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媒介與音樂教育關係論文

才智咖 人氣:3.2W

廣播作為傳播媒介的誕生引發了一場資訊傳播方式的革命,改變了以往以紙質傳媒的單一傳媒方式。廣播最大的特點為傳輸速度快,傳播廣度大,聽眾層次跨度廣等方面。廣播媒介兼具的社會屬性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可以說從階級性方面打破了傳統媒介的侷限。

廣播媒介與音樂教育關係論文

一、廣播的社會功能

社會學家梅爾文德弗勒在其著作《大眾傳播理論》中寫道“傳播行為是一個表達團體規範的手段,通過這個手段行駛社會控制、分配各種角色、實現對各種努力的協調,表明對未來的期望,使整個社會程序持續下去......要是沒有產生這種影響的交流人類社會就會崩潰”因此人類社會活動離不開傳媒的介入。廣播作為傳媒的主力軍也肩負著重要的社會功能屬性。廣播的社會功能屬性主要包括:

(1)社會雷達,傳遞資訊。當我們所處陌生的環境中,我們強烈的尋求生活的資訊與經驗。廣播傳遞著的方方面面資訊恰好充當了社會雷達的角色。

(2)尋求和傳授知識。傳授知識這裡指的不是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廣播的教育功能往往要比想象的大的多。傳遞知識型別更為多樣性、廣泛性、基礎性。

(3)娛樂大眾。大部分廣播均提供娛樂,服務大眾。斯蒂芬森認為“大眾傳媒的全部內容幾乎都有一種泛化的遊戲功能或愉悅功能。”廣播是大眾傳媒的分支,延續著這一功能。環顧如今我們處身其中的世界,沒有人能斷言我們不在利用廣播的這些功能。

二、廣播對音樂的傳播

音樂是一種令人心曠神怡、陶冶情操的藝術。音樂的傳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音樂的傳播是極具侷限性的。早期我們的傳播方式僅限於口頭的傳播。這就很大程度限制了音樂的傳播。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逐步改變著音樂傳播的形式與內容。音樂傳播的第一次重大變革便是紙質傳播的誕生。紙的誕生不得不說極大的推動了音樂傳播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紙把心中的旋律寫下來,通過書信、印刷出版等方式把這些樂曲傳遞、傳承下去。作為大眾傳媒最基本的方式其發展不僅要依靠大量的機械印刷而且還要有廣泛的`接受群體。這裡就出現了問題:

(1)一些經濟水平不發達的地區有很多人並沒有讀過書因此他們無法從曲名歌詞上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

(2)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不熟悉樂譜無法哼唱出音高從而他們不知道樂曲的旋律。以上說明紙質傳媒還是要求所接受的群體有一定的文化層次。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帶來的是媒介的傳播的革命,而每一次也會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改變。廣播音樂的傳播最大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空間時間的侷限性:紙質傳媒時代我們在家裡收聽音樂可以說是天方夜譚。音樂是無法打破距離和時間的限制傳到我們耳朵裡的。廣播最大優點卻是可以打破以上兩種界線以最快的速度傳輸。現在我們在家裡不要說收聽本地的音樂節目甚至可以同步收聽國外的音樂節目。

(2)受眾人群的侷限性:在廣播沒有誕生之前音樂傳播多數還要靠專業人士以口傳心授的模式傳輸無法真正的脫離人,音樂的欣賞也並非易事。達官貴人們多數接受過文化教育,有的府中還供養樂師專門為其表演,普通百姓的音樂精神生活相當地貧乏。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無法超越識字障礙。欣賞音樂也只能從一些戲園、樂坊、街頭的表演等形式。這些場所的表演者我們不能否認不乏技藝精湛者但相比專業人士還是缺少較高的音樂素養。

(3)傳播內容的多樣性:廣播的節目安排可以適應各個層次的審美趣味。早期廣播播放的內容多為西方古典音樂以及戲曲。後期能夠直白表達人們情感的通俗音樂走進大眾的生活,廣播節目的安排都儘可能地符合社會每個階層的需要。

三、廣播與音樂教育的關係

音樂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審美價值強調音樂具有倫理、道德、淨化等功能。中國古代儒家學派代表孔子很早就把音樂作為“六藝”加以傳授。現在的音樂教育已經不再侷限於“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而是更注重從身心喚起學生們美的感知,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音樂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方面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德國音樂社會學家貝塞勒認為,“現在大家一說音樂,就會想到音樂會式的藝術作品,而具有典型意義和決定性意義的現象,恰恰不是作為藝術作品孤立存在的音樂,而是人如何與音樂打交道的方式”亦是強調傳播音樂。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而音樂的傳播是關於音樂資訊傳遞的問題。廣播業與音樂教育保持著緊密聯絡,因為它實在離不開音樂傳播支撐起整個聽眾市場。廣播社會屬性包括社會雷達資訊傳遞和尋求和傳授知識,兩者結合可以說廣播具有強大的傳遞教育的能力。良好的音樂教育同時還影響著學生的審美情感的體驗和健康的情趣的建立。

四、結語

廣播對大眾音樂教育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侷限性。廣播自誕生至今,已經走過一百多年的風雨歷程。20世紀80年代之前可以說是廣播的時代,是社會的主流媒體。在中國傳媒工具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進入90年代以後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技術的出現及飛速的發展給廣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在媒介市場競爭激烈的時代其只有不斷創新突破自我才能謀得新的發展。廣播音樂應加強自身的音樂資源的豐富、尋找符合大眾欣賞品味、傳播正面向上的音樂文化、實現社會音樂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廣播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的今天說到復興之路確實很難,但廣播作為一“傳統”的媒介工具始終還是為人們帶來便捷易得音樂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