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比論文]學案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才智咖 人氣:3.26W

學案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內容摘要: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資訊科技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資訊科技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的培養。如何在課堂教學有限時間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我們資訊科技教師值得探索的一個新課題,我們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嘗試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學案教學法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對整個實驗過程報告如下。

[評比論文]學案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 實驗  學案  學案教學法  自主學習  分層練習  建構

一、實驗的背景:
 資訊科技教學在經歷了文化論、工具論、技能論等思想之後,隨著新課改的落實,正在逐步走向強調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的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正是這一階段對我們資訊科技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個根本要求,資訊科技教師應注重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學習環境的設計、營造和管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願學”、“會學”,從而提升自身的資訊素養。
 學案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自學能力和教學考試等要求,自行編制用於指導學生每一課時自主學習的助學方案。學案教學法是指在資訊科技課堂中學生藉助教師編制的學案進行自主學習,首先從明確學習目標開始,逐步自學每一課的基礎知識、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理清知識線索,建構知識框架,在初步掌握每一課的基本要求後,通過進行自我能力訓練或討論交流的方式,來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進行正確的解答引導,最後學生通過對知識的理解,來解決學案中更深層次的問題,每一個學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序來適當調整課時數。
 在有限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使自主學習變得有序高效,我們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學案教學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實驗的理論依據:
 1.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
 皮亞傑創立的發生認識論是建構主義思想的最主要的理論來源。他認為知識既不是人天生的,也不是客觀存在於外界的,而是認識主體,即人在認識過程中,與認識客體互動作用的結果。學案教學法就是倡導學生和學案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引導,充分利用學案,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同伴互助,完成知識建構,逐步提升學習能力。
 2.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
 布魯納在其認知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發現學習方法”。“發現法”的特點在於,它關注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發現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善於探索的習慣。
 布魯納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同時,他還認為,學習是在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管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個人的學習都是通過把新的資訊和原有的認知結構聯絡起來,積極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的。
 3.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心理髮展可分為兩個水平:一是現有的發展水平;二是潛在的發展水平,而在這兩者之間存在的空間就是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域。也就是說,兒童只有超越過這個“最近發展區域”,才算是完成了向新的水平發展的過程。他認為,教學的內容就應該安排在這個“最近發展區域”內,通過教學將最近發展區轉化成為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
 在上述理論的支撐下,我們進行了學案教學法的實驗研究。
三、實踐的過程與措施:
  1、設定實驗班
  我校高一共有平行班12個,為了便於實驗對比的需要,我們設定1-6班共六個班級為本次實驗班級,分別由兩位教師承擔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學案教學法授課的實驗任務。
 2、根據教材確立學案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
   在學案編寫前,我們以備課小組為單位,在集體備課時間裡首先通過分析教材的內容結構,確立教學任務,構建知識框架,並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課時數及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等要求,增補或篩選一些教學內容,確定教學計劃,然後再根據計劃,來確定每一個學案的課名及知識內容,從而形成一張學案編寫計劃表。
 以高一下使用的浙教版《多媒體技術應用》教材為例,我們以製作一份多媒體作品的全過程為線索,圍繞作品的需求分析→指令碼編寫→素材採集→素材加工處理→作品合成等模組來建構知識鏈,確立學案編寫計劃表如下:
序號 學案名稱 知識點 課時數
1 認識多媒體 瞭解多媒體技術的概念、三大特徵、現狀與發展趨勢 1
2 走進虛擬現實 瞭解虛擬現實的應用範圍及建立過程 1
3 需求分析與規劃設計 瞭解需求分析與規劃設計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1
