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會計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

才智咖 人氣:1.02W
中國高等會計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
摘要:教育國際化是在充分考慮本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習俗的基礎上,實現的一種國際性的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它是一種平等的、雙向的交流過程。通過借鑑已開發國家高等會計教育的成功經驗,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便突出體現人才培養的階段性和整體性的綜合要求。
  關鍵詞:高等教育;會計教育;教育國際化;策略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3-0126-03
  
  一、明確中國高等會計教育國際化的目的和方向
  
  經濟全球化從市場需求的角度拉動了教育的國際化,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趨勢。但作為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發展民族傳統價值的責任。教育國際化是在充分考慮本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習俗的基礎上,實現的一種國際上的教育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是簡單的接軌。教育國際化是按照先進國家的教學大綱、課程設計、教材建設、師資水平、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通過這種改革和開放,能夠實現按照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一大批瞭解國際市場、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明確教育國際化的目的,既是一個認識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高等會計教育國際化的目的,是通過國際交流來提高本國高等會計教育的水平,使之能被國際社會承認和接受。通過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夠提升教育的互補性,並有利於推動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能夠自覺地在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上主動調整並適應國際交往和發展的需要(閻達五,2000)。
  我國向教育國際化靠攏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本國的教育事業,使我國的高等會計教育能夠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是一種促進本國經濟和教育發展的手段。教育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武器,又可能受傷。為避免受傷,就應正確處理好以下關係:
  (一)要正確處理好國際化和民族化的關係
  教育上的國際化與民族化的矛盾,雖然存在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的碰撞,但並不是不能溝通協調的,而是可以通過交流增進了解達到共識的。這裡需要正確認識中國高等會計教育國際化的使命。教育國際化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結合本國國情,吸納和借鑑國際上優秀和通用的科技文明成果,對國內高等教育不斷改革和優化的過程。因此,會計教育的國際化必須與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與教育改革的長遠規劃相統一、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相聯絡、與各學校自身的發展規劃和培養目標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以本民族文化背景為基礎,超越國家範疇,實行人才教育培養的國際化。
  (二)要處理好學習和借鑑的關係
  學習是吸納和分析,不是簡單地模仿或照搬;借鑑是吸收和揚棄,不是全盤西化。在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它帶來的有利機遇,積極消除它的不利影響。針對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針對中國市場經濟的特點,理論聯絡實際,貫徹洋為中用的原則。學習和借鑑其他國家或地區高等會計教育的辦學經驗和成熟的教學方式、教學成果及教學資源運用的能力,弄清楚我們與已開發國家在教育理念、教育規格上的差距,進而改善我們的教學條件,提升教育水準,參與教育和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
  對教育國際化必須要有一個正確認識,首先,它是一種平等的、雙向的交流過程,而不是單向的依附性交流,如果在交流中沒有平等做支撐的話,這樣的交流應該予以放棄。其次,要注意所有的國際交流一般都是有代價的,只不過這種代價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在交流中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在國際交流中要懂得計算交易成本,要用價值標準衡量所要實施的交流是否物有所值,應當避免盲目崇拜。同時,在國際交流中也應計算提供服務應收取的報酬。在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應當從容對待,不卑不亢,這才是我們應持有的態度。
  
  二、高等會計教育國際化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