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資訊系統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研究的優秀論文

才智咖 人氣:9.18K

一、全面資料質量管理概述

淺談資訊系統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研究的優秀論文

資料質量是資訊系統能否實現管理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工作實踐表明,對於大多數系統而言,保證資料質量仍然充滿挑戰。例如,對資料質量主要問題的研究還沒有達成一致,涉及的技術和學科較多,整合難度大,資料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不完整,或者過於寬泛,難以應用於實踐。

目前,為了解決資料質量問題,通常採用兩種策略:被動資料質量改進和主動資料質量管理。與工業生產中的質量檢查和產品再加工類似,被動資料質量改進主要關注資料本身,其目標是通過糾正資料缺陷來改進資料質量。常見的改進方法是通過資料清理(datacleaning)(如圖1所示)技術發現並糾正錯誤,而不是分析並解決缺陷原因,其目標在於通過計劃和實施持續提高資料質量的活動來防止更多的資料缺陷。而主動資料質量是確定低資料質量的原因,通過在資訊系統設計和實施時進行資料質量改進的方法,也可以在提供資料的業務流程設計和實施時進行。實際上,被動資料質量改進和主動資料質量管理都是提高資料質量的重要措施。被動資料質量改進丨傾向更適用於很少變化的資料,例如,主資料(masterdata)。另一方面,對於重要的、經常變化的資料而言,主動資料質量管理更加合適。

1.1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基本觀點。1988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的StuartMadnick教授和RichardWang教授啟動了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計劃,旨在對資料質量進行全方位研究。其基本觀點是,將資料視為一種特殊的產品,把管理產品質量的方法應用於資料質量管理,同時開發資訊產品圖、應用資料質量管理實踐。這是MIT資料質量管理計劃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它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料是系統的附屬品”的傳統觀念,為借用管理物理產品質量的方法來管理資料質量提供了前提和基礎。資料質量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應用領域,需要實踐人員與研究人員之間的互動與協作。為滿足以上要求,多年來,MIT舉辦了大量的會議和專題研討以及社團,促進實踐人員、供應商、學者之間的交流協作。

關於全面資料質量管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理解:

(1)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關鍵是提高人的素質,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使參與資訊系統建設、使用和管理的相關人員都有分工、有合作地介人到資料質量管理的實踐中來。只有每個人認識到資料質量對組織管理工作和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重要意義,樹立牢固的全面資料質量管理思想觀念,將這一觀念貫穿於資料生命週期的全過程,用這一觀念指導參與資料質量管理的每一位專業與非專業人員,使他們認真落實各項質量管理規定,切實做好本職工作、保證工作質量,從而有效提升資料質量或資料服務質量。

(2)全面資料質量管理改進和提高資料質量的基本思想是,將的事後檢查和把關為主轉換為以預防和改進為主。強調在資訊系統管理過程中將資料質量管理作為一項中心內容,通過多種管理手段,實施源頭治理,對資料執行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密切關注資料質量的發展和變化,適時進行調整和校正,確保整個週期的高質量資料。與此同時,深人研究資料質量問題所遵循的客觀規律,分析其產生的機理,探索科學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改進措施。主要表現在將過去組織鬆散、管理不力而導致資料質量低下的情況運用系統學觀點進行全面綜合治理,深刻認識資料質量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領域、分階段、有計劃、有步驟地深人研究提高資料質量的理論和方法。發動組織全體成員以各部門為單位學習、運用科學管理理論方法對整個資料流程進行有效控制,建立良好的資料質量管理體系,從源頭上控制資料質量問題的產生和蔓延,增強各個環節的糾錯能力,堅決預防有誤資料進人下一階段,以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時效性。

(3)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要堅持服務使用者的思想。由資料質量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使用者對資料的使用滿意程度越來越成為評價資料質量高低的標準,因此在資料的生成、加工、完善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使用者的具體需求,並將使用者需求分解到資料流程的各個階段加以落實,制定具體制度標準,使人員、部門都能按要求各司其職,提高服務客戶的'工作意識,確保資料質量能切實滿足使用者需求。

1.2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特點。全面資料質量管理從過去的就事論事、分散管理,轉變為以系統觀念為指導的全面的綜合治理,它不僅僅強調各方面工作各自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強調各方面工作共同發揮作用時的協同作用。其基本特點就是體現在“三全”,即“全面性”、“全員性和“全過程。

(1)全面性。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全面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管理物件的全面性,二是管理方法的全面性。

從管理物件來看,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物件是資料質量,不僅指資料質量的基本特性,即適用性、準確性、適時性、完整性、一致性等,還包括使用者對資料的滿意程度等。只有從切實需求出發,才能最終提高資料質量。除此之外,管理物件全面性的另一個含義是,對影響資料質量因素的全面控制。影響資料質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包括人員、資料設計、資料標準、檢測手段和環境等方面,只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控制,才能提高資料質量。

從管理方法來看,儘管數理統計技術在質量管理的各個階段都是最有效的工具,但由於影響資料質量因素的複雜性,既有物質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設計的因素,又有管理的因素。要搞好全面資料質量管理,就不能單靠數理統計技術,而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針對不同的因素,靈活運用各種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將眾多的影響因素系統地控制起來,實現統籌管理,全面管好。在全面資料質量管理中,還會用到各種最優化技術、網路計劃技術、預測和決策技術,以及計算機輔助質量管理技術等。

