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關係探析

才智咖 人氣:3.02W
  

河南省作為中部崛起的領軍省份,連續五年實現了較快的增長速度,GDP年均增長11.4%,高出全國2個百分點。2005年,其GDP已然位列全國第五。河南省工業投資增長率達60%以上,工業生產投資增長比例顯著高於其他行業的投資,是拉動河南經濟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工業生產的快速增長致使汙染物的排放不斷增加,導致了環境質量的下降,河水汙濁,難以飲用,省轄四大流域83個省控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中,只有45.8%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要求;水土流失嚴重;空氣汙濁,酸雨現身河南;固體廢物堆整合山,影響環境。不可否認,環境惡化反過來制約著河南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本文采用國際上通行的分析方法——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來考察河南省經濟增長和環境質量的變化關係。

河南省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關係探析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常用來描述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變化的關係。最早是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研究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環境影響時,參照經濟學中的庫茲涅茲曲線(1955)提出的。他們首次考察了環境質量與人均收入之間存在的倒u型曲線關係。Shafik和Bandyopad—hyay(1992)在為世界發展報告做背景研究時,對EKC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隨著1992年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的釋出,EKC的研究便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一般意義上,EKC涵義可表述為: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經濟增長、人均收入的提高將會導致環境汙染的加重,當經濟增長達到某一臨界值點(拐點),這一水平時的環境汙染程度達到最大。此後,經濟增長跨越了該點,隨著人均收入的進一步提高,經濟繼續發展,環境汙染卻隨之下降,環境質量逐漸變好。
  此後,國內外對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係的研究不斷深入,研究領域和地域不斷拓寬,但我國對中西部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研究,還不多見。
  
  一、河南省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現狀
  
  1、河南經濟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經濟增長迅速。從統計的1986-2004這19年資料來看,河南省的名義GDP增長了20.97倍,年均增長5.28%實際GDP(以1986年價格計算,下同)增長6.15倍,年均增長1.36%;人均實際GDP增長5.05倍,年均增長1.35%。2004年,河南省按當年價格計算的人均GDP為1065美元。三次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2004年河南省三次產業產值的比重為18.7:51.2:30.1。依據錢納裡工業化階段劃分的理論,分別從產業結構、人均GDP、勞動就業以及城鎮化水平等方面來綜合判斷(表1),河南省目前正處於從工業化初級階段向工業化中級階段轉變的時期。2004年.第二產業增長率分別高出第一、三產業3.4和5.6個百分點,同期,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增長率分別為9.1%和12.6%,均高出十幾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達到28.9%。
  
  
  2、河南環境質量狀況
  河南省地處中原,人口資源豐富,人均資源短缺。過去以農業發展為重點,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幾年來,河南的第二產業發展快速,但正是受工業迅猛發展的影響,資源與環境遭到過度的開採與破壞,河南省的“三廢”汙染中廢氣排放量或固廢產生量,呈逐年快速遞增的態勢,環境問題日益嚴峻;2003年,國家公佈的113個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中,河南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焦作、三門峽等七個城市位列其中。大氣汙染的範圍也在擴大,並以城市為中心,逐漸向農村蔓延。河南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短缺,2004年,人均佔有水資源417立方米,是水資源短預設份之一。一些河水流域,發生嚴重的水汙染,導致各種癌症、怪病的出現,重汙染地區540個村莊的飲水出現問題。河南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積佔山丘區總面積的82%。
  由於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工業化的迅猛增長,環境汙染物排放增加是必然規律。但如果能對汙染問題加以重視,並加大對汙染防治的力度,有效遏制汙染物的排放,改善環境狀況是可以實現的。


  
  根據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環保投資要佔到GDP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環境汙染,達到3%才能使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而河南省環保投資佔GDP的比重一直偏低(如圖1),最高年份環保投資不超過GDP的0.7%。在最近幾年經濟增長較快的年份,環保投資比重卻相對下降,1998年以來,環保投資比重甚至不超過0.2%。工業增速年均超過15%,三廢排放量逐年遞增,而環保投資比重卻下降很快,那麼,必然結果是河南的環境質量呈惡化趨勢。
  
  二、河南省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分析
  
  根據資料的可獲得性,本文利用河南省1986-2004年的環境與經濟資料,對人均GDP(1986年價格)與三廢中的廢水排放量、廢氣排放量、固體廢物產生量等指標進行迴歸分析,探討河南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運用EKC分析方法,建立了河南省環境經濟計量模型。迴歸模擬結果發現:該模型尚不能完全準確描述河南省環境與經濟發展的規律,河南省經濟增長與河南環境汙染水平曲線,與傳統的倒u形EKC曲線不能完全吻合。從圖形看,它應是一個三次曲線,所以在一般形式的庫茨涅茨方程中加入一個三次項,用於說明河南省環境汙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運用模型y=a+bx+cx2+dx3進行三次曲線模擬迴歸,結果見表2。
  
  從人均GDP汙染排放量模型可見,河南省人均GDP與 “三廢”環境指標曲線擬合效果較好,擬合優度R2分別為0.946,0.98和0.99,故對環境曲線具有較充分的解釋意義。從河南省“三廢”的EKC演進軌跡分析可以看出,三條曲線的形狀各不相同,且與傳統的EKC不相吻合。其中,廢水排放曲線為“u+倒u”形,並有兩個拐點,其拐點分別發生在人均GDP為900元和3100元左右,出現拐點的年份大約在1994年和2003年以後。廢氣排放與廢固產生量曲線近似於u形EKC的左側,尚未達到拐點。
  
  三、結論和啟示
  
  EKC曲線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經濟、政治和技術條件,但它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EKC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拐點以及達到拐點的時間跨度。河南省的廢水排放量曲線呈“u+倒u”形;廢氣排放量和固廢發生量曲線卻近似於倒u形EKC的左側,處於EKC的上升段,離拐點尚有距離。這和典型的EKC是存在差別的。
  從河南省廢水排放量曲線可知,經濟增長並不會自動導致環境質量的改善。廢水排放量曲線拐點的出現,並非自動發生,而是河南加大治汙力度的佐證。早期,河南省重視水汙染的治理,加大了投資,並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所以,廢水排放量曲線才出現了拐點。但廢氣、固廢的排放量和產生量卻隨著收入的增加,不僅未降,反而一路攀升,是河南省工業快速發展,卻在這兩方面的投資不夠、環境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結果。由於河南省正處於向工業化中級階段的過渡中,第二產業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而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第二產業的強化,如果沒有環境投資和其他諸如環境政策措施、技術水平、制度、文化教育等配套跟進,環境汙染不會自動下降,則河南的環境質量難以在短期有所改觀。
  河南省正雄心勃勃建設中原城市群,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其可行的經濟增長路徑,則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走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持續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因此,發揮河南的人力資源優勢,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降低三廢的產生,減少資源的消耗,應是河南省環境質量保證的首選;另外,提高技術進步的利用水平,不僅提高生產技術,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的產生,也要提高汙染治理技術,更多地採用清潔生產工藝和清潔能源,使環境質量逐漸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