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如何激發學生德育課學習動力

才智咖 人氣:1.04W

論文摘要:技工學校德育課日益邊緣化,學生對德育課也越來越不感興趣。如何激發學生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成為德育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教育形式,探討了導致學生德育課學習動力缺失的原因及對策。

試論如何激發學生德育課學習動力

 論文關鍵詞:德育課 學習動力 激發

由於技工學校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加之德育課又不是專業課,久而久之德育課成了技工學校裡面的“雞肋”,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筆者在此結合教學實踐,淺析了技校學生德育課學習動力缺失成因及其有效舉措。

一、德育課學習動力缺失成因

學習動力是指推動和維持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力量,它為學生想不想學、學什麼、持續時間提供指向、產生影響。筆者認為,技校學生德育課學習動力缺失成因有兩方面。

1.學生方面

學生對德育課的認識有偏差。進入技校後,由於沒有大學聯考壓力,學生對德育課不重視,且技工學校學生文化基礎不理想、學習主動性不高、缺乏學習動力、厭學情緒嚴重等狀況。

2.教師方面

生源基礎差,教師無法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知難而退,上課時偷工減料,甚至脫離教材:有的照本宣科,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有的以說教式代替啟發式,教學手段簡單到一支粉筆、一本教材,嚴重影響了學生積極性。另外,學校對德育培養不夠重視,德育教研活動氛圍欠濃厚,德育教師的創新教學遇到阻力。

二、激發學生德育課學習動力

德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要達成這一目標,教師要通過教學創新,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1.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受

教師要通過發掘學科與生活的關聯激發學生的興趣,打消學生對學科的排斥感和無用感,增強知識的親和力。如:在講“科學合理的消費觀”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問:“有哪位同學願意把上星期的消費情況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很多同學會興趣盎然地躍躍欲試,教師可以隨機提問兩個學生,其他同學對此展開討論。教師要求同學們算一算在校三年的學習需要多少花銷,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三年的學費、生活費加起來是筆不小的開支。有些家境不太好的學生此時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此時竟留下了眼淚。這時教師適時提出討論問題:“我們該如何消費呢?”,同學們一定暢所欲言,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本課內容,學生很容易掌握。德育教學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應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礪。

2.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是發展學生多元智力的前提,可採用討論、辯論、演講等形式發展學生的智力;運用辯論、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等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如在講“善於把握重點和主流”一課題時,首先給學生展示漫畫《給第六指動手術》,並創設情景問題,在辯論中,同學們達成共識,認為漫畫中醫生沒有分清主次,誤將大拇指切掉,違背了主次矛盾關係的原理,進而引導學生堅持辯證法,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教師也可運用播放視訊、音樂等調動學生興趣,如在講“關於和諧的內涵”一課時,教師首先給學生播放勵志性短片《無手無腳無憂慮》,反映力克明哲這一身殘志堅者的人格魅力,然後再播放《怒放的生命》這一膾炙人口的歌曲,學生在欣賞後有所思考,深刻領會人生和諧的真正內涵,讓學生既理解了課程內容,又受到音樂美的薰陶。

3.倡導有效的多元化評價

多元化評價方式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就德育學科而言,在紙質考試評分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說理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考試答案的標準性,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給分數。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興趣、投入程度和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把德育與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結合起來。學校推行德育學分制以來,教師經常與德育部門、班主任聯絡,為學生創造加分機會。如創設公益服務崗,鼓勵同學參與校園公益活動,一方面為美化校園做貢獻,另一方面通過做好事來彌補所扣學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老師,你們辦公室有什麼可以讓我們做的事情嗎?”對於這樣的學生即使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教師也能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既分散了考試的壓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也不會因考試成績不好而苦悶,從而形成主動學習的良性迴圈。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德育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激發學生觀察、猜想、探索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從而達到德育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