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副語言反應的性別差異

才智咖 人氣:6.66K
畢業論文

摘 要:對1所高中和兩所國中的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英語課堂上中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副語言的反應存在性別差異,高中生對課堂副語反應的性別差異比國中生明顯。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副語言時,要區別對待男女學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副語言;性別差異
        副語言是在交流中運用噪音和非語言語音表示某種意義的現象,也叫做類語言,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副語言指有聲現象,諸如發話人的笑聲、喘氣、拖音、刻意發出的咳嗽聲、停頓、清嗓子等,它們所具有的意義並非來自詞彙、語法或1般的語言規則;廣義的副語言指無聲而有形的現象,能與話語配合或單獨使用,包括手勢、姿態、面部表情、眼神、交談之間的距離、談話者的著裝儀表等,他們都表示某種意義,並且有配合加強語用的功能(王宗炎,1988)。英語課堂教學語言不外有3種,即口語、板面語和副語言。其中,副語言是以語言行為為基礎並配合語言活動進行的,雖沒有形成1種獨立的語言系統,但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夠增加語言的表現能力,而且在1定程度或1定場合能代替語言,或者能彌補口語形象性上的不足;它跟語言行為相配合,既能增加資訊的內容,又能使資訊實行多通道傳輸和多器官感受,使資訊傳輸更加可靠有效。
1、研究背景      國內外學者對副語言行為有過不少研究,其歷史可追溯到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對行為表達方式的研究。1872年達爾文的著作《人類和動物的表情》1書問世,正式揭開了副語言研究的序幕。到20世紀60年代,有關副語言的文章大量出現。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賓經過大量的實驗得出了1個公式:資訊交流總效果的7%來自於語言,38%來自於音調,55%來自於身體各部位的姿態和動作(吳鬱著,1997,轉引自關孜慧,2004)。美國心理學家伯德·惠斯戴爾通過實驗證明人類記憶內容的80%來自於視覺印象,而“課堂教學中,視覺表象往往比語義表象更難遺忘”(吳本虎,2002)。西方學者認為“課堂上副語言交際在學生的學習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規教學本身作用還要大”(畢繼萬,1999,轉引自關孜慧,2004)。“副語言交際對教師至關重要,教師的副語言行為關係到學生對學習的態度。研究表明,教師如果學會了如何在課堂上更有效地使用副語言交際,師生之間的關係就會得到改善。不僅如此,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學習效率也會提高”(Cooper,1988,轉引自關孜慧,2004)。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只有當1個人能用15種至20種聲調來說‘到這裡’的時候,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調的運用上能做出20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才能成為1位出色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克斯曾經說過:“副語言對於教師幫助學生保持長時間注意力以便完成任務而言,不失為1種強有力的措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副語言能有效地輔助課堂講授,及時獲得課堂教學資訊的反饋和控制(轉引自王成蓉,2003)。可見,教師掌握副語言行為並能夠正確運用它是10分重要的。      Hall(1984)指出,有了人類社會就有副語言的性別差異。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男女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副語言的體驗是不相同的。近年來,有關副語言的功能、特徵、運用等方面的文章層出不窮,但是對副語言反應的性別差異研究較少。為此,筆者對當地中學的部分學生對英語課堂上師生運用副語言的實際情況作了抽樣問卷調查分析,以供同行參考。   2、研究過程(1)調查物件      筆者對所處縣城的1所高中和兩所國中的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77份,有效率為95.4%。問卷調查是期會考試後1周進行的,得到了所在班級英語教師和班主任的協助。(2)調查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問卷是運用Paired Comparison Scaling的設計方法(文秋芳,2001)而設計的.,共31道封閉性的問題。每題提供兩種對比性的備選答案,供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和看法選擇。1—11題為學生對教師課堂副語言感知體會的題目,12—21題為學生在課堂上運用副語言的題目,22—31題為學生在課堂上期望教師使用副語言的題目。3部分題目的內容交錯編排。 性別   年級 男生 女生 總計 人數 比率(%) 人數 比率(%) 國中 153 56.5 118 43.5 271 高中 131 63.6 75 36.4 206             (3)調查結果      在發放的500份問卷中,國中280份,收回有效問卷271份;高中發放問卷220份,收回有效問卷206份。具體被試情況見下表。性別年級男生女生人數比率(%)人數比率(%)總計國中15356.511843.5271高中13163.67536.4206筆者採用SPSS軟體對有效問卷進行了周密的統計,分別求出了高中和國中男女學生對每道測試題的選擇人數和比率,並且根據概率統計中比率的假設檢驗,對男女生選擇A的結果進行了總體比率差異的顯著性檢驗。(4)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以雙側兩率比較的統計量U的檢驗判斷規則為依據:
U=      (U表示統計量,Pc表示選A的樣本率,P1表示男生選A的樣本率,P2表示女生選A的樣本率,n1男生人數,n2表示女生人數)  1. 在副語言的感知方面:高中生對副語言反應的性別差異比國中生顯著,尤其體現在女生對課堂上副語言的反應較敏銳(國中|U|=0.51,高中|U|=2.70)。國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及時地領悟教師在課堂上的1顰1笑,1舉1動。比如,教師講課時的表情、語調、節奏等變化都能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教師拉長聲音或加強語氣,女生就能記下課堂筆記,而男生還需要用語言進行強調;教師批評和表揚學生時,對女生只需要用手勢或表情示意就能達到目的,而對男生還需要點名強調。
2.在自身運用副語言方面:高中生對副語言反應的性別差異比國中生顯著,女生課堂上更善於用副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國中|U|=0.88,高中|U|=2.09)。比如,上課時,女生的目光時常跟隨著教師的活動,聽懂教師講授的內容時,以微笑、點頭示意;反之,以皺眉、嘆氣等暗示。同意教師的觀點時,以點頭、肯定的目光示意;反對時,以搖頭、否定的目光暗示。男生卻傾向於用語言直述。
3.對教師副語言的期望方面:國中生和高中生對副語言反應的性別差異均不顯著(國中|U|=0.92,高中|U|=0.026)。比如,上課遲到時,男女生都希望老師用手勢或目光示意;回答問題時,男女生均希望老師的眼神注視他們;講課時,男女生均希望將重點內容寫在黑板上,不喜歡口頭反覆強調,同時還希望老師面帶笑容,不喜歡過於嚴肅莊重的行為;課堂提問時,男女生均不希望教師以手勢和目光示意,喜歡叫其名字;做練習時,男女生均不希望老師站在自己身旁,但答錯題時,男女生均希望老師搖頭或打手勢示意。
4.本次問卷的其他發現:(1)教師上課時的著裝打扮對中學生沒有影響或者影響很小(國中生和高中生選擇A的比率均未超過30%);(2)當教師講課中突然停下來或者停頓時間較長時,國中生和高中生均能意識到老師所傳遞的資訊(男女生選A的比率均超過了83%);(3)講課過程中,教師富於變化的表情,抑揚頓挫的語調,變換的節奏,配以指引性的手勢或加強性的手勢,自覺地變換身體的朝向、視線及學生的空間距離都可以消除學生聽課的疲勞,可以悄悄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回來(男女生選A比率均超過了83%);(4)教師上課時的表情動作等對學生理解材料有幫助(男女生選A的比率均超過了81%);(5)教師上課時的情緒狀態對高中生聽課影響比國中生大(高中男女生選A的比率均超過了81%);(6)上課學生開小差時,教師的目光、表情的暗示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國中生和高中生選A的比率均超過了77%)。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準確地、合理地並且有區別地對男女學生運用副語言進行教學,課堂效率將會事半功倍。
(5)調查結論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課堂副語言的反應是有性別差異的,高中生對課堂副語言反映的性別差異比國中生明顯,女生對教師課堂副語言的反應比男生敏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根據實際情況,針對男女學生的特點運用副語言因材施教,則有助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結束語       雖然現代社會在飛速發展,語言的各種功能也日臻完善,但副語言作為1種交際的手段,作為資訊交際的輔助形式,其功能是語言無法替代的。它不僅是語言的補充,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講,比語言更簡單、更生動,所傳遞的資訊更真實。教學是1門藝術,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教學內容,教師應努力掌握副語言的表達藝術,發揮副語言的積極效能,逐步做到熟練、協調,運用自如。上述就中學生對副語言的反應所進行的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在副語言的感知、運用和期望方面存在著性別差異,也存在著共性,尤其高中年級女生對副語言反應非常敏銳。據此,英語任課教師在副語言的運用上要區別男女學生而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 Hall, J.A. 1984. Nonverbal Sex Differences [M].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關孜慧. 2004. 非語言符號的資訊功能[J].外語與外語教學,7. 王成蓉. 2003. 淺談課堂教學中的體態語[J].西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王宗炎. 1988. 副語言,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A].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文秋芳. 2001.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吳本虎. 2002.英語學習策略 [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副語言反應的性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