4 指令碼編寫 學會指令碼大綱、文字指令碼、製作指令碼的編寫方法 1
5 多媒體資料檔案 瞭解檔案分類的意義及方法,熟悉常用的檔案型別 1
6 文字採集 瞭解文字素材的呈現方式,學會文字素材的常用採集方法 1
7 影象素材的採集 瞭解圖形、影象的概念,瞭解點陣圖、向量圖的區別,學會影象儲存容量的計算方法 1
8 郵票製作 學習影象的選取工具,學會自由變換及影象的簡單合成 1
9 文字特效 學習文字工具和文字蒙板工具的用法,學會用變形文字 1
10 製作玉鐲 瞭解圖層樣式的作用,學會設定各種不同的圖層樣式 1
11 變形效果 學習變形工具的用法及圖層混合選項的設定方法 1
12 雨雪效果 利用畫素化濾鏡,學習對照片效果的修改方法 1
13 剛與柔 利用徑向模糊與高斯模糊濾鏡,學習對人物照片的再處理方法 1
14 玻璃花效果 利用高斯模糊、馬賽克、進一步銳化等濾鏡,創設一種特殊效果 1
15 光碟製作 利用極座標濾鏡和特定選區貼上方法,完成個性化光碟版面創作 1
16 青蘋果製作(一) 綜合練習一,讓學生對前面影象處理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形成知識框架 1
17 青蘋果製作(二) 綜合練習二,讓學生對前面影象處理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形成知識框架 1
18 QQ表情製作 綜合練習三,讓學生對前面影象處理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形成知識框架 1
19 聲音錄製 瞭解音訊訊號數字化的概念及音訊檔案儲存容量的計算方法,學會錄製聲音 1
20 聲音的擷取及格式轉換 瞭解聲音檔案常用的格式及各種格式間的轉換方法,學會聲音的擷取方法 1
21 聲音的合成 瞭解左右聲道的原理,學會利用左右聲道合成兩段聲音檔案 1
22 白雲與水波 瞭解幀、關鍵幀的基本概念,學會製作簡單形狀動畫 1
23 多彩的太陽 瞭解元件的作用,學會製作圖形元件並設定阿爾法效果 1
24 文字的變化 瞭解電影剪輯元件的作用,學會幀式動畫和變形動畫的製作方法 1
25 引導線動畫 瞭解引導線動畫的概念,學會製作路徑動畫 1
26 遮罩 瞭解遮罩的原理,利用遮罩製作動畫的特殊效果 1
27 按鈕與動作 學會按鈕的製作方法,學會基本動作命令的設定 1
28 配樂作品 學會聲音在動畫的新增及控制方法 1
29 擷取視訊檔案 瞭解視訊檔案的擷取原理,學會用多種軟體擷取視訊檔案 1
30 新增音訊 瞭解音軌的概念,學會利用音軌為視訊檔案更換配音 1
31 新增MTV歌詞 學會視訊檔案的合成方法及字幕的新增方法 1
32 合成多媒體作品 學會多媒體作品的合成方法及合理選擇合成工具 1
 3、編寫每課學案,建立以學案為基礎的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輔助平臺。
 圖1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輔助平臺
 根據《資訊科技基礎》和《多媒體技術應用》兩本教材,我們分別建立學案教學平臺:《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輔助平臺》,如圖1所示。
 在學案編寫計劃表確立以後,我們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水平和課堂自學的要求,為每個學案建立了 “教材分析”、“作品鑑賞”、“知識講解”、“拓展練習”、“素材下載”和“知識貨架”等六個基本模組,它們含蓋的內容及作用如下:
 “教材分析”: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目標及重點難點。通過這個模組讓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及完成學案學習後所要達成的目標,重點難點的設定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預見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加強學習中的關注力度,如圖2所示。
 圖2 教材分析模組示意圖
 “作品鑑賞”:主要收集了近幾年教學中學生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優秀作品。由於在本模組中展示的是以往學生的優秀作品,則為學生的學習增加了信心,同時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讓大部分的學生認為成功不是遙不可及,只要通過努力自己也是能達成目標,如圖3所示。
 圖3作品鑑賞模組示意圖
 “知識講解”:對學案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技能進行分步講解描述。學生主要通過本模組來自主學習本課所涉及的學習內容,在講解內容的編排上我們力求細緻到位,做到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能按原理,分步驟講清楚,具體操作給出製作步驟示意圖和操作截圖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知識講解模組示意圖
 “拓展練習”:給出一些比“知識講解”模組中的基本操作更進一步的練習要求,此模組是分層選做型的,在設計中我們分別設定了兩到三個難易層度遞進的練習,每個練習都給出了思路分析和操作提示,確保學生在自學完“知識講解”模組中的基本操作後,能較獨立的選做不同層次的練習,從而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引導線動畫一課中,我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了“投籃”和“鉛筆與OK”兩個練習,其中“投籃”練習用到的是較為簡單的拋物線引導線,選做的同學佔實驗班級學生總數的64.16%,“鉛筆與OK”練習用到的是較為困難的文字引導線,選做的同學佔實驗班級學生比例的23.5%,如圖5所示。
 “素材下載”:給出學案所涉及練習中需要用的各種媒體素材,為學生在練習時下載提供方便。
 “知識貨架”:給出的是用螢幕截圖軟體製作的和本類所學知識相關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的文字和視訊資料,具有詞典功能,供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查閱一些相關知識,同時由於本模組採用了大量的螢幕操作視訊,則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十分有幫助,學生可以通過反覆觀看來加深理解,並逐步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如圖6所示。
 通過學案教學輔助平臺,我們在學期開學就將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整個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巨集觀認識,為學生明確了今後學習的目標。學案中豐富的示例內容,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由於平臺的完整性與系統性,也為學生在今後複習上,提供了一條完整的知識鏈。對於班級中理解能力較強,認知水平較高,學有餘力的同學,平臺也為他們提供了先行的依據。
