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言語行為理論中漢語道歉語的性別差異

才智咖 人氣:4.86K

淺談言語行為理論中漢語道歉語的性別差異

論文關鍵詞:道歉 言語行為 性別差異

論文摘要:道歉作為一種言語行為,是言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複雜的言語現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中的性別差異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男女兩性在使用強勢詞語進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於男性,女性也更多地運用直接道歉策略,在關心策略上男女兩性基本不存在性別差異。

言語行為理論是語用學研究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道歉做為一種禮貌性的言語行為,主要用來彌補冒犯別人帶來的後果,維護或顧全交際雙方的積極面子。同時,道歉語也受到了許多學者的關注。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稱讚、道歉、請求、許諾、拒絕等言語行為的性別差異都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及性別的差異對言語行為的理解和使用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同國家、不同性別會產生不同的言語行為模式。本文主要以我院的部分男性與女性大學生在道歉這一言語行為上的表現,通過“語篇補全測試’ (Discourse-completion Tests)收集資料,重點探討“道歉”言語行為男女兩性在使用強勢詞語進行道歉以及運用直接道歉策略和關心策略上的性別差異。

一、理論依據

(一)道歉及道歉策略

早在1971年,Goffman就將道歉語定義為一種彌補性的行為。這一行為的產生源於說話者對聽話者的冒犯。“道歉其實就是起著彌補性的作用,但同時又屬於另外一種彌補性行為,即解釋。”Brown&Levinson(1987)認為道歉是一種有損面子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說話者的正面形象。

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道歉方式,這種方式就是道歉策略。道歉策略可以包括言語行為、身體語言、以及事後的一些補償行為等等。而我們研究的道歉策略僅限於道歉的言語行為。M. Owen與Anna Trosborg等學者對道歉語都進行過研究,他們根據自己的觀察與實驗對道歉語策略都有獨到的見解。本文以Anna Trosborg歸納的7種道歉策略(表1)為依據,對男性和女性的道歉行為加以比較和分析。

(二)禮貌及禮貌原則

禮貌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人類活動的一條重要準繩。作為一種社會語言活動,語言也同樣受到這條準繩的約束。

禮貌就是用以滿足交際雙方積極與消極面子或消除威脅與消極面子的行為手段。Brown&Levinson(1987)指出,有些語言行為,如“道歉”,在本質上與交際者的面子相悖,被稱為“威脅面子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簡稱FTA),因此需要有策略地拯救。在具體語境中某行為面子威脅程度的大小取決於諸多因素,Brown&Levinson認為這些因素包括社會距離、社會權利和行為的難易程度,且言語行為的選擇受到這些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響。概括地說,禮貌原則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的信念減弱到最低限度。

(三)道歉言語行為的性別差異

男女在語言使用上的差異很早就為人類學家、學家和語言學家所注目。在進人20世紀70年代以來,諸多語言學家如Lakoff,Trudgill,Zimmer-man , Bolinger , Holmes , Coates等對性別語言差異的問題作了深人的探討。研究表明,男女在言語方面確實存在差異,不僅體現在語音、詞彙和語法上,在言語風格上也有女性語言往往比較間接、含蓄、委婉,而男性語言則更為直接、明確的差別。

、研究方法及資料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語篇補全測試”(Discourse-com-pletion Test)問卷法,此方法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收集有關語言行為資料的方法。問卷的設計參照了賈玉新(1997)對比研究道歉言語行為時所用的“語篇補全測試”模式,並做了相應的修改。本研究用中文共設計了20個情景,每個情景都對行為所發生的背景作了描述,要求受試者根據自己的經歷做出相應的道歉言語行為。為使受試者不受設計內容影響,能完全根據個人經驗自由回答,在內容上,20個情景涉及受試者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問卷中,把社會距離、社會權力和社會行為難易程度作為控制因素。本試驗通過實證分析不同性別的學生對某些特定情景的道歉言語行為中是否存在性別上的差異,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討論:

(1)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強勢詞語進行道歉;

(2)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直接道歉策略;

(3)漢文化中,是否較多使用關心策略,在這一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性別上的差異。

本旨在證明不同情景的男性與女性對同樣語境是否採取不同的道歉策略。

(二)資料收集

測試物件為我院非專業的大學二年級學生,發出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其中男性29人,女性31人。

三、調查結果分析

為了便於對比比較,在對問卷進行時,從31份女性調查問卷中抽取29份。這樣,針對58份調查問卷,男女性受試各29份,進行統計分析。共計得到道歉言語行為1160次。關注的焦點是兩種策略:策略4一直接道歉和策略7一關心策略。然後對問卷中的7種道歉策略使用情況進行了。 從以上兩表的對比可以看出,策略4一直接道歉的使用,女性高於男性14個百分點。策略7一關心策略的使用女性和男性沒有明顯的區別;其它幾項道歉策略的使用差異也不很明顯。