(2)全員性。全員性的質量管理,即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要求參加質量管理的人員是全面的,是依靠單位全體人員參加的質量管理。資料質量的好壞,是許多工作和統計活動環節的綜合反映,因此它單位所有部門和所有人員。這就是說,一方面,資料質量與每個人的工作有關,提高資料質量需要依靠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資料質量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如科研、維護、技術保障等各方面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辯證關係,它們以質量管理為中心環節相互聯絡,又相互促進。因此,實行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要求各單位在集中統一領導下,把各部門的工作有機地組織起來,人人都必須為提高資料質量、為加強質量管理儘自己的職責。只有人人關心資料質量,都對質量高度負責,資訊系統的質量管理才能搞好,資料質量才有堅定基礎和可靠保證。

(3)全過程。全過程的資料質量管理,即質量管理範圍是全面的。同生產質量一樣,資料的質量也有一個逐步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它是經過各個不同單位的資料產生、採集、錄人、檢測、清洗、檢驗、評估等全過程一步一步形成的。所以,良好的資料質量,是設計和生產出來的,不是僅靠檢驗得到的。根據這一規律,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要求從資料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從資料設計、生產到使用的各環節致力於質量的提高,做到防檢結合、以防為主。質量管理向全過程管理的發展,就有效地控制了各項資料質量影響因素,它不僅充分體現了以預防為主的思想,保證質量標準的實現,而且著眼乾工作質量的提高,爭取實現新的質量突破。根據需求,從每一個環節做起,都致力於資料質量的提高,從而形成一種更加積極的管理。如圖2所示,為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工作過程模型DMAI(即:定義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提高improve)。

此外,全面資料質量管理還具有突出改進的動態性的特點。在傳統的質量管理中,產品生產的目標是符合質量技術要求,而現在對資料質量的要求是能夠符合資訊化條件下組織的管理需求。但是,由於技術的不斷進步,資訊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管理需求是不斷髮生變化的:通常會隨著資料質量的提高而變得更高,這就要求我們有動態的資料質量管理概念。全面資料質量管理不但要求資料質量管理過程中有控制程式,而且要有改程序序。

二、資訊系統與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關聯性分析

2.1相關性分析。

全面資料質量管理強調以資料質量為中心,全體員工以及有關部門有機組織起來,將專業技術、經營管理、數理統計和思想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建立全過程的資料質量管理體系,使人力、物力、財力和資訊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以最經濟的手段生產出讓使用者滿意的資訊資料,確保組織獲得長期的發展和優勢。從資訊系統的本質來看,最終也是服務於使用者,因此,資訊系統資料質量管理在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範疇內。下面結合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特點,分析與資訊系統的相關性。

(1)首先,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要求全體人員參與,這與資訊系統的開放性緊密相關。其開放性使得與外界環境保持者密切關係,如圖3所示。與外界環境不斷髮生輸人與輸出、需求與服務關係;而組織中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人的工作質量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資料質量,特別是資訊系統資料的錄人人員、加工人員、維護人員等。由此可見,一個處於動態執行、有生命力的資訊系統必然需要全員參與。

(2)其次,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要求全過程,與資訊系統的構成與應用本質密切相關。資訊系統通常由人、裝置、資訊、規則和目的等要素組成,具有收集、處理、儲存、傳遞交流功能。其構成要素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相互關係、影響。如資訊資料的採集、錄人需要人工直接作用,到在系統內部流動,最後提供使用者使用。這必然涉及到組織資訊系統管理的全過程,而要保證全過程工作質量的最優化,全面資料質量管理的應用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

(3)此外,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要求組織全面參與,一方面要求組織各個管理層都有明確的資料質量管理活動內容,並且各有側重;另一方面是指資料質量職能分散在組織的相關部門中,只有將分散到各部門的資料質量職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達到提高資料質量的目標。而這一點有助於資訊系統充分發揮其功能,與組織各部門密切配合。從上到下,從一般部門到職能部門,實現系統的協調發展,實現資料質量管理的預期目標。

(4)最後,全面資料質量管理要求利用多種多樣的科學管理方法,與資訊系統的發展和資訊處理技術的進步是一致的。現代化的技術裝置是實現資訊系統可靠、高效的物質基礎,而資訊系統本質上就是一種管理思想的體現,是將管理的過程由早期的人工發展為人工和機器的結合,其先進與否與管理方法和思想是密切相關的。同時,使用者對資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影響資料質量的因素也越來越複雜,只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多種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影響資料質量的複雜因素,解決資料質量問題。

2.2必要性分析。

(1)從資訊化發展的程序來看,目前的資訊系統雖然能夠實現組織的一般管理,但是距離精細管理和高效管理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資料質量成為關鍵問題。全面資料質量管理作為美國採用解決其資料質量問題的方法[4],立足資料質量問題的源頭,致力於預防質量問題的出現,對資料質量進行全過程控制,及時反饋並解決資料質量問題,取得良好的效果。這為我們解決資料質量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借鑑。

(2)隨著資料庫存量越來越龐大,簡單的資料質量管理方法是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的,必須建立科學實用的資料質量管理體系,將資料質量管理落實到各個日常管理環節。由此可以採用全面資料質量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其“全面性”特點,建立體制健全、執行規範、賞罰分明的資料質量管理體系。

(3)對資料質量的管理歸根到底關鍵在於對人員管理。資訊系統先進與否,裝置配置如何都不是資料質量管理的決定因素,只有人員盡職盡責、按章辦事、牢記資料質量的重要性,才能保證工作效果。全面資料質量管理強調以人為本,通過傳授全體人員的資料質量管理理論,提高資料質量意識,設立專業資料質量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共同完成對資料質量的控制。

三、總結

通過研究,筆者認為全面資料質量管理是解決組織資料質量問題的可行方案。通過構建完整、健全、規範的資料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主動資料質量管理”,以避免資料質量問題的產生為最高目標而不是待問題出現再進行糾正、彌補,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全面資料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構建方法值得我們繼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