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綏化地名語言文化含義探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6W

一、以自然地理風貌和物產命名的地名

關於綏化地名語言文化含義探析的論文

雖屢經更朝改制,但“雙河”一名始終沿用。明水縣原土名“三百三”,是因此地距齊齊哈爾城330裡而得名。後明水之稱的由來,據《黑龍江志稿》及有關資料記載,在縣城東南30裡處,有一清水泉,俗稱“明水泉子”,建置縣治時,取為地名[3](P154)。另外還有以小山崗命名的城鎮,比如寶山鎮。寶山鎮在放荒招墾前,從順泥河望去,會看到無數小山包,所以當地人以“寶山”為它命名。青岡縣舊稱“石人崗”,“石人”是金代貴族墓前所置的石仲翁。石人崗又稱“柞崗”,放墾之初,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崗上的柞樹吐出嫩芽,一片綠青,故名“青崗”[3](P142)。“四方臺”系公社境內南側的土山名,該土山據考察是半天然半人工,為金代屯糧之地,亦有說是金兀朮點將臺。形近方形,故名四方臺[2](P63)。“太平川”是歷史延續用名。其名稱是根據平川地帶而得。偽滿設村公所時,取“太平”二字命名。解放後建鄉,建社時均沿用“太平”一名,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太平川”[2](P57)。

綏化地處鬆嫩平原,土壤肥沃,更因其“寒地黑土”而聞名中國,再加上氣候溫和、雨熱同期,所以境內擁有豐富的物產,這一點在地名上也有所體現。例如:綏稜原寫作“綏楞”,因該境東北有“綏楞額山”,“綏楞”是滿語“螞蜂”的意思,因為山上螞蜂多而得名,後來因為“稜”和“楞”同音,遂改為“綏稜”;海倫,為“開凌”之音轉,是滿語“水獺”的意思,河中因盛產水獺,所以命名為海倫河,而海倫市也因此而得名。安達市的羊草鎮屬於世界著名的草原帶,草原上盛產羊草,故此鎮名為羊草鎮;肇東市別稱甜城,同樣是因為當地盛產野生藥草甜草而得名;還有蓮花鎮,此地名得源於當地村西有一個泡子生長蓮花。描述地理位置的地名中有的地名是說明地域所在方位的。望奎縣舊稱“雙龍鎮”,是因為望奎鎮位於頭道烏龍溝、二道烏龍溝中間而得名。又稱“大五井子”,是清朝放井子荒而得名。望奎地名的由來,是指遙望“卜奎”的意思。“卜奎”是齊齊哈爾的舊稱,放荒之初,此地人煙稀少,站在這裡向北可以望見卜奎,故取名望奎[3](P135-136)。同樣用地名錶示方位的還有通達鎮,因為此鎮是通往安達的道路,所以命名為“通達”。有的地名也通過編排一定的順序來表明相互間的方位關係。比如:四站鎮、五站鎮、昌五鎮以及上集鎮和下集廠(今綏化北林區雙河鎮)。四站鎮、五站鎮的地名來源於境內的古驛站名。1736年8月開闢烏蘭諾爾(今肇源縣新站)至呼蘭城(今哈爾濱市呼蘭區呼蘭鎮)之間的一條驛道,共設了六臺站,第四個驛站所在地域即現今的四站鎮,第五個驛站所在地域即現今的五站鎮;而昌五鎮是因清末組織放荒時按排列序位而得名的,當時由南到北劃段,由東向西分井,當地就排列為“昌字五井”,後命名為昌五鎮。肇東,俗名昌五城,以其在昌字五井,故名。設定時,因其地位於肇州之東而稱肇東[4]9(P281)。

二、反映民族文化心理特徵的地名

從民族文化心理特徵上看,綏化市地域內地名的命名也是對當地文化景觀、史實傳說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記錄。地名是人類認知活動的產物,它的產生必然伴隨著一定歷史階段人們的思想觀念的結晶。分析綏化地名的命名可以看出當時統治階級的政治理想以及普通百姓的美好生活願景。

