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言語行為理論對會話語篇中“沉默”的解釋

才智咖 人氣:2.02W

「論文關鍵詞」言語行為 “沉默” 話語分析

淺論言語行為理論對會話語篇中“沉默”的解釋

    〔論文摘要〕言語行為理論在分析言語交際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言語交際也是交際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用言語行為理論來分析非言語交際中的沉默現象,並且在分析的過程中涉及很多與會話運作有關的原則(如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面子原則、關聯原則)。

    言語行為理論認為人們在以言行事,言語取效涉及到語用問題,因此,言語行為理論已成為當今語用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來源於以下假設:人類交際的基本單位不是句子或其它任何表達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為,比如:陳述、請求、命令、提問、道歉、祝賀等行為。言語行為的特點是說話人通過說一句話或者若干句話來執行一個或者若干個上面列舉的行為,而且,這些行為的實現還可能給聽者帶來某些後果。Austin認為,說任何一句話時,人們同時要完成三種行為:言內行為、言外行為、言後行為。在研究中,人們幾乎沒有提及,也並不重視“沉默”的研究,然而據Gold-man-Eisler於1967年所作的結果顯示,日常會話中“沉默”佔總會話時間的比例一般在40-50%左右。可見,“沉默”是真實語言中不可忽視的現象。本文旨在對“沉默”在會話中所起的各種作用從言語行為的角度作些初步的探討。

    一、調查方法

    話語分析必須有語料作為物質基礎。收集語料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通過聽覺、視覺裝置,像攝像機、錄音機等。本分析是筆者通過對4個小時錄音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會話。會話的錄音全部由筆者記錄下來,然後由外籍教師檢查核對,最後由錄音者對他們的錄音作了核實。採用了Van Lier(1988)所建議的謄寫規則:[…]表示0.25秒“沉默”,[…]表示0.5秒,[…]表示0.75秒,長於1秒的“沉默”用數字來指明。短於0.2秒的“沉默”稱作“發音停頓”,用於發音換氣,不屬於“沉默”研究範疇。

    二、“沉默”的內涵

    Jaworski(1993盡為“沉默”在會話中具有交際價值,定義“沉默”為位於臨界位置的言語形式,與諸如手勢、面部表情、體姿等非言語交際形式有本質區別。

    因此,要研究“沉默”就必須首先討論會話,而話輪是會話結構研究的一個內容,會話被看成是“一個話輪序列,其中每個參加者是一個協作的、受規則支配的行為的互動的一部分”。

    三、試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會話中的“沉默”

    話語“沉默”單獨充當一個話輪即當前說話者在結束當前話輪前已選定下一個說話者,但被選者卻保持“沉默”,該“沉默”便作為當前的話輪,當前說話者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為下一話輪選定對話人。學家(Sacks)的研究表明,正在講話的人對會話的發展有三種控制程度。①通過點名選定下一位說話人,例如He may have better ideas②通過提問題、提請求來選定下一位說話人,由其他人自己做出抉擇,例如Who woul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its③完全留待其他參加會話的人自行選擇,繼續進行會話。這就是毗鄰應對,如會話一方進行問候、提問、警告,另一方根據情況做出合適的反應。毗鄰應對具有以下特徵:一個應對只有一前一後的一輪發話稱為始發語和應答語,它們在次序上是不能隨意排列的,如問候一問候,提議一認可/拒絕,抱怨一道歉等。始發語和應答語之間有很強的“過渡關聯”,該“過渡關聯”賦予毗鄰應對的答語很高的“結構期望值”,這樣位於該處的話輪“沉默”由於關聯預設而變得意義作用非同一般,如下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