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3W

引言

高職院校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高職院校的景觀設計專業多以培養掌握技術、善於實踐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將培養具有一定藝術修養和藝術素質的環境類藝術設計人才作為教學宗旨,在教育中倡導以技能為基本,以藝術為引導的教學理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體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對人才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來強調書本、強調機械訓練的教學模式需與時俱進,以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優化課程設定、改良教學方法、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等已經成為關係到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專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問題。

1高職院校“景觀設計”課程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定不盡合理。當前高職景觀設計教學普遍存在定位不清、課時不足、開課時間晚的現象,課程設定簡單化,很多就是大學課程的“濃縮版”和“精簡版”,並且實踐教學時間比例小。

(2)教學模式單一。多年應試教育的培養,使得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習慣了以教材為本進行教學與學習,教師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反覆練習,形式較為單一。最終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手段單一,往往採用一次快題考試成績加上平時成績作為成績評定。

(3)教學內容單一。課本內容的更新速度有限,在教學中,教師圍繞課本教學,所授內容覆蓋面較小,也比較滯後,甚至少數教師的授課內容數年不變,固步自封。

(4)教學環境單一。目前,一些高職院校景觀設計專業教學場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實踐教學環境較單一,而且學生大多數時間是在課堂中聽講,在真實環境中實際操作的機會較少。

1.2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主動性。高職院校的一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些學生學習基礎差,存在被動學、學不進等情況,對於一些理論知識集中的課程較為排斥,學習的主動性不足。

(2)缺少互動性。教學形式的單一使得學生對所學不感興趣,教師也得不到學生的反饋,導致常常是“你講你的,我玩我的”,雙方都缺少互動提高的熱情。

(3)缺少創造性。由於教師授課在內容與形式上的單一,導致學生沒有接受到更多的學科前沿訊息,認為課本上的會了就夠了,缺少創造的方向,也缺少創造的主觀能動性。

(4)缺少實踐鍛鍊。學生滿足於完成作業,進行方案交流與彙報的機會較少,參與真實專案的實踐機會更少,以致於在畢業實習中產生茫然無措的感覺。部分學生存在不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遇到問題缺少思路、有思路但是表達不出來等問題。

2高職院校“景觀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2.1明確課程定位

根據專業設定的不同,高職院校“景觀設計”課程的定位也有所區別。從選修到必修,從輔助課程到核心課程,從一般掌握到熟練掌握。從教學來講,建議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從培養學生的景觀概念入手,培養動手能力。同時,根據定位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時間,合理分配理論教學與實踐時間的權重。[1]通過課程教學,應當讓學生了解景觀設計的基本理論,掌握基本概念、一般設計規律和設計方法,擁有出方案、繪圖紙、做模型的能力。應當根據課程定位設定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掌握以及熟練運用景觀設計技能。

2.2優化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設定應當立足於景觀設計領域,以順應社會需求、服務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加強專業認知、突出技能培養為教學宗旨,不斷優化。課程設定需要符合學制特點,滿足學校的教學性質要求,以聯絡性較強的基礎課和應用性較強的其他課程群相結合,突出實踐課程,推動教學有序開展。

(1)加強專業認知。高職院校教材普遍存在更新速度較慢的缺點,一些教材所介紹的知識並不能完全與本領域的發展情況相吻合。在景觀設計專業領域,也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現象。因此,在課程內容設定時,教師應當有所界定和選擇,同時應當鼓勵學生了解該領域的相關訊息,知道行業發展的趨勢。在課程開始之初,教師就可以利用報告、文獻,或者邀請從業者開展講座等形式加強學生的專業認知,並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多看、多問、多接觸景觀設計具體案例。通過不同的途徑讓學生了解這一專業的魅力所在,知曉從事這一行業所需的.知識和所需具備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課程開展到一定階段後,可以通過介紹一些經典作品、行業內最前沿的案例等來豐富課程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水平,要堅持將經典的、最好的、最新的知識展現給學生,加強學生的專業認知程度,提升學習熱情。

(2)突出技能培養。社會對於高職院校畢業生的需求更多的是技術技能型人才而非理論型人才,“會動手”的畢業生更加受到青睞。因此,在教學期間,應當更多地以學生的技能提升作為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的設計裡,一方面可以更多地設定實際案例作為教學內容。比如:在已經掌握最基本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選取一些知名設計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景觀設計專案,通過專題形式,由教師由淺入深引領學生設計,並且通過指導臨摹、自主設計、分組討論、綜合評定等環節提高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選取案例時應當注意具有典型性、完整性、統一性,儘量輻射到多樣的景觀設計型別,如:廣場設計、庭院設計、水景設計等等。另一方面,由於景觀的生態性越來越重要,軟質景觀(植物、水體)愈發被廣大設計師所重視,但高職院校的“景觀設計”課時往往遠低於本科院校,故軟質景觀中樹木、花卉的認知部分在教學中常被壓縮甚至忽略,造成了學生在課程設計實訓以及今後工作中無法獨立完成方案中植物配置的問題。在課程教學改革中應重視此現象,需要合理安排課時來保證學生對於常用園林植物的瞭解與掌握。