 4、實驗班級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如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恰當地運用學案教學法,我們通過在實驗班近一年時間的課堂教學實驗對比,探索出如圖7所示的學案教學法基本課堂模式,該模式大致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稱為準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通過“教材分析”和“作品鑑賞”兩個模組來了解本課學案所要求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後所要達到的目標。該部分對學生在整個學案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十發重要,起到了指路明燈和知識定位的作用。
 在實驗的初始階段,學生往往會忽視這一部分的作用,隨著實驗的深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瞭解到這部分的重要性後,很多學生學會了對這部分所提要求的歸類摘要,在學前將學案中哪部分知識是隻要了解的,哪部分知識是需要理解掌握的,哪部分操作是要學會的,重點在哪,難點在哪,事前都做好必要的摘記。
 第二部分我們稱為過渡階段。在實驗的初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弱,對“教材分析”和“作品鑑賞”這兩個模組的重視程度不夠,這時這一部分的作用就十分明顯,教師需要在上課前對學案的學習目標作出必要的說明解釋,幫助學生在學習前建構好知識的框架。但隨著實驗的深入,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自主學習能力逐漸提高,教師的這一部分工作漸漸被學生的自主提煉所替代,這一部分可以被逐步淡化甚至取消。
 第三部分學生自主學習部分。這一部分用時大致控制在十五分鐘左右,學生根據學案提供的“知識講解”模組自主學習學案要求的基礎理論、基本操作部分,教師則需要進行隨堂觀察、輔導和及時總結,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對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給予及時的提醒,同時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結合知識點準備幾個主要問題為下一部分做好準備。
 這部分對教師的個人素質要求較高,要求教師能夠隨機應變,即要注意到部分自學能力較弱的學生,又要顧全整體的程序。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總導演、總策劃,在這個部分中應起好引導作用,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
 第四部分課堂討論部分。這一部分是幫助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部分,在這裡教師可以給出在學生自學時根據學生自學情況準備的問題,給出的問題要求可以對自學的內容加以總結歸納或是需要重點提醒的注意事項,然後組織學生討論,討論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組織發言或通過課堂論壇進行,時間把握在八分鐘左右。
 這一部分在實驗初期,學生參與度不夠,大部分同學往往習慣於當聽眾,自主意識不強,很難提出有實效的問題和帶有歸納總結性的回答,在使用論壇時甚至有部分的學生還會發出一些和討論內容無關的貼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做好討論的總導演,給出恰當的問題,問題不能太大、太深,由淺入深順著自己的思路,逐步引導學生對自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到了實驗的中後期,這一部分的討論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多,提出的問題質量也越來越高,學生基本學會了對所學內容的歸納總結,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這時我們教師可以放手讓某些能力強有見解的學生來擔任討論的主持或論壇的版主,而教師只是做好記時員和總裁判的作用,控制好討論的時間。
 第五部分分層練習部分。這一部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自我興趣,有層次的選擇“拓展練習”模組所提供的分層次的不同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時間控制在二十分鐘左右。
 分層次練習即有助於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又有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練習,他一定能創作出有個性化的作品。
 教師在這一部分中承擔著輔導、巡視的作用,學生開始練習後,教師在課堂中巡視,察看學生練習的情況,並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做好挑選工作,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業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
 另外,在這一部分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使用“知識貨架”模組的功能,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自我回顧形成知識鏈,實驗發現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的遺忘,如果是通過教師的直接回答或操作來解決,記憶的深度不夠,過一段時間可能還會問你同樣的問題,但如果是通過“知識貨架”自己去摸索解決,他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在這方面,我們教師應學會放手,只有通過自我探索得到的知識才是鞏固的,紮實的。
 第六部分作業展示與點評。在下課前兩分鐘教師務必停止學生的練習,將有代表性的作業在全班展示,即要展示好的作業,也要展示有問題的作業,但注意展示的作業應避免出現學生的姓名,然後可以自我點評或請學生點評,指出存在的問題和值得推廣的地方。在實驗初期點評我們以找問題為主線,實驗中期發展到有意識地展示一些個性化的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創作。
 通過近一年的實驗嘗試,我們感覺到最後兩分鐘的點評,對整節課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從找問題到推廣學生的個性化作業,我們發現一段時間後學生的作業明顯出現了大量的創新變化,學生的學習變得更主動,學生更樂於思考,樂於嘗試了。
 5、作業與評價
 對使用學案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的實驗班級學生的作業與評價,我們進行了六個方面的改革。
 (1)設定不同層次的作業,不同數分的滿分值
