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大學生“特殊群體”援助體系的思考

才智咖 人氣:9.33K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以及在其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愈加複雜,因此大學生“特殊群體”人數逐年遞增。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特殊群體”及其特點進行分析,探索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從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等層面上,構建較為完善的大學生“特殊群體”援助體系,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構建大學生“特殊群體”援助體系的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特殊群體”;援助體系;教育引導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序加快,高校改革不斷深入,特別是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高校招制度改革、後勤社會化改革及就業制度變化等,使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以及在其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愈加複雜。大學生“特殊群體”的出現已成為高校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他們的成長、成才過程,直接影響到高校的教育教學培養質量和高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地位,影響了和諧校園的建設。通過對大學生“特殊群體”及其特點進行分析,探索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在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等層面上,力圖構建較為完善的多層次大學生“特殊群體”援助體系,從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一、大學生“特殊群體"的界定

群體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以一定的方式聯絡在一起進行活動的人群。高校大學生“特殊群體”,主要是指在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影響下,由於家庭經濟收人、學校地位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個體差異原因,在生活、學習和精神面貌等方面相對處於弱勢的大學生群體 J。這類群體中的大部分學生都具有某些相近的心理和個性傾向,表現為性情自卑、敏感、多疑,自我評價較低,對事物的認識偏激,與同學的溝通較少,對集體活動參與率較低,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實際上他們與其他大學生並沒有多大差別,只是自我感覺異樣,從而造成心理上的種種差距,導致行動上與眾不同,逐漸形成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類群體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學校應堅持以生為本,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個體,開展認真、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讓這些學生融入集體。

二、大學生“特殊群體"的特點及其行為分析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係。”伴隨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在校大學生人數迅速膨脹,思政工作戰線上的.人員壓力逐年增大。為了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據多年的學生管理經驗,對在高校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學生進行分類,總結其特點,並對其行為展開分析。

(一)家庭經濟困難群體家庭經濟水平的差異,導致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因經濟上的壓力而形成獨立的個性,其中絕大部分學習刻苦、生活儉樸、成績優異,不輕易向困難低頭,體現出自強自立、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

據調查,高校每年國家獎學金的獲得者大部分都來自這一群體。在他們的成長、成才道路上,全面的關注、鼓勵和激勵尤為重要。而另一小部分則恰恰相反,表現出頹廢、沮喪、人窮志短,遇到困難則意志消沉、怨天尤人。由於囊中羞澀,他們很少與同學交流,很少參與集體活動,性格變得內向,處事謹慎,慢慢產生了孤僻、敏感、內心封閉等心理。外表的自傲和內心的自卑形成明顯的反差,嚴重者甚至形成心理障礙。家庭經濟困難群體是每一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必須給予特別關注的物件。

(二)學困難群體近年來,由於國家大學聯考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生源種類繁多,有免試保送生、提前錄取生(含藝術與體育特長生)、擴招生、自費生等,再加上地區差異,導致進入高校的大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學習困難群體具體表現為:一是基礎太差,雖然很努力,但考試總不及格,想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這種狀況,難度較大。長此以往,易產生煩躁、沮喪和失望等消極情緒。二是基礎較好,但未能進入理想的專業學習,由此產生對所學專業牴觸的消極心理,繼而成績下滑,甚至自暴自棄。三是由於受社會環境的不良風氣、高校不當的管理方法或學長的不良言傳身教等影響,出現上課遲到、早退和逃課等不良行為,表現在學習上消極、被動,或是沉迷於網路、賭博、玩遊戲等,對學習缺乏興趣。四是不能適應大學的教育方式和學習生活環境,主觀上想認真學習,但效果欠佳,甚至喪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