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酒文化與世界酒文化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2W

中國酒業發展到今天,尤其是隨著國力的增強,消費需求的旺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中國酒文化與世界酒文化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淺談中國酒文化與世界酒文化論文

摘要:釀酒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自酒出現後,便與生活緊密相連。從文化意義上說,酒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結合體,一方面,酒是物質的飲料,另一方面,酒承載了中國乃至於世界精神的心理訴求。豐富多彩的酒文化,包含著深刻的哲學,詩文,科技,藝術乃至於安邦治國的道理,是各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字:釀酒  酒文化  安邦治國  組成部分

1、中國酒文化

中國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民從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並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 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嚐嚐酒味,並加以讚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中國酒的淵源比詩要早。今天我們主要講唐詩和酒文化的融合,對於酒的淵源只能大致描述一下,中國的酒文化一點也不比詩歌遜色,無論是對生活、政治、歷史的影響,還是對華夏文化特別是詩歌的貢獻,完全可以和其它文化媲美的。溯本求源,酒的歷史從堯舜以前就開始了,其中就有上天造酒說,星象文化中的28星宿中就有酒旗星,傳說是專管造酒的酒神。在《周禮》中有記載,距今已有近3000年曆史,不可謂不古老。

再有幾種則是:(1)“猿猴造酒說”,(2)夏禹時代的“‘儀狄’造酒說”,(3)相比之下後來杜康造酒的傳說記載更詳,更可信一些。

一般來說,關於酒的起源比較通行說法是,猿猴在山中造出了果酒,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粱酒的創始人。曹操詩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以佐證。很久以來,“杜康”一詞成了酒的代名詞,追溯這些源頭,不難看出,作為後來廣泛發展的中國酒文化的底蘊是豐富的,歷史也是久遠的!

這裡有必要說一句,和其它國家一般由果酒(即葡萄酒)等占主導地位不同,中國的酒更多的是烈性的糧食酒,在中國,酒不只成了一種特殊的食品,更是成了各種活動、節日等場合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中國酒業發展到今天,尤其是隨著國力的增強,消費需求的旺盛。中國已有了享譽世界的四大名酒,分別是貴州茅臺、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和四川五糧液,其中茅臺和汾酒分別於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而舉世聞名。

中國的酒文化的歷史遠長於詩歌,中國的酒習俗更是無處不在。

春節賀歲必有酒,清明祭祖必有酒,端午避邪必有酒,中秋賞月必有酒,重陽登山必有酒,婚嫁有喜酒,新人有交杯酒,生子有滿月酒,百日有長命酒,商賈有開業酒,送別有壯行酒,凱旋有慶功酒------酒文化無處不在,酒香無處不芬芳。

因此,這種濃濃的酒文化到了文人墨客那裡就完成了酒與詩的不解之緣。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遊”、“遊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裡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    世界文化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種植業和釀酒業之神狄奧尼蘇斯為象徵,到古希臘悲劇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論高度,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哲學使這種酒神精神得以昇華,尼采認為,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洩,是拋棄傳統束縛迴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人類在消失個體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意。     在文學藝術的王國中,酒神精神無所不往,它對文學藝術家及其創造的登峰造極之作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因為,自由、藝術和美是三位一體的,因自由而藝術,因藝術而產生美。     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第一“醉鬼”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嶽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至人”境界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典型體現。

與官司人、商人、匠人、農人相比,文似乎和酒更有緣分。一是文人多嗜酒。酒能激發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每有佳句華章。飲酒本身,也往往成為創作素材。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頁頁都散發出酒香。李白和杜甫,中國文人的傑出代表,都終生嗜酒。李白自稱“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業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諡之為“酒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湧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郭老還煞費苦心地統計出,在他們現存的詩作中,言及酒的,李佔17%,杜佔21%。這就使我們想到,假設沒有酒,李杜的詩歌一定會少了許多韻味,我們今天讀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一定會薄了許多。      二是文人飲酒特別講究那個飲的過程,特別講究飲酒過程中的那套繁文縟節。於是,便要制定頗為嚴刻的觴政,便要舞弄花樣百出的酒令。那酒令,可不是好玩的,是對人的聰明才情、知識水平、文學修養和應變能力的嚴峻考驗;沒有滿腹詩書和機敏睿智,是要臨場出醜的。文人們硬是把這一套玩出美妙的極至,硬是把經史百家、詩文詞曲、歌謠諺語、典故對聯等等文化內容,都有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於是,酒宴始終,便充溢著濃濃的而又綿綿的書卷氣和文化味。觥籌交錯中,不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古代文人宴飲時的逸雅情趣,我們是不能親眼見識了,只能從《紅樓夢》、《鏡花緣》等小說和記載酒令的書籍中窺知若干。由於文人的參與,飲酒才飲出了檔次,飲出了境界,飲出了無限風光。酒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實在是文人創造的。“五四”以後的現代文人,也常相聚宴飲,連魯迅先生也多次參加,《魯迅日記》中常有記載。他那首詩《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成為名聯),就是在郁達夫做東的宴席上做成的。郁達夫更嗜酒,曾有“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之句;酒中醉中,他乘興做出許多好詩文。新文人雅集,樽俎之間仍然充滿文化味,談詩話文,即席吟詠,仍是一大主題。豐子愷就曾寫道:“世間最好是酒餚,莫如詩句。”五四運動,狂飆突起,滌盪了舊世界,但千古傳下的酒文化仍然一脈相承。創造新文化的新文人,一端起酒杯,仍似他們的先輩。

