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改革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改革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改革的論文

不知何時,教育和教師成為整個社會矚目的焦點,讓我這個幹了十幾年教師的人感到莫大的欣慰。對教育的關注是我們這個社會進步的表現,無論是批評還是讚揚,都讓我時時反省,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儘量少犯錯誤。

當然,關於教育的討論更多地是從巨集觀角度出發,很多觀點直接衝擊了目前流行的教育觀。但是我發現,有些觀點卻顯出對教育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

首先關於教育改革,很多人覺得教育改革好像觸犯的是教師的利益,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當前最希望教育改革的一個是受教育者,一個就是教師群體。雖然改革可能會把教育推向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必然會加劇教師的危機意識,再想混日子恐怕是不可能了。那麼為什麼教師也希望改革呢?

主要是因為目前教育行業的一系列制度維護的不是一線教師的利益,而是一些教育管理部門的利益。單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每一年,學校要招很多高價生,在我們這個北京的普通中學裡,會考成績沒上分數線的進來要交3萬元,學校一年招新生200人左右,高價生有40人左右,光這筆收入就多達100多萬。可是這筆錢究竟怎麼用的?領導說教委要求大部分上繳,其餘學校自己支配。交到教委的那筆錢,一般教委也會再用到學校的發展上。作為一線教師,我沒有理由不相信領導的說法,但具體情況怎樣,好像沒有人明確告訴過我們。無論一年這筆收入有多少,我們的工資、福利是沒有什麼變化的。

從理論上講,學校的主人應該是教師,因為主要是教師的勞動使這個學校得以存在和發展。但事實上,教師在學校處於一種被領導管理和監督的地位。目前中學普遍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的法人代表,所以校長管理和監督教師是理所當然的,關鍵在於這種管理和監督是通過什麼方式體現出來。在學校裡,教師被動地接受領導的管理,教師的意見對學校的發展影響很小,所以教師普遍對學校的“大事”反應冷淡。現在教育行業的改革其實已經使教師有了強烈的危機感,國小教師已經開始下崗,國中教師開始過剩(這只是現象,至於教師是否真的多了,是另一個問題,暫不涉及),高中教師也已經實行聘任制,聘不上的有可能去教國中,或者轉崗。一個教師要想在學校中站穩腳跟,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有意思的是,所有的改革都沒有觸及學校二線職員和領導層。相反,領導的工資大幅增長。當教學目標沒有達到時,教師要被扣工資(而不是獎金,因為沒有什麼獎金),領導則不受任何影響。改來改去,對教師的監督加強了,可是誰來監督學校領導?學校領導向誰負責?

所以,教師是希望改革的,但希望的是公平的改革,觸及問題實質的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應該是把教師當成學校的主人,而不是單純被管理的物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才有利於教育的長遠發展。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教師收入的問題。有一陣子,教師被列入了高收入階層,我們私下裡對這個結論頗不理解。當然教師當中是有一些人的收入很高,但主要是靠常規工作之外的額外勞動,這種額外勞動是直接面向市場的,所以當然要反映市場的供求關係。所以他們的收入是正當的,合理的,應該的。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他們的高收入部分主要是非常規收入,並不能代表教師這樣一個特定職業階層的收入。我們學校是北京的一個普通學校,教師常規收入主要有這樣幾部分:國家財政撥款部分,包括基本工資、崗位津貼和職務工資,這一部分是根據職稱確定的;另一部分是根據工作量確定的,就我們學校來說,一節課的課時費是12~15元(根據所教年級和職稱確定),一個教案8元,一個班的作業費語文這樣的主科是30元(一般一名語文教師教兩個班),歷史這樣的科目只有10元(一名歷史教師一般教四個班)。第三部分就是一些雜項,微乎其微,對工資影響很少。全校的平均工資大概是2100元左右。在北京,這恐怕剛夠小康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目前完全沒有福利分房,除了公積金外,每月的住房補貼從80到100多元不等。除了常規收入外,當然還有非常規收入。主要是晚自習和週末補課的費,兩個小時的晚自習以前是100元左右。由於教委明令禁止學校收晚自習費,可是為了保證學校成績和在全區的排名,又必須上晚自習。所以,這筆錢現在已經改由學校出,當然發到教師手裡的就很少了。週末補課目前也按要求取消,但高三和九年級的學生如果不在學校補,就會到校外補,其花費更高,所以學校依然週末補課,但是必須打著校外補習學校的名義,而且學生自願參加。週末補一節課80分鐘,150元。這樣算下來,這筆非常規收入有800到2000元不等。但是,能得到這筆收入的人佔所有教師的比例大概只有10%,平均到所有教師身上,一個學校教師的平均月收入不會高於2500元。這樣一個收入水平在北京仍然屬於中等偏下。

第三個問題就是教育改革究竟觸犯了誰的利益。對一線教師而言,我們希望有良好的管理,有效的指導,民主的氛圍,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體,應該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和主要擁護者。但目前的教育改革似乎不但沒有維護教師的利益,從根本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卻引起了教師的普遍反感,這不能不引起制定改革措施的人的注意。如果單純強調增強教師的競爭意識,而制度不得當的話,很可能進一步助長教育向功利的方向發展,教師將淪為名副其實的“服務者”(這也正是目前很多人強調的教師應該具有的意識)。試想一下,如果教師只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為自己服務的目標,這樣的教育還會有什麼前途?目前的狀況是,教育行政部門在制定教育改革的政策時,很少觸及教育行政部門自身的利益,教育改革總是先拿教師的利益開刀。難怪這些年教育行業年輕人流動得特別快,沒幹幾年,就轉行了。一個行業不能吸引年輕人補充新鮮血液,這個行業會快速、健康地發展嗎?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為我所從事的行業而驕傲。但這些年深感教書育人越來越難。整個社會教育改革的呼聲很高,但到了教育、教學的一線,卻經常成了販賣口號和新名詞的虛文。一說素質教育,就是減輕課業負擔,增加學生的課餘活動,或者就是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關鍵是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