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國小生的責任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5.67K

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每個家庭的孩子少了,我們的日子也逐漸富裕了,父母陪讀、上學接送、不讓孩子做家務活……部分家長的過分“包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國小生責任感的缺失。這些學生主要表現為自私自利,驕傲自滿,為我獨尊。

淺談對國小生的責任教育論文

事實上,小孩子也有他應該承擔的責任。在家裡他是家庭一員,在學校他是一名學生,在社會上他是一個小公民,不同的角色賦予了孩子不同的責任。孩子責任感的培養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在這方面,家長要做到——該放手就放手。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也是一個大染缸,它不僅有真、善、美、而且還有假、惡、醜,學生的成長不可能脫離這個環境。國小生的模仿力強,周圍人、身邊事都能直接影響到他們能否健康成長。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明確指出;“培養學生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現實生活也急需要增強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美國的西點軍校還將“責任”二字作校訓。如果把社會比喻成一座大廈,那麼每個公民的責任感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有了責任感,人們才會去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了責任感,才會時刻準備著伸出一雙援助之手;有了責任感,才會將個人融入到社會的海洋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才幹,為國效力。

《品德與社會》課程綱要明確指出對學生責任教育的主題思想是:

1、體驗不同場合下的角色變化,觀察思考不同的角色應有的不同社會表現和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2、增強責任意識,知道自己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應承擔的責任;

3、體驗承擔某項任務,感受認真履行職責並完成任務後的愉悅;

4、知道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維護集體榮譽是作為集體一員應盡的責任,願意承擔和認真完成集體的任務。

概刮地說,國小生的責任教育應包括:

1、對自己負責人。

a、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b、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c、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2、對他人負責。

3、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對自己負責,就是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會做的事情要學著做,因為一個獨立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的幼兒是不可能有責任感的,可以說,責任感始於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對於孩子犯錯,除了改變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外,有時對孩子可採取一些強化措施,讓孩子為過錯付出一定的辛苦。這可以通過班會、隊會進行。如;低年級舉行整理書包比賽。要讓孩子懂得學習是他的責任,學習不是為父母、為他人,是為他自己。從小要養成閱讀、講述、觀察、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獨立作業、獨立收拾文具、學具等的習慣。還可以通過學校班隊主題活動,如;“讓書香浸潤校園讓經典濨潤童年”等主題,建立書香校園活動。

對他人負責,就是不影響別人,不侵犯他人。會保護自己,不做危險的事等等。這可以通過開展班隊的“文明之星伴我同行”評比活動進行。

對集體、對社會負責。包刮維護集體的榮譽,為集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損壞公共物品,不影響公共衛生等等。如;值日生勞動、隨機地一些集體勞動等。老師要讓孩子明白,班級中的任何一員都有為集體做事的職責和義務。還可以通過班隊主題活動,如“弘揚我老區,以我所能盡責任”精神,開展“我是一名小記者”、“我是一名小導遊”、“當國旗升起時”等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

總之責任心作為一種重要的人格品質,它有助於促進國小生良好品質的發展,有助於國小生獨立性的增強,有助於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和學習水平的提高,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對其將來的事業成功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肩負著建設祖國明天的責任;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他們肩扛著振興華夏的責任;孩子是未來社會的軸心,他們揹負著“保衛祖國、穩定社會”的責任;孩子是未來家庭的中流砥柱,他們揹負著“贍養老人、撫育後代”的責任……如果我們不注重從小培養學生較強的責任心,他們將來怎能勝任這些職責?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抓住時機,循循善誘,使我們的學生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成,終受益”。責任意識與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家長科學而又耐心地培養。學校應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嘗試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習慣,在這一教育過程中,從小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應是國小德育的一項系統工程;他應當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並具有由淺與深,步步遞進的教育層次;明確的行為目標、具體細緻的訓練方法,且通過持之以恆的教育培養,才能真正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習慣。但我們也看到,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蹴而就,總會有反覆,良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責任心的支撐。責任心以認識為前提,以情感為基礎,靠意志來維持,通過行為來體現。一個人具有對己對人、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心,良好的行為才可能穩定持久,進而形成受益終身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