2、世界酒文化

在東方,喝酒之王國當日本和韓國莫屬。這兩個國家的男人幾乎沒有不會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達50%以上。在東京銀座酒吧,生意相當紅火。酒吧中的服務小姐除了接待客人之外,還有一個推銷酒的業務,當然提成是不可少的。日本的酒客一直有增無減,從50 年代至現在,大約增加了一倍多。在日本,酒和個人事業密切結合。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絕上司的飲酒之邀,則他的飯碗便恐有不測,甚至可能永遠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在韓國,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們喝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而且習慣一醉方休。男人喝酒不醉不叫喝酒;只有醉了才覺得盡興、痛快。所以,在韓國的大街上常看到互相攙扶而行的大醉之人。

歐洲一些國家多嗜酒成癖,酒俗也五花八門。

義大利是一個嗜酒的國度,義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飲酒,而且一喝起來就不計較時間,往往痛飲至深夜。他們最盛行的酒是一種叫“維諾”的.葡萄酒。

法國人可稱得上是世界飲酒量的冠軍。其人口雖僅佔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飲料卻佔世界的30%。他們視酒為一般飲料,不分晝夜想喝就喝。你到法國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來就得喝。法國酒店遍佈城鄉,標誌鮮明。陳設華麗,營業時間也長。

英國酒店也很多,數以萬計,在高峰時酒店會爆滿,後來的人沒有座位,只能買酒隨便站著喝,如果連站的地方也沒有了,就乾脆到酒店門前的廣場上席地而飲,英俊的服務員穿梭其間,為你服務。但英國人從不勸酒,更不灌酒,賓主喝多喝少全憑自己。

俄羅斯人則喜歡飲不摻水的烈性酒伏特加,喝時還要“不醉非好漢”,常常醉得狂歡亂舞。據新聞週刊報道,現在每名俄羅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加侖。俄羅斯人喝酒時習慣拍喉嚨,據說這是彼得大帝時留下來的一個傳統。彼得大帝曾給一個有功之臣頒佈過“終身免費飲酒獎章”。這枚獎章不是金屬製作的,而是在此人的顎下烙一個印記,這個人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昂首輕拍喉嚨,喝酒就是免費的。不過現在的人拍喉嚨不是要求免費,而是顯示自己的海量豪飲。

希臘人無論午餐和晚餐都飲酒,並且喜好喝酒尋歡至深夜。節日期間,青年男女開懷暢飲,如痴如狂。同希臘人談生意也免不了陪著喝濃厚的希臘咖啡以及希臘烈性酒(ouzo),如果貿然謝絕,會被認為是對對方的羞辱。他們還把稍醉微醺作為社交的風範。

波蘭人通常習慣在飯前飲烈酒,飯後吃甜酒。

德國有啤酒王國之稱,所產的啤酒遠銷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喝啤酒也是世界出名的,其規矩是吃飯前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若飲酒次序反了,他們會認為有損健康。西方人有一個說法:世界喝啤酒最多的是歐洲人,而歐洲人又首推德國人。在德國有15%的人是酒吧的常客,酒吧又是說話的地方。德國雖然喝啤酒總量居首,如果按人均算它還抵不過捷克和斯洛伐克,後者年人均喝啤酒165 公斤,可稱為喝酒的冠軍。

世界上最愛喝葡萄酒的國家首推葡萄牙。在這個國家,人同葡萄酒結下了不解之緣,葡萄酒是每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飲料,男女老幼、飯前飯後都愛飲酒,也喜歡用酒招待人。在他們看來,男人只有飲酒才被認為是男子漢。據說,在這個面積只有8.8 萬平方公里的國家裡,酒店就有36 萬家之多。不過,更讓人稱奇的是他們十分講究的飲酒方式:飯前要飲開胃葡萄酒,飯後要飲助消化的葡萄酒,用餐過程中還要根據不同菜餚配不同的酒,如吃肉時喝紅葡萄酒,吃魚時喝白葡萄酒,吃點心時則配葡萄汽酒。這種傳統而嚴格的配酒方式,沿襲至今,已成為全國人民在招待客人、商務宴請、社交場合和家庭宴會時的一種禮節和習慣。在葡萄牙,被宴請時必須喝酒,如果搬出理由不喝,他們會認為你瞧不起他們。其實,也不必擔心,這裡的葡萄酒與別國的有所不同,人稱比水還便宜,酒精度也很低,進餐時喝點酒,絕不至於喝醉,而且這種酒又醇又香,值得一嘗。

漫步西班牙街頭,可以發現幾乎三五步就是一家酒館,甚至有些街道全是青一色的酒館。城市如此,農村也不例外,即使是偏遠的小山村,全村不到二三十戶人家,也一定有一個小酒館。這些小酒館不僅僅是飲酒場所,它還是供人們聊天和全村人聚會的地方。西班牙的酒館,客人來往如梭,人多擁擠。因此,大部份是站著喝,很少有人坐下來,有些酒館甚至連椅子都沒有。

美國人歷史上也以喜歡喝烈酒著稱於世,但是後來他們的飲酒習慣發生了變化,即從烈性深色酒轉向非烈性淺色酒,更多人則喜歡飲啤酒、葡萄酒和果酒。據統計,1975 年,英國威士忌在美國的消耗量達13.6%,到1985 年則降為11%。相反,近20 年來,美國低度酒的銷量卻上升了約30%。美國人普遍認為:“淺色酒比深色酒有益於健康”。美國人飲酒的這種變化,對世界飲酒習俗有重大影響,它反映了全世界酒俗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中國酒龔莉文化概論》徐興海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飲酒》龔莉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The Vintner’s Art: How Great Wines Are Made》:作者:Hugh Johnson, Jame Halliday

4、《仙氣質與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較》玉麗 康定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TAGS:淺談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