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高中生歷史學習興趣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2W

【摘要】興趣是學習高中歷史的入門條件,在興趣的驅使下,複雜的知識也會變得簡單起來,歷史這門學科,本身就具有知識點繁雜、邏輯思維性高的特點,只有在樂於學習歷史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達到歷史“以史明志、以史鑑人”的目的。

如何激發高中生歷史學習興趣論文

【關鍵詞】高中生歷史;興趣;探究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先決條件,是高中生全面素質發展的基石,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歷史的教學進展,如何讓高中生從繁重的課業壓力中解脫出來,把學習歷史當作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能夠自發地研究史實和故事脈絡,是現代歷史從教者應當研究的問題。

一設計課前導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依據教材的大致內容,選出符合高中生思想的比較有趣的部分進行課前導讀,用說一半留一半的方式引發學生對課本內容的遐想,從而更加積極地研究課本內容,尋找問題所在。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單元中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翻拍了無數次的大戲《封神榜》,然後告訴學生,這些神話故事有真有假,在歷史中,有哪些是真實發生的,有哪些是人為杜撰的,可以讓學生積極探討,猜測史實,然後告訴學生他們想要的答案全都在書中了,這時學生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就會主動翻看歷史課本去尋找猜測的內容,猜對的學生很樂意與其他人分享自己成功心情,猜錯的學生也能根據課本描述加深對該問題的印象,以“全民猜猜猜”的創新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教師從旁很好地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再比如,教師可以籠統地丟擲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基礎性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知識,由簡單的問題入手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歷史內涵。例如,讓學生胡亂說出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名字,看誰記得最多,然後教師就可以掌握學生對於歷史上的瞭解程度,從而在授課時,對學生很瞭解的歷史事件進一步拓展相關知識,對學生完全陌生的歷史部分,首先鞏固基礎知識,以合理的授課速度讓學生既跟得上課程進展,又能在自己感興趣的情況下學到更多的歷史內容。

二融入歷史故事,讓教學內容生動起來

高中階段,學生對於歷史已經有了初步的.基礎認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歷史掌握情況,從學生的優勢出發,不斷挖掘深層次的歷史問題,由生動的故事入手,方便學生記憶歷史事件,從而引發思考,能夠讓原本呆板的課堂“活”起來,面對大量需要記憶的歷史文字時,也不會感到力不從心了。例如:在學習“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時,學生對於外交的知識瞭解得少,也沒有機會接觸到外交人員,對於本章節的學習興趣不大,教師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插入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故事,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比如,一位西方女記者曾經這樣問道:“周恩來先生,可以問您一個私人問題嗎?”“可以的。”周恩來微笑著回答。“您已經60多歲了,為什麼依然神采奕奕,記憶非凡,顯得這樣年輕、英俊?”在這位記者的提問下,全場頓時大笑聲與交談聲不絕於耳。這也是很多同齡人關注的問題。周恩來溫和地微笑著說:“因為我是按照東方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譯將這句妙語傳達給在場的人後,各國記者無不為周恩來的巧妙回答所折服。學生在感佩周恩來總理的機智時,也能從故事中更好地理解有關外交的一些概念性知識,真正領悟到外交這兩個字的含義。

三建立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學習氣氛有多重要,相信很多從教者都深有感觸,學習氛圍濃的班級往往集體成績都比較優秀,而由大多數自由懶散的學生組成的班級,往往成績好的不多,即使是本身基礎紮實的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也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難以進步。高中生的自制力還有待提高,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集體的進步,例如:在學習“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時,學生本身對古代思想的長篇大論並不感興趣,在教師佈置區分背誦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的任務時,也充斥著牴觸、煩躁的心理,根據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在授課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營造“百家爭鳴”的情境氛圍進行學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扮演的人物,假設課堂為“百家論壇”的現場,讓學生對古人的思想理論進行闡述,然後結合實際互相爭辯,探討古人智慧適用於現今的思想有哪些,落後的思想有哪些,以古今貫穿、古今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維多樣化,另外,對於一些難以記憶又容易混淆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研究編撰詩詞或歌曲,通過有趣的、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加深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再比如:教師可以採用環環相扣的教學手段,不斷擴充學生的思想空間,讓課堂高潮的氛圍久持不下,拿書寫材料的進化舉例,先提問我國最早的“寫日記”的方式是什麼,學生會想到編草結繩,真正系統化記錄文字的是木簡,讓學生想象如果把歷史教材換成書簡是怎樣的情形,學生會覺得很不方便,然後引出蔡倫發明造紙術,從而學習東漢時期造紙術的相關歷史知識,讓學生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在對比中感受到古代偉大發明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在高中歷史中融入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將繁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讓學生從被動地機械化記憶,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輕鬆地掌握歷史程序裡各個階段的要點、重點,潛移默化地拓展了相關歷史知識,通過結合實際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於歷史的認知更上一層樓,並在不斷汲取的史實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為培養全面歷史素養的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者單位:張健佳瑋,內蒙古包頭市第九中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餘偉民.歷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