(一)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政治理想地名,對於古代的統治階層來說,不僅是對當地風物景色的描繪,也是統治階級政治理想的記錄形式,表達統治者對這一地區所寄予的政治願望和要求。綏化原名北團林子,因其地理位置位於舊有之南團林子、腰團林子之北,故名。設治時因東北境有綏楞閣山,為取其“吉祥安順”之意,而稱綏化[4](P276)。

(二)反映百姓的美好生活願望統治階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普通老百姓也有自己的生活願望,希望安居樂業,企盼福壽通達,嚮往富貴榮華等等,所以在地名命名時,這一民族文化心理也就自然而然顯現出來。例如:太平莊鎮,以前當地地處偏僻,人煙稀少,而且天災人禍時有發生,所以當地居民非常盼望能夠過上“人壽年豐,天下太平”的日子,故將當地地名改為企盼“吉祥如意”的太平莊鎮;中和鎮在命名時,特意請人從《中庸》一書中選出“中和”二字,取意為“吉祥人和”;太平川鎮因其地處平川而得名,後又取“太平”二字為其命名,表現了當地人民希望生活安定;而昇平鎮取意為“興旺太平,象徵吉祥”,還有諸如勤勞鎮、平安鎮、民樂鎮、永豐鎮等等地名,這些地名都表現了在不斷地歷史變遷和時代變革的情況下,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願望,即平安富足。

(三)記述歷史人物、史實傳說以及人文景觀“北方歷史民族擇定地名,常是依山取山傍水取水,少數亦有取意(或取物)的。取意的地名,所因部族中或本地區發生的為族人所共鳴的事件所引生的”[1](P60)。在歷史傳說中或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都有可能在地名中留下痕跡,例如安達市的任民鎮就是為紀念在剿匪過程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王任民同志而命名的。還有張維鎮,由於張維為清代晚期“捐生拔貢”,取得了現今張維鎮一帶的土地放荒權利,故將此地命名為張維鎮;秦家鎮的得名源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秦魁一家來當地開荒落戶,因這裡地勢較高,立屯後起名為“秦家崗”,後改為秦家鎮;以及因名為常發的一家來當地墾荒定居,故命名為西長髮鎮等等,另外還有據說以山匪張四海命名的四海鎮,以修建火車的工頭的.姓命名的宋站鎮等等。慶安縣,最早稱“於清街”,取之於人名,清代同治年間有一名叫“於清”的農戶移居於此,開墾荒地,後來便將此地取名為“於清”。設治時,以於清二字之音,取“積善餘慶”之意,正式命名為餘慶縣。後因與貴州省餘慶縣重名,故更名為慶城縣,1943年又改為慶安縣[3](P151)。本文來自於《綏化學院學報》雜誌。綏化學院學報雜誌簡介詳見

記錄人物或者民族的史實和傳說,有一部分地名反映了當地居民重視宗族血緣觀念的社會心態,比如綏勝滿族鎮和永安滿族鎮、惠七滿族鎮就體現了滿族人重種族的觀念。還有傳說因在墾荒時發現有一棵榆樹而命名的榆林鎮,人類改造自然所得到的景觀稱為人文景觀,記述文化景觀的地名,比如反映當地居民宗教信仰的龍王廟屯(今名為興仁鎮),還有以駐地名命名的澇洲鎮和以駐地火車站命名的安達鎮等等。安達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安達是蒙古語“諳達”的轉音,是蒙古的官名;另一種說法是:安達取於中東鐵路所經過的安達站,含有“平安到達”的意思[3](P126)。地名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給具有特殊地理位置、自然風貌和一定區域範圍的地方加以約定命名的語言標記。在對地名命名的過程中,往往都會帶有一定的地域文化和不同事情人們主觀思想觀念意識的影響。地名不僅是民眾生活的標誌和見證,更是當地文化的映現和傳承。通過對綏化轄域地名這一語言現象的分類研究,我們不但可以瞭解當地的自然地理特徵、多民族融合的歷史文化特徵,還可以瞭解民族的社會文化心理以及當地所存在的許多文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