(一)強勢詞語與道歉言語行為

所謂強勢詞語指的是那些用來增強表現力的詞語手段。作用是能夠賦予言語以強烈的感情色彩,增強被修飾詞語的語義,如:“很”、“非常”、“真”、“十分”之類的詞語往往是自成一類,可以統稱為“副詞強勢語”,用於強調修飾程度之甚。研究表明,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善於用強勢詞語來增強言語的表現力,這可能是由於女性的感情更豐富,更敢於並樂於抒發自己的感情;而男性使用強勢詞語的場合大多是在表達否定評價的時候。從認知學的角度說,由於認知的影響,兩性言語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女性感情豐富,表達的自由度也比較大,因此她們的話語帶有比較多的感情色彩,屬於情感型;而男性習慣於陳述事實和資料,通常關注言語表達的字面內容,屬於事實型。

那麼在道歉言語行為中,男女兩性使用強勢詞語進行道歉時,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呢?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通過調查得到的1160次道歉言語行為中,共計使用諸如“真”、“很”、“太”、“真是”、“實在”、“實在是”、“非常”、“十分”、“真的”等一系列加強感情色彩的成分184次,其中男性使用83次,佔45%;女性使用101次,佔55%,相差10個百分點。可見男女兩性在使用強勢語實施道歉言語行為上,女性略高於男性。

雖然副詞強勢語一般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表示度量的語義系統,但男女兩性在使用副詞強勢語進行道歉時,並非嚴格意義上按照度量使用。在不同冒犯程度下,兩性使用“很”、“十分”、“非常”、“特別”之類強勢詞語的百分比比較接近。我們選取了不同冒犯程度的6種情景,對受試者的58份問卷進行統計,結果表明,在情景1,3,5,9,10,15中,受試者使用強勢詞語進行道歉85次,每種情景中使用的比例分別為36.5% ,17.6% , 2.4% ,12.9% ,22.5%和7.1%0(次數分別為31,15,2,11,20,6)。

(二)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

所謂直接道歉策略在本文中指的是道歉者使用一些數量少但頻率高的程式化成分,如“對不起”、“不好意思”以及“抱歉”等,來直接表達歉意。大多數道歉言語行為的實施都採用直接道歉策略作為核心手段,但通常是將直接道歉策略與其他策略結合使用。在不同的冒犯前提下,道歉者採用至少一種或結合多種策略來實施道歉,結合的方式有多種,但一般來說直接道歉策略往往出現在前,其他補充成分在後。從語言形式來看,大多數直接道歉言語行為只使用少數的詞彙專案與句法形式,常常加上強勢詞語,來加強道歉的程度和誠意。調查中得到的1160次的道歉言語行為中,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頻率高達51.3%,共計595次。其中男女兩性使用比例分別為44.3%和58.3%。可見男女兩性使用比例有差異。所以,通過調查可知,男女兩性在直接道歉策略使用上女性略高於男性,但差別不象普遍的'觀點所認為的:在道歉言語行為中女性比男性更易於使用直接道歉策略,男性儘量避免使用直接道歉。

(三)關心策略的使用

從傳統上來說,中國傳統非常講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重視個人的空間和隱私。對他人的關心表示和對集體意識和的認同,是被接受和讚許的行為。按理來說,關心策略在漢語中應該大量存在,並且在女性道歉語中比例應該較高。但是我們的調查結果卻顯示,男女兩性使用關心策略的比例都很低,在1160次的道歉策略中,只有19次解釋策略的使用,比例為1.6%。而其中男性使用8次,比例為1.4%;女性使用11次,佔1.9%。可見兩性使用比例很接近。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情景4和情景5中使用。在關心策略的使用上,男女兩性並未顯示出性別差異。

調查研究表明:

(1)男女兩性在使用強勢詞語進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於男性。

(2)女性使用直接道歉策略高出男性14個百分點,與荷爾姆斯(J. Holmes)研究的道歉中的性別差異顯示女性明顯比男性更多地使用道歉相符合。

(3)在漢語文化中,男女兩性傾向于越來越少使用關心策略,在這一策略使用上基本不存在性別差異。

本文的調查資料表明男生的道歉言語行為基本上符合Brown&Levinson(1987)的面子理論,他們的道歉與行為的難易程度、社會權力、社會關係相關。男女兩性現在更能從他人立場出發,把道歉當做減輕或消除由冒犯帶來的不良影響和恢復雙方和諧關係的禮貌行為。因此無論冒犯的程度如何,即使與被冒犯者社會權力相當,社會距離近,也採用積極的道歉策略,如主動承擔責任、解釋原因、提供補救措施等來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快,維護雙方的關係。

本課題只是對我院一小部分大二學生的漢語道歉言語行為作的初步調查,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及本人對語用學知識研究的不夠深人,此研究存在著一定缺陷。今後的研究在設定情景時可以改變對話雙方的關係、社會距離等引數,以觀察男性和女性學生在不同語境中實施同一言語行為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