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需要睿智的“教”

才智咖 人氣:1.15W
畢業論文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葉聖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1論斷是成熟教育的體現。筆者認為實現這1論斷的關鍵,是要將“講堂”改變為“學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講堂變成學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廣大教師有必要弄清楚的中學教育教與學雙方的基本任務。這是教育1項偉大的工作,對於這1問題,許多先哲、教育思想者已有1些高明見解,而筆者在數10年的教學工作中,也有1些淺見,現將其梳理如下,與廣大教師共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要教觀點,教知識規律,教讀書方法

  呂叔湘先生在《張定遠編〈中學語文教學論集〉》1書的序文中說:“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定法不是法’。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讓人做事不講方法,方法是要講的。但是不要把它講死了,要把它講活。”什麼叫做講活了?就是要1方面堅持原則,1方面又能適應具體情況。呂老又說,“……除此之外,還有‘學’,那就是說,對本學科有比較全面的知識。哪1種學問都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誰也不可能全知道,但要是能夠遇到不懂的東西,知道到哪裡去查考,也就好了。”這段話原本是說教師的才、學、識修養的,但筆者認為如果把它作為教師指導學生們學的過程的1種要求,使學生能逐漸達到這種境界,那也就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了。

  沈蘅仲先生在他所著的《語文教學散論》1書中說:“在學校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就是‘教學’。……‘教’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學’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學生的積極性更多地要靠教師去調動。這道理看起來很明白,但實踐中並不1定處理得好。”“要教會學生活學的方法,諸如要會使用工具書,要善於積累資料,‘不動筆墨不讀書’,等等,學生學會了這些方法,不但在校時能賴以自學,還將終身受用。總之,要教觀點,教知識規律,教讀書方法;學生能具備1些基本觀點,掌握各種讀書知識的規律,學會讀書方法以後,就可以達到‘不教’了。”這樣的論述,難道不是我們當今語文教學的法寶嗎?

  條條道路通羅馬?道路有優又有劣

  審視教師的`“教”,大致有以下幾種:

    灌注式教學這是教師“教”的低階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又被稱為“注入式”、“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這種低階教學方式的基本特徵是: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絕對權威者,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接受器。課堂上沒有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所有問題全部由教師1人1講到底。問題之嚴重相信讀者自有公論。

 

  主次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學科教學的中級階段,它較之“灌注式教學”有了很大的進步,是目前被運用最廣泛且很有權威性的1種教學方式。

 

  這種教學方式教師運用得較成熟,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有自己的見解,教師對教學重難點把握得比較準確,教師施教有條不紊,節奏感強烈;教師以自己設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有興趣思考並逐步解決相關問題;教師在整個課堂上牽住教學問題的“牛鼻子”,引領學生1步步走向教材、教師以及考試設定的目標,師生雙方精力的投入都較多,教學效果(考試分數)比較好甚至10分突出等等。

 

  這種教學方式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的相關步驟主次分明,輕重相宜,詳略得當,教師教之有“方”,學生學而有“獲”;教學雙方配合較好,甚至10分融洽,學生對教師的能力10分信服,學習過程中積極投入。

 

  而這種教學方式的主要缺陷也顯而易見:教師主要是在教教材,教知識,教學重點是把教材上的知識重點突出地教給學生,或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缺少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的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難點主要是從教師的角度單方面確定的,這些重難點主要針對各類考試的考點,甚至很集中地設定在突破這些考點上,其餘方面則用力較少;教師設定的相關問題帶有“權威性”和“主觀性”,不容學生商量,必須要學生解決之,因而也壓抑了學生自行設計問題,自我發現問題的慾望。

 

  總而言之,“主次式教學”雖然是1種被很多成熟的教師廣泛運用,對應試教學效果明顯,且為絕大多數學生、領導和同行肯定的學科教學方式,但仍然有不少明顯的弊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糾正,使學科教學方式更科學。

 

我們的教育需要睿智的“教”

[1]  

TAGS:教育 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