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建立關鍵風險預警體系的原則與實現

才智咖 人氣:1.2W

建立風險預警體系的目的在於以關鍵風險為起點,量化預警指標和區間,明確管理權責和程式,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相關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企業建立關鍵風險預警體系的原則與實現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關於 2014 年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廳改革〔2013〕74 號)的有關要求,為規範開展風險預警體系建設,提高企業整體風險管控能力,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各中央企業集團公司紛紛出臺相關指導檔案,要求各下屬單位在《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規範》及配套指引的指導下,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開展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工作.

 一、關鍵風險預警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程序速度加快 ,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面臨戰略、市場、運營、財務及法律等多方面的諸多風險.通過建立關鍵風險監控預警體系,科學設定監控指標,及時掌握、分析關鍵風險的變化趨勢,動態調整管理策略,向決策層及時發出預警資訊並提前採取預控措施,實現對關鍵風險的動態管理和有效管控,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建立關鍵風險預警體系的原則

建立風險預警體系的目的在於以關鍵風險為起點,量化預警指標和區間,明確管理權責和程式,運用資訊管理系統,實現對重大風險的實時、動態預警管理,不斷完善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各個企業建立風險預警體系的方式方法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效的預警體系存在共性.

1. 系統性原則企業是由多個職能子系統構成的有機整體,企業面臨的風險並不是孤立或單一的,往往是由不同部門共同造成的,也可能是一系列風險形成的風險組合.因此,企業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必須考慮各子系統的相互聯絡和影響,基於系統、全面和完整的基礎上,覆蓋企業和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

2. 重要性原則在風險預警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業務特點,關注企業的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分析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將面臨的關鍵風險.

3. 靈活可操作性原則風險預警體系的建設要綜合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因素,體系的設定儘量簡化,預警指標因勢利導,實施動態管理運作,保證預警體系的靈活性.同時選取的預警指標便於量化,針對所選指標要考慮其具有確切的且可持續獲得的資料來源,確保指標有資料易於獲取與度量.

三、關鍵風險預警體系的構建

為進一步加強了企業關鍵風險的日常管理和監督,企業應在內部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關鍵風險預警體系,以降低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筆者認為,較為完善的風險預警體系應包括建立風險預警機構、開展風險調研與評估、確定預警指標及閾值以及預警結果的應對與處置,並依託關鍵風險預警資訊系統平臺,進行有效運轉和實時監督.

1. 健立風險預警機構在企業內部應設立專門負責風險預警工作的組織機構,明確風險預警工作的`決策機構、歸口管理部門、各職能部門及業務單位在關鍵風險預警體系中的職責與分工,為培育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實現風險預警工作全員化奠定基礎.

2. 開展風險調研與評估從企業戰略、市場、運營、財務和法律等方面,收集相關的內外部風險資訊,結合巨集觀環境、行業環境分析,識別企業內外部的風險源,通過調查問卷、風險訪談以及風險研討會等多種方式,打分排序得出風險排序表和風險座標圖.

3. 確定預警指標和閾值以關鍵風險為出發點,採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設定關鍵預警指標.通過參考行業綜合資料、企業的內部歷史資料及考核對標資料,並在結合自身風險容忍度及生命發展週期的基礎上,設定符合本企業風險管理要求的預警區間和閾值.

4. 預警結果的應對與處置企業各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應在日常經營中持續關注風險改善狀況,確保風險得到化解或降低.針對不同的預警區間,在關鍵風險預警資訊系統中設定"紅黃綠"亮燈預警方式,通過紅、黃、綠三種顏色直觀反映風險預警結果,並針對不同的預警結果,及時制定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和措施.

5. 開發執行關鍵風險預警資訊系統風險預警資訊系統是風險預警體系資訊化的體現,是企業用於日常監控關鍵風險的工具,是企業進行風險預警的科學、合理的手段.風險預警資訊系統推進了風險預警體系建設的改進與完善.關鍵風險預警資訊系統通過對預警指標進行模擬亮燈預警的方式,簡單明瞭的反映企業風險預警結果,便於企業及時制定應對策略,並根據系統設定的處理流程進行處理,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6. 監督與維護風險預警是一項系統性、持續性的工作,風險預警工作歸口管理部門應根據企業業務變化和麵臨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定期對風險預警體系進行更新、維護.

 四、結語

關鍵風險預警體系從企業戰略目標出發,結合經營模型,考慮影響戰略目標實現的重大風險領域,確定關鍵風險預警指標,並根據風險預警指標歷年變化情況以及行業情況確定指標預警區間,通過模擬亮燈預警的方式,綜合反映風險預警結果,固化預警管理工作流程、責任部門管理許可權及責任,確保重大風險能及時發現、應對充分.

 參考文獻:

[1]陳偉.風險管理與資訊化的融合[J].現代國企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