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農業經濟強勢來襲論文

才智咖 人氣:5.52K

從2013年起,為期近50天的北京農業嘉年華每年3~5月在新農業領跑地區北京市昌平區舉辦,盛會引燃了都市市民對都市農業、綠色以及環保的熱情,人們紛紛前往遊覽參觀。這也是觀光農業的大膽創新,上億元的經濟創收也表明,創意農業經濟發展前景大好。

創意農業經濟強勢來襲論文

北京農業嘉年華是將嘉年華的娛樂方式融入農業節慶活動中,是拓展都市現代農業實現形式、發展方式、執行模式的一種新探索、新實踐。北京農業嘉年華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突出農業主題,體現農業生產、生態、休閒、教育、示範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盛會。它將農業的趣味性、知識性、科技性、參與性、創新性、前瞻性融於一體,瞄準現代國際農業發展方向,以市場為導向,以現代科技裝備和科學發展技術為支撐,以都市型現代農業體系和經營形式為載體,引領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就業,使農業更好地服務人民,更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生活需求。

生菜種在盤子裡,想吃就摘下幾棵,擺在書桌上,翠綠欲滴,還能當盆景;

西紅柿爬到陽臺架子上,一嘟嚕一嘟嚕紅彤彤的果實,一年能結好幾十斤;

蝴蝶蘭種在畫框裡,打遠兒一看,還以為是凸出來的油畫,掛在牆上,既好看又透著清香……

北京農業嘉年華是一場讓你耳目一新的“農業秀”,五花八門的展示內容,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傳統農業的印象。

或美化家居,淨化空氣,或自種自收,愉悅身心。人們驚喜地發現,農業不再是簡單的農產品生產,它開始走入城市,融進市民日常生活,變得新鮮好玩兒起來。

“小農業”有大用場

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區”。“小郊區”的“小”,不是指面積小,而是經濟總量小。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農業在北京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重逐步下跌:1995年,5.8%;2000年,3.7%;2005年,1.3%;到去年已不足1%。農業從業人員約60萬,在全市一二三產業的總就業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從曾經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不足7%。

佔比不到1%的農業,價值體現在何處?

若論傳統的農業生產,北京人均耕地面積只有全國水平的十分之一,與沃野千里的農業大省難以匹敵。北京市場上的普通農副產品,也絕大多數靠外埠供應,本地生產比重微乎其微。

但,北京是個擁有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北京的農業,除了一般性地提供農副產品,能不能更多著眼於有針對性地滿足都市及其市民日益豐富、多樣個性化的需求,特別是對生態環境、生活品質愈來愈高的要求?

“都市型現代農業”,一條轉型提升之路日益明晰——市民需要什麼,就種什麼,結合北京科技、文化優勢,為市民提供更為優質、個性化的農產品,為城市提供生態、生活、休閒、教育等多樣的功能空間。

生態。相關研究顯示,北京農田總服務價值為120億元,其中生態價值90億元,是產品價值的3倍;全市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高達2100億元。

休閒。從本世紀初農業休閒興起,到目前全市已建成1200多個農業觀光園,每逢節假日,市民紛至沓來,享受田園樂趣。

教育科研。北京郊區各式各樣的農業科技園區,既是中國小生識農事、親自然的教育基地,又是農業科研的對外示範視窗。

“雖然農業所佔的經濟比重越來越小,但發揮的功能卻越來越多樣,不僅滿足市民的‘胃’,還要滿足市民的‘心’和‘肺’。”北京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是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義所在。

都市農業的“樣板間”

2013年3月23日,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開幕:“蔬菜森林”、“夢幻花鄉”、“番茄迷宮”、“芽菜世界”、“果果樂園”……向遊人們展示了一個迥然不同於傳統認知的、好玩兒有趣實用的農業。

自助式農業。蔬菜長在盤子裡,叫“移動菜園”。把小白菜、油菜、生菜等各類蔬菜的種子集中種在一個裝有基質的塑料穴盤裡,不施肥,不打藥,完全靠種子自身儲存的養分生長。市民買回家中,只需定期澆水,晒晒太陽,它就可以保持7天的新鮮,隨吃隨摘。

比“移動菜園”更簡便的,是在紙上種芽菜。綠豆、豌豆、蕎麥、玉米等農作物的種子在水中浸泡、催芽後,種在一張白紙上,定時澆水,7天到22天,就能收穫10釐米高的小嫩芽,摘下就能吃。

