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題解題策略管理論文推薦

才智咖 人氣:2.22W

作為課堂教學內容延伸和補充的思考題,在義務教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比例。由於它形式多樣,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因而學生在解答時感到棘手。怎樣才能正確解答思考題呢?筆者認為應通過對學生進行解題策略的訓練,強化學生策略意識,提高他們靈活解題的能力。下面談談解答思考題常用的九種解題策略。

思考題解題策略管理論文推薦

一、以退求進的策略

將複雜的問題先退到簡單特殊的問題,通過分析研究,找出一般規律,然後用得出的一般規律去指導問題的解答。

例1.用3、4、5、6、7、8六個數字組成兩個三位數,使這兩個數的積最大,應怎樣排列?(第七冊62頁)

□□□

×□□□

──────

這道題若盲目拼湊,不但費時費力,也不易得出正確答案。在解題時可引導學生先退回來研究與例題相類似,但計算較容易的特殊情形。如:“用1、2、3、4四個數字組成兩個兩位數,使兩個數的乘積最大,應怎樣排列?”要使兩個因數的乘積最大,顯然較大的數應填在十位上,這樣得到41×32和42×31兩種可能性。通過計算可知:41×32=1312,42×31=1302,41和32的乘積較大,符合條件。經過比較發現:41-32〈42-31,引導學生概括出解題規律:(1)較大的數應填在最高位;(2)較小的數與較大的數搭配寫;(3)所組成的兩個數的差應最小。根據這一規律,再回過頭來解答原題就較為容易:把6個數字分為三組,8和7為較大數,應填在兩個因數的`百位上;6和5為中間陣列,填在兩個因數的十位上;4和3為較小數,應填在兩個因數的個位上。採用小數與大數搭配的方法,使所組成的兩個數的差最小,從而得到“853×764”的乘積最大。因此符合題目條件的兩個數應如右圖排列。

(附圖{圖})

二、逐步排除的策略

根據題意,把所有不符合條件的結論逐一排除,剩下的即是所要求的答案。

例2.1號、2號、3號、4號運動員取得了運動會800米賽跑的前四名。小記者採訪他們各自的名次。1號說:“3號在我的前面衝向終點。”另一個得第3名的運動員說:“1號不是第4名。”小裁判說:“他們的號碼與他們的名次都不相同。”你知道他們的名次嗎?(第六冊66頁)

根據1號運動員所說:“3號在我前面衝向終點。”說明1號不是第1名。又因為另一個得第3名的說:“1號不是第4名。”說明1號不是第3名,也不是第4名,則1號只能是第2名。由於3號在1號前面衝向終點,可知3號是第1名。再根據他們的號碼與他們的名次都不一樣,可知4號是第3名,2號是第4名。所以他們的名次排列是:3號獲得第1名,1號獲第2名,4號是第3名,2號得第4名。

三、尋求對應的策略

有些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存在著對應關係,只要找到這一對應關係,就可以尋求出解題途徑。

例3.用一個杯子向一個空瓶倒水。如果倒進3杯水,連瓶共重440克。如果倒進5杯水,連瓶共重600克。想一想,一杯水和一個空瓶各重多少?(第六冊117頁)

從題意可知,一杯水和空瓶的重量是固定的。當倒進3杯水時,連瓶共重440克;當倒進5杯水時,連瓶共重600克。重量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多倒進了兩杯水。因此,兩次倒進水後的重量差(600-440)與兩次倒進水的杯數差(5-3)是相對應的。尋找出這一對應關係,則不難求出一杯水的重量是:(600-440)÷(5-3)=80(克)。空瓶的重量是:440-80×3=200(克),或600-80×5=200(克)。

四、等分探求的策略

一些幾何圖形直接看去似乎難以計算出結果,但如畫出適當的輔助線,將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很容易得出正確答案。

例4.仔細觀察圖(1),說出圖中陰影部分佔大正方形的幾分之幾?(第五冊127頁第(1)小題)

(附圖{圖})

根據圖形特點,在圖中陰影正方形中畫出兩條對角線,將圖形平均分成八等分,如圖(2)所示。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出陰影部分佔大