 實驗班級學生的課堂作業設定了不同層次的.要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在作業設定時對於不同層次的作業,我們給出了不同的基礎分,難度低的滿分給80分,難度中等的滿分給85分,難度高的滿分給90分。這樣做一方面在實驗初期避免了部分學生的惰性心理,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挑戰高層次的作業。同時,在分值的設定上差距不大,這主要是為了讓程度差、自學能力弱的學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信心。
 (2)設定創新分
 我們設定的不同層次的作業,滿分都不是100分,這主要是我們考慮到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我們要求實驗班的同學如果作業和老師的要求完全一致,滿分我們最多隻給90分,但如果作業中能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化創作,將可以給出10分的創新分,從而鼓勵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多思考,多創新。
 (3)作業的上交時間
 對於實驗班同學的作業,我們不強調必需在幾節課內完成,只要求在本單元內容學習完成前上交,同時開放外網上傳空間,允許學生自主把握作業時間,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完成作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4)作業允許重做
 學生上交的作業教師批改後,如果學生對自己的作業不滿意,允許重做重新上交,利用我們的教學平臺,學生重交作業後,在教師批改作業的介面上,學生的姓名將以綠色表示,便於教師知道該學生的作業重交過了,需要重新批改,如圖8所示,這樣雖然是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作業的質量明顯提高。
 (5)設定學生學業查詢功能
 我們在學生作業管理平臺上設定了學生學業查詢功能,如圖9所示。
 學業查詢功能主要包括了到課的次數、該交作業的次數、實際上交的次數、教師批改的次數、每次作業的得分、平均得分和學業的等地等資訊,另外還提供了作業的下載功能,讓學生能在第一時間及時瞭解自己的學業情況,引起自我重視,增強學習的信心。
圖9 學生學業查詢
 (6)設定學生作業展示模組
 對於每次學生的作業我們在平臺上設定了一個作業展示模組,將學生優秀的作品及時進行展示,一方面鼓勵優秀的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吸引經驗、開拓思路,進一步促進學生勤于思考,敢於創新,如圖10所示。
 四、實驗後對比與思考
 1、實驗班與非實驗班在高中證書會考中的成績對比
 實驗班按照學案進度於五月底完成全部學習任務,總複習六課時,非實驗班於四月中旬完成全部教學任務,總複習十四課時,會考成績對比如下表:
 A等率 B等率 C等率 D等率 E等率
實驗班 46.53% 51.23% 2.24% 0 0
非實驗班 21.18% 52.51% 13.23% 6.18% 6.9%
 (1)實驗班A、B等的人數大於非實驗班,這說明實驗班的學生雖然在未經系統複習的基礎上參加了考試,但由於學生在平時的自主學習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鏈,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遠較非實驗班的同學紮實。
 (2)實驗班的D、E等率為0,C等率也很小,這說明實驗班的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的討論、分層練習等方法訓練,使得每人個都得到了自我的體現,學習主動性強,學生樂於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明顯提高,從而使得同學間差距明顯縮小。
 (3)基於以上資料說明學案教學法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驗是成功的。
 2、實驗後的幾點思考
 (1)學案教學法教會了學生學會學習。
 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下,學生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聽課,機械地模仿教師的操作,很少有學生在課後會反思學習的過程,學習缺乏主動性,在課堂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學習。運用學案教學法後,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好引導作用,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對知識的歸納總結方法,通過學案建構了完整的知識框架,對知識的學習從“學會”變成了“會學”,對軟體的掌握從知其一到自我探索,掌握了摸索的巧門,真正做到了舉一反三。
 (2)學案教學法促使學生勤于思考
 在學案教學法的課堂模式上我們安排了每節課八分鐘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從一開始的旁聽到後來成為討論的主持或論壇的版主,通過反覆的訓練,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業安排上提倡學生自主創新,又進一步促使了學生勤于思考,發展個性,使學生逐漸感受到學習原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也能創作出別人想不到的作品來,充分滿足了中學生自強的心理特徵。
 (3)學案教學法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紮實的專業水平
 教師在運用學案教學法於課堂教學實踐時,要起好引導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便的能力,在課堂中隨時能觀察到學生自學情況的變化,隨時提出各類關鍵性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正確的解答,起好總導演、總策劃的作用。
 另外,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會自主地選擇一些網上提供的各種軟體,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4)學案教學法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敬業愛崗的精神
 學案的初期編寫,使用後的總結修改,不同層次作業的批改,允許學生重做作業帶來的重複批改等都大大增加了我們教師的工作量,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敬業愛崗的精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加倍的努力才能使學案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方面真正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技術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報告                  金華一中
 3、談運用學案教學法的幾點體會                   李啟乙
 4、“以案導學”教學法理論依據                    中國教師教育視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