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業務管理系統研究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68W

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進行“城市供水業務管理系統”的研究,並於1998年將這一研究成果應用在“供水綜合熱線服務系統”中。研究內容包括各級供水熱線服務系統軟體設計與硬體整合,並按主管部門的要求做到功能齊全,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執行速度快、介面友好、操作簡單、資訊輸入簡捷、輸出資訊豐富等。具體設計思路是把系統中營業所、水廠、管網所及下屬各服務站業務管理微機作為遠端結點,在程式支援下,採用Modem撥號方式與管網所、公司兩級排程中心互聯,並支援本站、所、公司排程中心的對外業務服務。即用熱線電話對外接待所有使用者,及時記錄使用者報修的業務和站、所派修及完工的情況,建立業務管理資料庫進行查詢、統計、計算、分析,按要求列印各種報表和進行站—所、所—公司的遠端通訊等。

城市供水業務管理系統研究的論文

在專案研製過程中不僅使用了先進的微機、通訊等管理設施,改變了原有傳統工作方式,而且使供水服務管理工作規範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資訊反饋速度,更便於供水服務的管理和監控,進一步提高了自來水企業科學管理水平和視窗服務水平。

1、系統構成

1.1系統構成圖

本系統為站、所(或廠)、公司三級子系統用Modem遠端連線而成,見圖1。

1.2硬體配置

①站、所(或廠)級

彩色VGA監視器:建議256色或以上,實際採用256色、解析度800×600;

586微機:建議CPU200或以上,記憶體16M或以上,實際採用CPU200、記憶體32M;

印表機:A3(Canon330,LQ1600KIII);

Modem:實際採用33600bits/s;

電話線:2對。

②公司級

主要配置同上,另增設通訊中繼線一條、通訊用工控機(公司排程室)一臺。

2、系統軟體研究

2.1軟體開發環境

作業系統:Windows95

開發工具(RAD):對較為流行的Powerbuilder、Dephi、Developer、VFP等進行分析,考慮到VFP50是在中文Windows95環境下使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其執行速度快,資料處理功能強,使用者介面友好,軟體開發工具豐富,在開發費用、開發週期、使用維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優勢,而且這一系統已經為公司各有關部門業務管理和微機操作人員所熟悉、掌握,故將其作為開發工具。

2.2軟體設計流程圖

經反覆研究修改後,提出各級軟體設計流程框圖,因篇幅關係,僅給出站級軟體(以下同)設計流程框圖(見圖2),據此進行資料庫設計和程式的編制。

2.3資料庫結構設計

與公司、所、站內各部門協調,建立資料採集、處理、儲存的標準。建立資料庫最基本的策略是各部門(包括各站)的資訊資源不但能為本部門的人員訪問,而且可被上一級部門具有合法許可權的人員訪問。

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生成報表的格式,同時收集當前用於記錄資料的表格等,最後確定採用關係型資料庫的結構。

2.4資料庫檔案設計

本系統設計的資料庫檔案主要由主執行檔案、業務資料庫、資料庫字典、資料庫複合索引、資料庫業務表、巡檢、施工及業務人員表和遠端通訊等20多個檔案組成。

2.5選單結構與軟體功能

2.5.1選單結構

選單項結構設計見表1、表2、表3。

2.5.2軟體主要功能

①電話熱線服務:全系統用一個對外公佈的`特號(易記號)電話進行供水服務,使用者一旦有需求電話撥入,系統即可形成使用者、公司(或所)、站(使用者所在地)的三方同時通話。由站級操作人員接待使用者電話、錄入電話記錄、發出派工單並錄入完工資訊等;所、公司級操作管理人員進行追蹤查詢和監督,並對使用者與上級領導的詢問及時反饋。

②增加、修改:對系統中各個資料庫檔案增加新接報的電話記錄、修改或刪除已有記錄,並對新記錄或修改記錄進行合法性檢驗。

③瀏覽:讓操作人員隨時瀏覽檢視資料庫的內容。

④查詢:根據操作人員輸入的條件,查詢有關記錄。

⑤報表:根據操作人員輸入的條件,從資料庫中整理出有關記錄加以彙總、統計,並以報表形式顯示或列印(本系統可根據需要列印數十種不同格式的報表)。

⑥統計計算:根據領導及管理人員的要求,計算出相應的資料,並以報表形式顯示或列印。

⑦資料傳送與接收:對資料檔案(日報、月報等)隨時可進行站—所、所—公司之間的遠端傳送與接收。

⑧所、公司可根據接收的資料檔案(日報、月報等)進行有關報表的列印和彙總分析。

3、結論

經過近一年的執行、考核與改進,該服務系統可最大限度地發揮供水業務管理資料的作用與效能,並可實現三級資料資料共享(站、所、公司)。操作人員可以改變過去人工的、經驗的管理方法,用微機在軟體系統支援下進行高效、科學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劉秋生.供水管理資訊系統.江蘇工學院學報,1993;(5)

2趙新華,鄭毅等.給水管網模擬顯示屏及水閘微機管理系統研究.中國給水排水,199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