41

正方形的─或─。

82

五、列表求解的策略

藉助圖表形象性強的特點分析資料,發現和歸納出計算規律,從而能使問題獲解。

例5.經過兩個點可畫一直線,經過三個點最多可以畫3條,經過4個點呢?5個點呢?6個點呢?……你發現了什麼規律?點數23456......條數

經過7個點,最多可以畫幾條直線?(第五冊126頁)

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充分討論,展開想象,動手試畫,分析點數與所畫直線條數之間的關係,並將有關資料對應列表,從中發現規律,找出所求答案。點數最多可畫直線條數規律

212×(2-1)÷2

333×(3-1)÷2

464×(4-1)÷2

5105×(5-1)÷2

6156×(6-1)÷2

.........

從上表可發現以下規律:點數與點數減1的乘積的一半就是所給點最多能畫出直線的條數。利用這一規律可求出經過7個點最多可畫直線7×(7-1)÷2=21(條)。

六、逆向分析的策略

有些問題,根據題中條件的順序,逆向分析題意,列式計算,可使問題得解。

例6.兩個倉庫共有10000千克大米,從每個倉庫裡取出同樣多的大米,結果甲倉庫裡剩下3450千克,乙倉庫裡剩下4270千克。從每個倉庫各取出多少千克大米?(第七冊29頁)

解答時從最後兩個條件入手分析,先求出一共剩下的大米重量,進而求出兩倉一共取出的大米重量,最後再求出每個倉庫裡各取出的大米的重量。分步解答如下:

(1)兩倉一共剩下多少千克大米?

3450+4270=7720(千克)

(2)兩倉一共取出多少千克大米?

10000-7720=2280(千克)

(3)每倉各取出多少千克大米?

2280÷2=1140(千克)

七、列舉分析的策略

一些思考題的數量關係較複雜,分析時可先將題中已知條件一一列舉,然後再進行綜合分析,就能尋求出解題途徑。

例7.今年二月的一天,有三批同學到王老師家,每批的人數不相等,沒有單獨一個人來的。三批人數的乘積正好等於這一天的日期。想一想,這三批學生各有幾個人?(第六冊86頁)

這道題有三個條件,列舉如下:

(1)這是二月的某一天;

(2)三批學生的人數都不相同,且都不為1;

(3)三批人數的乘積正好等於二月某一天的日期數,即不大於29。

根據以上列舉的條件,可判定有兩種可能性,2、3、4或2、3、5。由於2×3×4=24〈29,2×3×5=30〉29,因此,這三批學生的人數分別是2、3、4。

八、恆等變形的策略

運用恆等變形的思想,把一些複雜的、不規則的圖形轉化為簡單、規則的圖形,往往可使問題獲得巧解。

例8.一個零件形狀大小如圖(3)。算一算,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第十冊29頁)

(附圖{圖})

解答此題一般是將題圖分解為兩個基本形體,然後再求這兩個體積的和,其思路可行,但計算較繁。若根據題圖中兩個長方體高相同(都是1.5釐米)這一資料特點,可用割拼法將題圖轉化為一個大長方體,如圖(4)。這樣可得到一種簡便、新穎的解法:

(5+2)×10×1.5=105(立方厘米)

九、假設探求的策略

對一些思考題可先做一個假設,然後根據題意和假設之間的矛盾進行分析、調整,推出正確的答案。

例9.陽光國小舉行環保知識競賽,一共20題,答對一題得8分,答錯一題扣5分,沒有回答得0分。王蕾蕾得134分,她答對了幾題?李潔得139分,她答錯了幾題?(第七冊73頁)

根據題意,答對一題得8分;答錯一題不僅得不到8分,還要扣去5分,即失去8+5=13分;沒答一題僅失去8分。現假設王蕾蕾20題都答對,她應得8×20=160(分),而實際上她只得了134分,失去160-134=26(分)。由於26÷13=2,由此可知,王蕾蕾答錯了2題,答對了18題。同理,李潔得了139分,失去了160-139=21(分),21÷13=1……8,即李潔答錯了一題,還有一題沒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