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教育與經濟的關係探析

才智咖 人氣:1.27W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教育數量開始替代教育質量,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過度教育與經濟關係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過度教育與經濟的關係探析

教育經濟學是建立在教育學與經濟學的學術借鑑基礎之上的一門交叉學科,它揭示了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密切關係。過度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不良結果,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過度教育的產生與經濟發展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本論文試從教育經濟學的範疇來探討過度教育問題。

 一、過度教育的內涵

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教育能夠在生產生活中產生實際價值,但教育價值並不能直接在生產中發生作用,是必須以物質基礎為前提的。不論是國民經濟增長,還是個人收入提高,教育價值的發揮都依賴於教育水平的高低。對於國家來說,如果對教育的大規模投入不能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而是出現人才浪費現象,這是整個國家層面的過度教育問題;對於受教育者個人來說,自己所受到的教育並沒有得到發揮,個人生產力並沒有對經濟增長有所貢獻,沒有充分發揮教育的經濟價值,這也是過度教育。反之,如果個體所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技術水平相匹配,就不會發生過度教育,整個國家和個人的教育經濟價值都會得到應有的體現。

我們可以這樣描述教育的經濟價值:如果個人教育經歷大於工作所需教育年限就稱之為過度教育;如果兩者基本相等,可以稱為所需教育;如果個人教育經歷小於工作所需年限,稱為教育不足。過度教育是就個人經歷的教育年限與他所從事的實際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年限相比較得出的。美國教育經濟學家萊文認為,過度教育包含三個含義:一是相對於歷史上較高水平者,其受過教育後經濟地位是下降的;二是受過教育者未能實現其對事業成就的期望;三是工人擁有比其工作要求較高的教育技能。約翰·羅布斯特對此下了一個簡明具體的定義:“一個人獲得的教育超過其職業通常要求的水平,便屬於過度教育。”

對於過度教育的表述有很多種,但都離不開以下幾點:一方面是,整個國家的教育供給超過教育需求;另一種主要是,個人擁有的教育年限超過了現有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

具體表現主要是:受過較高層次教育的人口失業率出現較高現象;受過較高層次教育的人口初次就業的收入呈現下降現象;出現高知識低用處的局面。過度教育現象的產生可以理解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極大超過了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的需求,從而出現人才相對過剩。其中的經濟因素不容忽視。

二、過度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一)人為製造的“供需怪圈”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人們開始產生“知識就是金錢”的信念。然而對知識的崇拜卻演變成了對高學歷的追求。學歷逐漸成為很多人趨之若鶩的`需求,進大學或許不是最終願望卻是必須環節,進而是對碩士甚至是博士頭銜的追求。對高學歷的追求不能說是不好的,但過分地追求高學歷就變成了過度教育。上世紀80年代中國推行大學擴招政策,使更多的高中畢業生有了進入大學的機會,大學生一下子翻倍增長。然而在中國經濟發展初期,實際需要的是藍領工人,而大學擴招使絕大多數學生選擇讀大學而不願進入專科院校。經濟與教育的供需關係轉變成不對等的關係。大學生開始面臨畢業就是失業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卻還是不願意接受這一現實,而是轉變成對更高學歷的追求,用高學歷來換取勞動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從而形成了一個“供需怪圈”,高階學歷去找相對技術含量低的工作,換句話說,就是教育市場正在形成“大材小用”的局面。

(二)“以量取勝”的教育現象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教育數量開始替代教育質量,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同樣是大學生,開發中國家培養的大學生和已開發國家培養的大學生在質量上就會有很大差異。一些研究表明,開發中國家為了追求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甚至以大學生數量的增加來衡量教育的發展水平,嚴重忽視了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過度教育即是在教育擴張的時候呈現出“以量取勝”的局面,忽視教育質量的提高。近幾年來,我國各級各類的大學人數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但我們發現,教學資源還是以前的規模,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這樣就造成了供給的質量與需求的質量不符合,大大降低了教育質量。大量擁有“高學歷”的學生卻無用武之地,這就造成了極大的人員浪費。在就業市場,如果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卻不能勝任與其學歷相匹配的工作,但勞動力又不願被降格工作,就可能導致比較廣泛的所謂“知識失業”.調查研究顯示,與同等學歷的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工人相比較,接受過成人教育的工人更容易從事比自己學歷水平要求低的工作,即更容易發生過度教育,其實就是由於成人教育質量不足造成的。

在我國為了實現經濟的飛速發展,不但從規模上迅速擴充套件教育,而且從結構上實施跨越式發展,優先選擇發展高等教育。

然而,迅速發展的高等教育,破壞了教育結構適應經濟結構的均衡原則,人才結構與社會需求不適應,出現博士生替代研究生的工作,研究生替代本科生的工作,本科生替代更低學歷者工作的現象。

(三)經濟體制對教育的影響

我國過度教育的形成與勞動力市場制度性分割密切相關。由於經濟制度原因,在我國勞動力市場大體分為三個區,分別是西、中、東部地區,表現出我國東部地區的收入高於中西部地區的收入。由於經濟體制在原則上實施對國有企業重點發展的政策,在所有制上表現為國有企業的收入高於其他所有制企業的收入(排除中外合資和外資企業)。在各類行業上主要表現為壟斷性質的行業收入明顯高於競爭行業的收入。收入差異,令高學歷工人在高收入地區或部門從事低學歷工人的工作所得收入高於在低收入地區或部門從事與其學歷匹配的工作所得收入,如果收入差距過大甚至超過了某一臨界值,他更願意選擇在高收入地區或部門從事比自己學歷要求低的工作,也就發生了過度教育。如一個本科畢業生在商場從事前臺營業員工作的收入高於他在企業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的收入,大多數就會選擇在商場工作。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可以說對過度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TAGS:探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