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方藝術教育史》的幾點思考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66W

【摘要】《西方藝術教育史》是一部討論歐美,尤其是美國近現代學校視覺藝術教育發展和演變過程的專著,內容涉及專業藝術教育與普通學校藝術教育。上世紀九十年代翻譯到中國以來,對我國的藝術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本文欲就影響中國當代美育發展的西方重要美術理論、思潮及社會經濟文化因素探究與評析,並結合書中的重要歷史脈絡梳理出作為後現代解讀的視覺文字。筆者相信這樣的梳理和解讀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以期對我國視覺藝術教育有所啟示。

關於《西方藝術教育史》的幾點思考教育論文

【關鍵詞】西方藝術教育 視覺藝術

近代的視覺藝術教育發展,縱使理論與教學典範不斷演變和更迭,個別美育理想受時代因素而得到偏重,然而無論在哪一個時期,都絕少有一個一致的視覺藝術教學模式。不同時代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始終圍繞著三個重點:兒童、學科、社會,因時而改變取向。阿瑟艾夫蘭在第一章就告訴了我們視覺藝術教育史總的規律:藝術生產者與藝術消費者在任何文明中都扮演著他們各自不同的角色。歷史上有很長時期提倡藝術教育和接受藝術教育的人大都是社會名流。他們認為藝術藝術教學有著深刻社會、道德和經濟方面的目的。而不同文明對藝術教育的作用、地位和接受藝術教育的人都採取了不同的措施。有些社會認為各種藝術方面的知識是某一社會精英階層的特權,有些社會則認為視覺藝術只是一種適合奴隸和工匠後代的職業。前者是以法蘭西時代為代表的,後者是以古希臘、古羅馬為代表的。

每個不同的社會的藝術教育都有著不同的教育理念。古希臘羅馬強調藝術教育是適合工匠和奴隸的體力活,中世紀強調藝術教育是在神的光環下宣揚神聖的教義。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的重視和天才觀念的誕生,藝術家開始有了自覺意識。17、18世紀藝術教育又受到宮廷的庇護,發展了專業藝術教育。而每一個社會的視覺藝術教育浪潮都有它的時代特徵。例如美國早期的繪畫教育,是為了提高美國機械工業產品的設計,使能與英、法的產品在歐洲市場分庭抗爭因此,訓練精確而純熟的繪畫能力是主要的`美術教育目標。教學方法的特徵是不斷臨摹、重複、程式化的機械學習以及回憶默畫。臨摹的物件是黑板上教師的畫,印刷品及其他作品,以求達到透視及比例準確。

自十九世紀下半葉,歐洲工業革命之後,視覺藝術教育思潮變遷一直隨著科技發展、社會經濟利益、國家政治目的、對兒童發展的研究與瞭解、學習論的新發展與教育理念的變遷等不同因素而開展。每個思潮的興起與消退都循著相同的發展軌跡:從起始的革新形態,漸次普及而成常模,最後蔚然成風,成為正統,而後又隨著新典範的冒升而趨沉寂。但理念的更迭不斷,被淘汰的往往日後以新的形態捲土重來。例如美國十九世紀末應用於工業的美術教育及1910年出現的社會效益取向,至七十年代再浮現建立在行為目標與成本效益上的社會績效思潮;二十年代結合進步主義理念的“創造性自我表現”視覺藝術教育趨勢與四十年代羅恩菲爾德及赫伯特·裡德所強調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兒童中心視覺藝術教育;六十年代以科目改革運動發展起來的視覺藝術課程結構形式,延展至八十年代的卓越藝術教育導向,及至今有關結構與連貫性的課程改革。

1 從中世紀到法蘭西學院

中世紀的藝術教育是以宣揚來世宗教的藝術教育。人的身體是醜惡的,禁慾的。優點是:貴族也從事繪畫。缺點是:藝術教育只是一種傳承,缺乏自由、人性等人文觀念,缺乏創造性。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教育有三個特徵:1)人文主義、人性得到張揚。例如:文藝復興三傑都表達了很多平民的生活。2)社會的改變,贊助者多樣化。例如:美第奇家族贊助的藝術家社會地位得到提高。3)教育、人文思想理論的介入。文學的、歷史的、宗教故事的文字精神,古典主義法則確立。

法蘭西學院則以專制主義聞名。法蘭西王國的統治者系統地把文藝復興的精神放入學院沙龍,供人臨摹。這種嚴謹的學院主義影響了幾個世紀的學院教學。其不足是:把文藝復興的原則變成僵硬、死板的東西。 

      2 英國對美國藝術教育的影響。

1492年,哥倫布首先發現了美洲,到達西印度群島。隨後,西歐各國的探險家、航海家先後登上這塊富饒遼闊的新大陸,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把他們的注意力放在南美洲,而法國人,然後有荷蘭人、北歐人,則把目光指向了北美。在16世紀向新大陸探險的競爭中,英國人顯得有點遲鈍。直到16世紀後半葉,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的國力日漸強盛,終於加入了殖民北美的行列。1607年,英國第一批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到達北美。1732年,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裡,英國先後在北美大陸的大西洋沿岸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狹長地帶建立了13塊英屬殖民地。英國對美國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從藝術教育的角度看有以下影響:

(1)英國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在英國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在美國卻得到很好的發展。

(2)英國牛津大學“藝術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沒能實現,卻在美國哈佛大學實現。

(3)英國赫伯特·斯賓塞的思想誕生於1870年,特別是在美國流行,得到sumner 等人的支援。

(4)弗洛伊德對美國進步主義教育的影響。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是英國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精神分析學說的創始人。他的學說問世後,不僅對美國心理學界激起強烈反響,而且對包括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在內的其它人文科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 西方藝術教育史對我國藝術教育的啟示

中西藝術教育應該是在歷史的交流對話中發展的,將兩者的歷史發展與軌跡加以比較研究會給我們提供一系列十分有價值的啟示,深化我們對當代藝術教育作為人文教育基本特點的認識;進一步把握藝術發展必須藉助國家意識與全民意識統一,遵循智性與非智性結合的內在張力,很好地應對正在蓬勃興起的大眾文化、消費文化與網路文化新形勢等等規律;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在交流對話中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信心。

我國當下藝術教育的繼續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中西對話交流和比較研究,立足本國,大膽借鑑,勇於創新,走有中國特色之路。這就是我們通過比較研究所得到的最重要啟示。我國現代藝術教育發展的歷史證明,中西交流對話和比較研究是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因為,在中西交流對話與比較研究中可以通過“他者視角”,發現自己的差距,借鑑新的經驗,獲得新的動力。特別在藝術教育領域,我國屬於“後發展國家”,在歷史時間上大約比西方要晚一百年左右。因此,我國當下藝術教育發展只有在借鑑西方藝術教育的理論與經驗中,發揚中華文明特有的文化藝術精神,才能大踏步地前進。

參考文獻:

[1] 阿瑟·艾夫蘭:《西方藝術教育史》,刑莉、常寧生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朱光潛全集》第四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