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弊病及改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2W

一、引言

學案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弊病及改進論文

隨著我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廣大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接受,高中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突出的一點就是不少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大力倡導和推進“學案教學”。“學案教學”,簡而言之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以學案的使用為教學主線、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量為主要形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實現目標而採取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然而筆者在聽取各校教師以及自己使用學案教學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存在的一些弊病並經過反思後與同行商榷。

二、學案的定義

學案是“學生學習的方案”。它是以促進學生主動意義建構為目的,根據教學目標以及英語學習的規律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所設計的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和學習程式的總和。它作為學生學習的操作材料和思維嚮導,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逐步掌握“學什麼”和“怎麼學”,形成良好、穩定的元認知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案設計的主要模組是“課前自學”、“課堂研討”、“課堂鞏固”、“課後練習”四個部分。完成這四個模組,必須要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學案,既可提高效率,又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現狀與反思

但是,“學案教學”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教師們在實施“學案教學”時也產生了許多困惑,主要表現在:

1.部分限制老師的臨場發揮

【現象】在某校一位老師主題為“大學聯考英語閱讀理解解題策略指導”的公開課中,她利用學案處理了四種不同體裁的閱讀文章,並涉及到細節理解題、主旨判斷題、推斷題等各種題型。為了完成學案上的這些題量,在比較難的題型上她也只蜻蜓點水式的一帶而過,聽課老師很多一頭霧水,學生根本沒有思考的餘地。

【反思】如果為完成學案上的教學內容而教學,忽略解決學生課堂上產生的問題,那麼就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學案對教材來說,絕不能“喧賓奪主”;學案對老師來說,不能束縛課堂教學,妨礙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2.部分束縛學生的自由發展

【現象】在處理某個單元Welcome to the unit的時候,授課老師在學案上呈現了其中的一些知識點,重點片語和句型,強調了它們各自的用法以及模仿翻譯練習。學生在筆頭上完成這些聯絡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而沒有時間發現難點以及口頭上運用這些詞句圍繞本單元主題進行口語交際。在沉默做題的氛圍中完成了一堂本該學生使用英語活躍交際的課。

【反思】英語課強調交際功能,如果把一節課的大量時間用在做學案上,那麼學生表達、交際的機會就沒有了。當我們對學案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認為一節課要嚴格的按照四步上,那麼就無法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所以對於一個單元中不同的課型,教師不能千篇一律的使用學案。特別是強調口語交際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內容,學案的使用反而會干擾交際的功能而束縛學生的自由發展。

 3.割裂了文字教學的整體性

【現象】筆者在教授module 6 Unit 2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的Reading部分The search for happiness時,分別用學案和多媒體在兩個班進行了不同的教學嘗試。在A班進行學案教學,在課堂中為完成相關學案內容,一直要讓學生脫離課本去操練;在B班通過多媒體教學主要注重了課文的理解和對文章中心人物桑蘭的性格分析以及學生對快樂真正含義的把握。就容量而言學案的使用完成了平時幾乎兩節課才能達到的內容,但是在課後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A班學生對課文主題的把握明顯不如B班,並且沒能達到情感昇華的最終教學目的。

【反思】課堂教學特別是新授課要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而學案的使用則在不斷打斷學生對教學情境的融入,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課本在知識的傳播和學習中處於中心的位置,決不能因為學案編寫得很詳細、很具體,而在課堂上就可以弱化或者忽略教材的作用。學案的弊端在於有時割裂了文字的整體性,將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變成知識拼盤,削弱了課文的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讓學生產生心靈的震顫和情感的共鳴。

四、應對策略

毫無疑問,“學案教學”在督促學生學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方面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方向是對的,我們應該堅持下去,但學案在編寫和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我們也必須正視,並想法解決。

首先,教師在編寫學案時要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所以學案內容的設定要以“模仿——控制——半控制——開放”為原則,使學生通過學案的指引學會自主學習。在學案的設計中先要將一定量的可理解性語言材料通過必要的講解和學生的主動學習輸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中。經過與原有知識的重組內化,再設定一定的開放性練習來讓學生進行語言的輸出,才能實現能用語言做事。

其次,學案的編寫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學案的使用目的是為了通過一系列系統訓練之後,使學生掌握學案的“精髓”,實現從“有案”到“無案”的轉變。《課程標準》也強調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並尊重個體差異,為每個學生自主選擇和自我發展創造機會。教師對課文要點難點的把握要做到“胸有成竹”,備學案時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為不同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自學目標。教師始終是一堂課的引領者,對學生普遍反映出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能因急於完成學案而忽視學生,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

再次,學案的設定要有創造性和趣味性,不可拘泥於套路。《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強調英語學習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對不同題材,不同的學生層次要生成最有利於課文教學、學生接受並參與進來的學案。

最後,學案的設定要有助於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為其主動意義建構創設良好氛圍。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的編寫,每一個模組都是主題突出,教學目標不僅是語言知識上的,更加是道德情感上的。

五、結語

學案教學與問題設計的科學、新穎、靈活、恰當,富於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是學案設計追求的重要目標。學案的設計要根據課文的難易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達到的“階梯式”的自學目標,其目的是讓學生對將要學的課文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閱讀素質。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多種資訊交流的主渠道。課堂上,學生在想、在說、在參與、在合作、在展示,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已的事情,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廣大英語教師在多課堂教學的探索中不可盲從或拘泥於一種模式,而是應該在實踐和比較中多元發展並不斷完善,讓各種教學方式在合適的土壤中發揮它最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