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環境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

才智咖 人氣:2.97W

摘要: 網路對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開發及利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路環境下,加強地方文獻的收集工作是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基礎,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庫是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保障。

關於網路環境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


關鍵詞: 網路環境 地方文獻 資源建設

地方文獻資源是反映特定區域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歷史與現狀的知識寶庫。它是某一地域內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的群體活動方式的歷史紀錄,是地方文化的積澱,是瞭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和文化歷史現狀的主要情報來源。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地方文獻數量與日俱增,內容豐富,其含義也在進一步延伸。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地方文獻除了包含以紙質為載體的傳統文獻外,光碟版、電子版、網路版的地方文獻日益增多,各地的資訊化工程紛紛啟動,地方網站、資訊港、電子港、地方論壇等層出不窮,網上的地方資訊資源以幾何級數在增長。這些網上資訊資源地方文獻特色鮮明,個性突出,但是收集整理的難度較大,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既提供了機遇又提出了挑戰。
一、網路環境對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影響
數字化、網路化的資訊環境,使文獻資訊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給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帶來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增加了地方文獻的內涵與外延
在網路環境下的今天,地方文獻數量與日俱增,內容廣泛豐富,其含義也在進一步延伸。其形式和內涵同過去相比,已有很大區別。現在,地方文獻不僅在當地出版發行,也在國內其它省份甚至在國外出版發行,突破了"地方出版物"這種傳統概念。地方文獻不僅有了方誌、專著、期刊、族譜、地圖等不同型別,也有了科技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等新成員;載體不僅有印刷型的書籍,也有了縮微品、錄音、錄影、機讀磁帶等品種。更大量的地方文獻不是以書籍的形式出現,而是發表於各種各樣的雜誌上,散見於各種會議檔案中,甚至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商品性宣傳品裡,用更快速度、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會傳播。因此,文獻的揭示已不能再停留在書刊表面,必須深入到書刊的篇章或知識單元裡,去對文獻進行多層次開發,把文獻加工成有效資訊,廣、快、精、準地向讀者提供多層次服務。
2、擴充套件了地方文獻的載體形式。
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聲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碟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文獻的載體日益豐富,如音像、光碟、多媒體等等。這些新載體對地方文獻收集、整理及開發利用將產生重大影響。
3、加深了地方文獻徵集、整序手段的複雜化。
在網路環境下,文獻採訪徵集加工處理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發生了變化,地方文獻的徵集不但依靠傳統方式來獲取,而且要通過網上搜索、電視轉錄等形式,去廣泛地獲取地方文獻資料。而網上資訊資源雜亂、無序,更新速度快。因此,網路下載的地方文獻資訊必須進行綜合處理,深度加工和重組,使大量隨機無序的資訊資源轉化成有序的、便於利用的知識。在網路、電視資源採集時,都必須使用高科技手段,要求工作人員有較高的科技素質和掌握高科技的能力,要求完善硬體裝置環境。

4、寬泛了地方文獻的工作內容
網路環境下,文獻資訊儲存與傳遞的新系統和新載體將極大地豐富地方文獻工作的內容,並將徹底改變"書本位"資訊環境下形成的重視靜態文獻資料,忽視動態資訊的思維定勢,地方文獻工作將圍繞多種載體文獻做文章,面對新的技術環境,地方文獻工作內容將愈來愈豐富多彩。評價地方文獻資料的質量標準也不只限於館藏實體地方文獻數量、結構和利用率,還要看在網路環境下,獲取地方文獻資訊的能力。
5、拓寬了獲取地方文獻資源的途徑
傳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獲取的途徑主要有:訂購、徵集、複製、交換、接收、呈繳、索取、捐贈等,而在網路環境下,數字化方式成為一種方便快捷的資訊獲取手段,圖書館既可以通過Internet下載地方網站的相關資訊,還可以利用資料庫光碟、錄音資料、傳真、電話、email等多種途徑獲取地方文獻資訊資源

TAGS:環境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