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痞滿

才智咖 人氣:1.92W
中西醫結合治療痞滿
中西醫結合 痞滿
        痞滿是指胃脘部閉塞不通,滿悶不舒的'一種自覺症狀,一般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不痛。目前認為主要涉及到醫學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以及胃腸神經官能症等疾病的一些型別。有人認為胃癌癌前病變亦屬中醫“痞滿”範疇。痞滿證出現的機制,中醫認為與外邪侵襲、痰溼阻滯、情志失調、脾胃虛弱等有關,西醫認為與胃電頻率改變或胃腸動力障礙有關。六診時主要側重點在觸診,通過觸控患者自覺痞結之處,分析是否包塊,是否柔軟、移動、疼痛。臨床主要考慮胃脘疼痛、鼓脹、胸痺心痛等相鑑別,應當排除由胃癌、肝硬化等病所致的痞滿症狀。
        一  西醫治療
        (一)病因治療
        1.清除幽門螺桿菌  指徵:①有胃癌家族史;②伴糜爛性十二指腸炎;③有胃黏膜糜爛、中一重度萎縮、中一重度腸化、異型增生等。常用方案:質子泵抑制劑+2種抗生素;鉍劑+2種抗生素等。
        2.增強胃黏膜防禦能力  指徵:胃黏膜糜爛、出血等。可選用硫糖鋁、枸櫞酸鉍鉀等藥。
        (二)對症治療
        1.飽脹  可選用多潘立酮(嗎叮啉)或莫沙必利等藥增強胃動力以消脹。
        2.泛酸  胃黏膜糜爛或以燒心、泛酸、上腹部飢餓痛等症狀為主者,可根據病隋選用抗酸劑、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等抑酸或抗酸治療。
        3.貧血  指徵:合併缺鐵眭貧血或惡性貧血者。口服或注射補充鐵劑。
        4.出血  指徵:胃黏膜糜爛出血或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而誘發。迅速補充血容量,及早糾正失血,防止繼續出血。
        (三)治療及用藥思路
        如因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者,可採用西藥三聯抗菌治療,以根除細菌,消除或削弱攻擊因子;如因十二指腸液反流導致胃酸分泌過多者,可採用抗酸劑抑酸。胃黏膜損傷者,需增強胃黏膜防禦能力;胃動力下降者,需採用胃腸動力促進劑。合併其他症狀者,採用綜合治療措施,如合併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建議採用手術治療。
        二  中醫治療
        1.肝鬱氣滯證
        (1)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消痞。
        肝主疏洩,性喜條達而惡抑鬱,為將軍之官。若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或暴怒傷肝,氣機逆亂而致中焦氣機痞塞,則成痞滿。故治當疏肝解鬱,通暢氣機,降逆和胃。
        (2)選方與用藥思路:百病氣為先,因情志不悅、心煩易怒或鬱勃不遂者,常致肝鬱氣滯。臨床根據患者氣鬱、氣滯之輕重程度,選用不同組方,如治療六鬱的通用方越鞠丸;胃脘脹滿,且攻痛連脅,噯氣頻繁者,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本證常用藥物:柴胡、陳皮、香附、枳殼、佛手、木香、川芎等。又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仙鶴草有“散中滿,下氣”之功,臨證用治痞滿可有妙用。
        (3)根據兼證加減:痞塞較甚者,可合桔梗枳殼湯(《南陽活人書》)以行氣下膈,或加枳實以破氣;氣鬱較甚者,可加木香、檳榔、佛手等行氣解鬱;噯氣泛酸甚者,加煅瓦楞、海螵蛸、象貝母等止酸;胃中灼熱者,加黃連少量以清熱瀉火。

        (4)根據變證轉方:“氣有餘便是火”,肝鬱氣滯日久,則氣鬱化火,進而乘脾犯胃導致肝胃不和者,當著重清肝瀉火,選用大苦大寒之藥,如黃連、龍膽草等。可合左金丸(《丹溪心法》)或選用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
        2.飲食停滯證
        (1)治法:消食導滯,行氣消痞。
        暴飲暴食,或恣食生冷,或食谷不化,阻滯胃脘,痞塞不通,而致痞滿。“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中滿者,瀉之於內”,故治當消導立法,兼以行氣散痞。“消者,去其壅也。臟腑、筋絡、肌肉之間,本無此物而忽有之,必為消散,乃得其平。”(《醫學心悟》)
        (2)選方與用藥思路:不同體質和年齡的患者,因飲食積滯程度不同,故選方用藥有別。一般食積,可選平和之劑保和丸加減;如溼熱食積或食積生溼化熱者,可選枳實導滯丸加減。本證常用藥物:檳榔、枳實、神曲、茯苓、山楂、麥芽、萊菔子、雞內金等。
        (3)根據兼症加減:食積較重者,可加麥芽增強消食和中之力,枳實、檳榔以行氣消積;氣滯較甚者,可加木香、香附、厚朴等行氣消脹;苔黃脈數者,加黃芩、黃連清熱瀉火;大便祕結者,加牽牛、大黃行氣通腑;食積兼有脾虛者,加白朮(即《醫方集解》大安丸),消食之中兼有健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