家用式農業。豬籠草掛在廚房裡,不用噴殺蟲劑,它能幫你捕捉蒼蠅、蚊子。吊蘭、常春藤、綠蘿等掛在臥室牆上,既好看又能吸附甲醛等有害氣體,淨化空氣。還有用綠植做成的屏風、鮮花組成的壁畫、魚菜共養的生態魚缸……

觀賞式農業。拇指大小的西瓜,長在1米多高的'架子上;甜菜一排排種在了水管裡;紅薯爬到了棚架上。還有掛滿彩椒和彩色茄子的蔬菜長廊,從半空中垂落的草莓天瀑,500多千克重的巨型南瓜,紫色的香草海洋……

體驗式農業。跟著技術人員學測蔬菜農藥殘留、辨別地溝油;到紅酒莊園自己灌裝一瓶紅酒;到“番茄實驗室”學做碳酸飲料、簡易淨水器;到香草世界自制一塊個性化香皂……

娛樂式農業。紅豆、黃豆、綠豆、黑豆、白豆,一把普通的豆子,加上各色雜糧,拼出俏皮的卡通畫;用南瓜打保齡球,到番茄迷宮猜謎語,還有真人版的植物大戰殭屍、水果連連看……

據統計,首次北京嘉年華集中展陳了400多種農業植物、6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30多項農業創意活動,並有700多種優質農產品的展銷。有看的,有吃的,有玩的,有帶的,名副其實成了都市農業的“樣板間”。

“農業秀”農民效益大增

北京農業嘉年華舉辦期間累計接待遊客數百萬人次,日均客流量達到2萬多人次。清明小長假期間,日接待遊客甚至達到了6萬人次。除了北京本地遊客,還有伊朗、烏干達等20多個使館以及天津、河北、湖南、陝西、山西等20多個省市遊客組團前來。

嘉年華的火爆,甚至超出了主辦方的預期。原本免費的“五穀貼畫”的遊戲,架不住人多,為控制秩序只好改為收費,沒想到從5元漲到10元,從10元漲到20元,再從20元漲到30元,帶著孩子前來的家長們仍是絡繹不絕。番茄迷宮有獎競猜等小遊戲,也因為“太火爆”,不得不收費提高門檻。

看展之外,市民還可以享受採摘樂趣。嘉年華場館周邊,32處草莓採摘園向市民開放,每逢雙休日,各採摘園裡人流如織。興壽鎮香屯種植園的趙中海告訴筆者,和往年相比,同期每千克草莓的採摘價格普遍上漲了20元,節假日接待高峰時,“別說紅的,就連青草莓都快被摘光了!”

農業嘉年華鼓了農民的口袋,更重要的是帶給農民觀念上的啟迪:種什麼、怎麼種才是城市裡人真正感興趣的?採訪中,筆者聽到一則關於拔蘿蔔的小故事。

天潤園草莓專業合作社利用大棚閒散空地,種植了1000多根白蘿蔔。有市民來採摘草莓,順帶想拔幾根蘿蔔走,“能拔嗎?”“能!”“多少錢一根?”“20元!”合作社負責人鄭學軍只是隨口一答應,沒想到市民們蜂擁而上,當天賣出去白蘿蔔700多根。“原來城裡人這麼喜歡蘿蔔!”鄭學軍一高興,第二天發動社員們拔出200多根蘿蔔,在園子裡賣,每根15元,沒想到一整天時間,才賣出去18根。

為什麼蘿蔔拔出來反倒賣不動了?鄭學軍琢磨過味兒來了,“人家要的就是親手拔蘿蔔的過程。”

想通這個理兒,鄭學軍和社員心裡亮堂了。不光是蘿蔔,野菜也可以呀。下個草莓生長季,天潤園打算在草莓種植槽中間種野菜,像薺菜、苦麻什麼的,遊人來了既可以摘草莓,又可以摘菜,農民掙雙份收入。

嘉年華的火爆,讓參展的300多家企業也賺得盆滿缽滿。據主辦方統計,30多天來,參展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近2000萬元。以嘉年華為展示平臺,一家綠化布展企業還獲得了60多個訂單。

農業、科技、創意三結合,農民、市民、企業三受益。北京農業嘉年華,融合了農村與城市,拉近了農民與市民的距離,展示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