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活動教學的探索

才智咖 人氣:1.88W
在自主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活動教學的探索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是當前改革的重點,也是跨世紀教育變革的根本任務之一。近年來,我國中國小教育教學改革雖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諸如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這一切不僅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跨世紀一代新人的培養。

21世紀將要來臨,人類即將跨入一個新的千年。新世紀將對人的培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剛結束的第三次全教會對我國跨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作出了全面規劃,對以創新精神培養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發表的一份重要研究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提出,教育應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準備,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一報告對新世紀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註解,從中不難窺見21世紀教育發展的基本圖景。新世紀究竟對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無論作何種解釋和推測,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未來的教育決不能只滿足於給學生一點知識和技藝,它必須將學生置於一個有尊嚴、有個性、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活的生命體的位置上,全面關注他們的發展需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不斷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和生存價值,進而使他們在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過程中真正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準備。這是一個至高的目標和境界,它要求我們必須對傳統教育從思想觀念到操作方法進行徹底的全方位的變革。活動教學實驗研究是一項立足課堂教學改革,面向未來人才培養的新的探索和實踐,它力圖根據跨世紀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特別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現實需要,在合理借鑑中外歷史上活動教學思想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現行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弊端的必要改造,探索一條適合於兒童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的路子,尋找一條有利於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活動教學認為,活動與發展是教學的一對基本範疇,活動是實現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生主體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發展的基礎,無論學生思維、智慧的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通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實現的,而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教育要改變學生,就必須首先讓學生作為主體去活動。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在學生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實現的,不是外界強加於學生的。從這個角度看,創新教育的關鍵或教學的直接任務,是要創造出學生的活動,是要給學生提供適宜的活動目標和活動物件,以及為達到創新精神培養目標所需的活動方法、條件和。因此,活動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對現行以知識為難、教師傳授和灌輸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造,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他們主體性、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

一、活動教學的理論內涵 

(一)活動教學的內涵

1.活動的基本範疇

簡單他說,活動是指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人有目的地影響客體以滿足自身需要的過程。對活動可作多側面的劃分,最基本的主要依據學的劃分,即外部活動和內部活動。所謂外部活動,主要指實物性的操作活動。感性的實踐活動。內部活動主要指內部心理與觀念活動,主要包括知、情、意三個方面。這兩類活動在人的認識和發展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這兩類活動常常交織在一起,劃分只有相對的意義。教學過程正是學生主體外部活動與內部活動的雙向轉化過程,是一個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實踐活動和觀念活動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過程。

活動教學意義上的活動既具有人類一般活動的特徵,更具有自己豐富的內涵和規定性。首先,從表現形式來講,內部活動有別於那種憑記憶,主要是記憶和理解的活動,而更強調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想象、發現和創造的成分;外部活動也有別於那種不需要有意識的內部活動的參與,只是為掌握某種技能的重複強化訓練或自動化的。熟練化了的外部操作活動,而是強調能引起主體內部活動,需要有意識的注意、思維的投入等。其次,從學生總體活動來分析,它不同於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被動活動,以認知為主的片面、單一的活動,而是強調觀念活動與實踐活動相統一的完整的活動。因此,活動教學意義上的活動強調是學生主體主動的,有思維積極參與的,觀念與行動相統一的,充滿改造和創造精神的,能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的整體的、多樣的活動。

2.活動教學的界定

從以上對於活動的分析中,可以給活動教學下這樣一個定義:活動教學是指以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似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徵,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及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二)活動教學的發生機制

活動對人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但並不是任何活動都對學生具有價值和發展性意義,那麼活動是怎樣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作用的呢?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方式對學生髮展、素質生成最有價值呢?活動教學要實現以活動促發展的宗旨,就必須首先考察分析活動影響人的發展的各種內外因素,瞭解活動教學的發生機制,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學策略。

活動對人的發展影響程度取決於以下變數:活動主體因素和活動客體因素。具體說來,主體因素包括主體的身心發展水平、主體對活動的自主參與程度、主體的自我效能感等;活動客體因素包括活動目標的適切度、活動有無成效、活動方式的選擇、活動物件和範圍的確定、活動條件的提供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對學生的發展程序產生影響。

1.活動的主體因素

(1)身心發展水平。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有機體在後天生活中獲得個體經驗的過程。學生要獲得人類已有的經驗,必須是身心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能發生。如果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又沒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作為依託,這種學習活動便不能實現,更不要說取得成功,最終也就不可能使個體得到發展。每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方式和作用方式,都受到他已經形成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的影響,表現出個體的特徵。

(2)主體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和參與度。這是影響活動效果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主體對活動的自主參與程度表現為主體在活動中的地位及由此產生的對活動的態度。可分為三種情形:被動應答——迫於外界作用下的一種被動性行為,主體不能處於啟用、興奮狀態,注意力僅限於維持動作的完成,對主體發展意義不大;自覺適應——主體接受並理解了活動的任務、要求與意義,從而以自覺的、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活動中去;主動創造——活動過程是主體自主的,主體態度不僅自覺,而且是積極主動的,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自己的行動步驟,經歷著情感的體驗,始終處於積極追求中,關注行為和目標的實現,這是最富有發展意義的活動。

(3)主體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