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及特點

才智咖 人氣:3.14W

一、研究性學習的提出與其特點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及特點

近年來,有關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的問題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併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教育部2001年5月釋出關於在中國小開設研究性學習的決定,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主動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能適應未來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人。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將模擬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如通過專題討論、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模擬體驗、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各種形式,探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學習如何收集、處理和提取資訊;如何運用有關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研究過程中與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結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不僅僅是“傳授”或“教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設一種有利於研究性學習的情境和途徑。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

《全日制國小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小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側重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並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新教材採用的以語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圍繞語篇進行口語交際,開展語言能力訓練和語言知識學習,為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自學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研究性學習與英語課堂教學

從知識型別的層面,英語課堂需要研究性學習。

記憶型知識英語作為外國語,它的習得離不了語言知識學習。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單向傳遞式的,即教師講學生記,學習者通過大量的誦讀、記憶、模仿、操練來習得和掌握。用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接受學習”。

操作型技能語言的掌握還要學習者大量的實踐練習。單純的機械記憶顯然不適應語言學習的特點和需要。教師講授應該結合學生的提問、討論、練習和應用等各種形式。這時,教師仍然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則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並掌握學習內容。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顯著地增加了,這就形成了“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探究型能力語言是工具,學語言豐富學生探詢世界的手段而不是學習的目的。有目的的探究或研究性學習,把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和創造能力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在探究中學習語言和學科知識、發展創新意識、培養科學精神和建構自學機制。因此,應該提倡研究性的學習

從課堂教學的步驟來講,英語課堂可以也應該進行研究性學習。

在口語交際活動結束以後,學生的思維不應停止,可引導他們在圍繞話題進一步探索或進行辨證思考。通過話題面上的擴充套件、主題意義上的深入或不同觀點的對比,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深入學習和勇於創新的'意識。同時,學生在創造性學習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運用語言知識,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練習和鞏固已有的語言技能,其學習效果大大優於脫離實際的練習。因此,新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介紹的複習-呈現-操練-練習-鞏固模式可改寫為語言知識講授-操作技能訓練-探究能力開發的新課堂結構。

三、研究性課堂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課堂學習除了具有開放性(學習的途徑、方法不一,研究的內容、方式各異)、探究性(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並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和實踐性(強調學生把學到的學科知識加以綜合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特點外,還表現出獨特的課堂特色:

延展性:研究性課堂學習的選題是基於課堂學習的話題或技能進行的拓展,如知識面的擴大、話題的深入或論點的辯異等。要求學生在掌握課堂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在拓展性學習中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擴大知識面並構築新的知識技能平臺。

協作性:英語的習得需要一定的語境,即交際實踐。英語研究性課堂學習中,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就是模模擬實社會中人與人的資訊交流,有利於學生的語言技能發展;另外協作研究可讓學生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各盡所能;也能避免少數學生一言堂而部分學生膽怯畏難的心理。

參與性:基於課堂的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不一定也不必要都在課堂完成。師生在課堂上的工作主要是題目的選定、研究方法的探討、分工的明確、成果的評價和經驗的交流;而研究的過程,改進的步驟可放在課後。研究的成果不宜評判優劣,而應鼓勵學生參與不同話題和途徑的研究活動中,培養他們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總之,研究性課堂學習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