(3)開展校企合作。開展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要與景觀設計公司加強交流,簽訂實習合作協議,實現教學和實踐的“零距離”對接。可以充分利用設計公司專案多、實踐性強、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強等特點,定期選送優秀學生前往短期實習,發揮各自優勢,提升教學質量。通過實習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瞭解社會對於行業技能的需求程度,知道社會需要哪些技能,自己應當掌握什麼,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一定程度的參與設計,通過與設計人員的溝通和交流來達到“練兵”的目的,讓學生所學更貼近實踐,以提高就業競爭力。

2.3轉換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一線崗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的職業性也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這也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改良教學方法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之一,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縮短了從課堂到工作崗位的距離。

(1)減少“照本宣科”,更多“例項教學”。例項教學法就是創設含有真實問題的情境,可以不是一個大的綜合性的專案,而是從專案中分解出來的與知識點相關的小問題、小案例,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提高認識,鼓勵分組合作,以例項帶動學習。在此過程中,高職教師主要起到的是一個提出問題與評價結果的作用,當然也要做好指導和幫助,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予學生,這一改變培養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工作任務”串聯“例項教學”。例項教學是將景觀設計專案中一些組成單獨提出,作為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如果缺少串聯,則容易造成教學內容連續性上的缺乏,學生綜合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鍊。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也提倡引入典型的工作任務,通過嚴格執行工作任務流程,使學生能夠對專案的不同階段都有切身的體會,也通過流程執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景觀設計工作任務流程如圖1所示。通過完成專案,串聯例項教學,力求使景觀設計的理論知識能夠由此串成線,形成面,培養學生綜合性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鍛鍊中領悟,在領悟中掌握,在掌握後再付諸實踐,形成一個上升的通道,不斷提高。

(3)通過“任務分析”指導“技能提高”。在課程進行到終期,學生已經擁有一定的綜合應用能力之後,可以將授課內容更加開放,藉助與企業合作這一平臺,將景觀工程公司的某些具有典型性的工作任務作為作業佈置給學生,通過學生分組實踐,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資料。[3]將企業實際完成的資料與學生完成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對照,教師能夠較為輕鬆地知道學生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出色,哪些方面還需要提高,同時也鼓勵學生自我評價,有條件情況下可以形成自我評價報告。通過專案的比較和彙報,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總結能力、表達能力。

2.4改進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學程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增加專業技能的考核,改變原先以視覺審美為主的、較為單一的考核評判標準,實現考核標準的多元化。

(1)考核標準務實。所謂考核標準務實,就是在不同專案的考核中側重方面有所不同。按照一般的做法,景觀設計課程中對於藝術性的表達、圖紙畫面美觀性的展現往往占主導地位,但對於工藝、技術的瞭解,工作流程的執行等方面則比較弱化。作為高職畢業的學生來講,在就業市場上與本科院校畢業生比審美能力、拼藝術表達顯然不太聰明,而務實地在培養良好工作習慣、強化實踐能力上下工夫,則是較為明智的做法。因此,在課程考核中將考核標準務實化,除了起到客觀評價的作用外,還能發揮一種導向作用,推動學生在學習的程序中更多關注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一定程度上起到指揮棒的作用。思維表現、設計表達、圖紙實現等方面的技能應當是高職景觀設計課程的核心考核內容,根據課程的型別區分考核的內容表現,如:評判思維表現,則美感的實現與否可以更多地加以考慮,加大權重;評判設計表達、圖紙實現等方面的技能則更多考慮工程技術層面的要求,兼顧美感。

(2)考核手段多元。無論何種考核方式,景觀設計課程中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技能應用都是主要內容。採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的目的是儘量使考核結果能夠較為科學地反映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體現實際的知識運用能力。常規設計類專業課程的考核多用平時課堂作業成績加上快題考試成績,建議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大技能考核的佔比,比如:除了將學生完成的作業作為考核依據以外,教師還可以在課程最終階段設定課堂技能評價單元,對學生在作業中無法展現出的能力加以客觀評價,兼顧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此外,也可以營造開放式的考核環境,如加入第三方評價方式,請景觀設計公司的設計人員對學生的作品、表現、能力等等給出參考意見,作為整體評價的一個輔助,使得考核更具客觀性。

(3)考核結果細化。課程的考核結果應當遵循客觀真實、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全面地涵蓋學生與景觀設計課程相關的認知程度、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藝術表達能力等。比如:同樣90分,一名學生可能在認知程度方面比較強,另一名學生可能在創造能力方面更勝一籌。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考核結果的細化,有利於對學生的學習以及能力做出更為公正、客觀的評價,有利於學生清楚地知曉自身的長處與不足,有的放矢地加以改進,這樣更加有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同時從另一方面來講,也利於教師從中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3結束語

從高職院校“景觀設計”課程發展的角度來審視,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提升課程質量、提高學生素質、順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教與學中仍存在的問題我們也必須正視。本文提出的四項措施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完善,其他教學改革方向也需要進一步開拓與實踐,期待這種嘗試能為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