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如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5W

[摘要]在強者更強,弱者不弱的教學觀念的指引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對學困生的研究。本文從學習動機的理論和原則出發,探討了一些可行的教學策略,期望能突破困境,提高學困生的學業成績。

淺議如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論文

[關鍵詞]學困生 學習動機 自我效能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自是為人師表者的一大樂事。但是總是有一群無心向學或學習興趣低落的學生讓我們的教師覺得無奈。怎樣提高這群學生的學業成績,是教師面臨的一種挑戰。

一、學困生的心理特點

本文中的學困生主要是指智力發展水平正常,而由於缺乏應有的學習動力,學習效果未能達到學校基本要求的學生。

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基礎知識匱乏,學習態度消極,對學習沒有興趣,自我控制能力差。多次的失敗又使他們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低。

二、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

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使學習行為朝向一定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學生的學習只有有了足夠的學習動機,才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把“要我學習”的被動局面變成“我要學習”的主動局面。

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動機可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誘因來自於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因素,如學生對學習本身發生興趣而產生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誘因來自於學習者外部的某種因素,如學習是為了得到表揚。學習動機對學習行為有啟動作用,維持作用,還對學習過程有監控作用。

三、怎樣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

關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許多人存在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學困生根本就不想學,不存在學習動機。但本能主義者弗洛伊德認為,本能是人類一切思想和行為的基本源泉和動力,人本主義者馬斯洛認為人對未知事物都有好奇的本能,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本能、需要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因此,我們可以把學習動機看成是一種原始的動機而不是習得的動機,它存在於每一個學生身上。不過,從動機轉化成行為,還需要有一個誘因。學困生其實內心都有向學和力求發展的趨向,只是這些願望由於缺乏正確的誘因而被壓抑了。教師的角色就是扮演一位“激勵者”,運用內因和外因,引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由“靜”到“動”轉移。

在以上有關學習動機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困生這一特別群體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採用以下的教學策略。

1.制定合適的目標,激發內部動機

應充分了解學困生的知識水平,根據“最近發展區”制定一個合適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避免由於目標過高,使學生可望而不可及,造成習得性無力感而放棄學習。最重要的還應讓學生明白課堂所學的東西對他將來有什麼用,從而激發起他內心想學的慾望,有了“我想學”這個內部動機,那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奔向目標。

2.幫助學困生實現角色轉換,提高自我效能感

北師大金盛華教授的差生成因的行為動力系統角色偏常理論認為,學困生成績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整個行為系統偏離了一般學生的角色,處於一個閉合的惡性迴圈中。大多數學困生都經歷過學習反覆失敗的過程,這導致了他們喪失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形成了消極的自我概念和失敗者心態,反覆失敗的惡性迴圈導致自身內部動力機制的缺損,最後導致學習越來越困難。對於這種角色偏差,學困生很難自己來糾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外部干預,通過改變學生的自我概念,糾正角色偏差,提高自我效能來影響其學習成績。

(1)後團體獎賞效應。研究發現,當個體順利參與並完成某一團體任務後,會有一種很愉快的感覺,這種效應稱為後團體獎賞效應,它有助於提高個體的自我確認感和自尊水平。教師可以把學困生和學優生協調成一個團隊,通過團隊的勝利使學困生獲得獎賞效應。

(2)歸因訓練。通過一定的訓練程式,採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歸因傾向,從而改變行為。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要求、指導完成任務、給予言語反饋、直接給予暗示等方法,儘量引導他們把失敗歸因於努力不夠或學習方法不當等不穩定因素,減少他們對失敗的穩定歸因(如能力差),讓他們意識到失敗的狀況在後來的活動中有可能改變,增強對未來學業成功的期望和實現目標的信心。

(3)模範的作用。可以給學生樹立一些“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榜樣,聽取來自“成功的學困生”的心聲,讓他們相信原來與自己差不多的學生都可以成功,通過獲得替代性經驗和強化來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確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應的學習行為。

(4)成功教育策略。成功教育就是使學困生在學習後也能獲得成功的感覺。它的基本機制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教師幫助學生成功;第二階段——教師創造條件,學生嘗試成功;第三階段——學生自己爭取成功。它的三個基本要素是:積極的.期望和要求;成功的機會;鼓勵性評價。它的教學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應勤矯正。

(5)提出正確的期待。由於學習成績總是處於落後狀態,大多數教師對學困生抱著“但求無過”的態度,喪失了對他們的期待,學困生自己對自己也沒有目標,沒有期望,也就沒有了學習行為的產生。因此教師應對學困生一視同仁,讓他們知道老師一直期待著他進步,期待他成功的一天。但也應“不要期望過高,不要失望太快”。

四、利用原有的學習動機,使之發生遷移,產生新的學習動機

不僅一般的知識、技能可以遷移,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可以遷移。學困生雖然學習成績差,但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對新資訊也有認識的好奇心,教師應激起這種好奇心,促使它遷移到新的學習情境中,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五、進行鍼對性的學習策略訓練,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造成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知道怎樣去學。一般的學習經驗交流會都是由學優生唱主角,學困生根據這些經驗來學習,不一定會提高成績,因為兩個群體的心理特點不同。誠然,學習策略有助於成績的提高,但只有學習策略與學生的個體差異相適合時,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英語詞彙記憶方面,教師可以教會學困生使用對他們尤其有幫助的關鍵詞策略和拼讀策略,那成績提高的幅度會大過其他記憶策略。

六、創造合適的激勵性學習環境

過於強調競爭容易誘發學困生的自暴自棄心理,因為他們通常是“競爭”的失敗者,但適度的競爭卻可以增加學困生的焦慮程度,對於他們來說,中等的焦慮程度要比低焦慮程度更能促進他們的學習,因為這時他們的喚醒狀態較高,注意集中狀態也較高。教師應多采用縱向競爭,鼓勵學困生自己與自己比賽,以減輕心理負擔。

提高學困生學習動機不僅是教師的任務,還是同學、家庭、社會的責任。我想如果學困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各方面都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和愛護,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應該有一個轉變。

參考文獻:

[1]莫雷.教育心理學[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金麗. 優、差生非智力因素髮展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0.

[3]劉京海.成功教育的基本模式.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