肥充足條件能促其豐產,最高產量可達60t/hm2,乾旱缺水條件下能充分發揮品種抗旱特性,保證穩產。2006年前期持續乾旱條件下淺山產量達29.13t/hm2,較對照品種下寨65增產67%,可有效地保障農民的利益。
  2.2田間植株抗晚疫病,塊莖耐貯
  晚疫病是中國北方一作區最嚴重的病害,晚疫病的流行可使馬鈴薯減產70%~80%;青海省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晚疫病曾流行過8次,在流行年份,包括塊莖腐爛引起的損失,減產達40%~50%[1]。青海省特殊的自然條件常常是7月下旬進入雨季,此時溫、溼度適於晚疫病的發生流行,所以育成植株對晚疫病具有田間抗性,塊莖抗晚疫病的中晚熟品種是我省及北方一作區的主要育種目標。經過2004~2007年大田自然發病觀測,4年間青薯9號植株田間晚疫病發病程度為1~3級,植株田間表現抗晚疫病,收穫時田間無爛薯現象。經越冬窖藏的薯塊,出窖時爛薯率小於1%。大面積種植青薯9號,在多雨年份或晚疫病高發地區,可減小馬鈴薯晚疫病危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