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教媒體優化幼兒教育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8.9K

摘要:幼兒教育中,如果能恰當的利用電教媒體來教授新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高效的完成課堂教學,讓幼兒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如今科技十分發達,只有藉助科學技術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科學教學,高校教學。而且幼兒教育大都是比較簡單,比較熟悉的知識,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積極地學習,還需要電教媒體的幫助。今日我們將詳細地討論電教媒體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有關電教媒體優化幼兒教育的論文

關鍵詞:電教媒體;優化;幼兒教育

一、利用電教媒體轉移注意,穩定幼兒情緒

幼兒年齡小,他們來到陌生的環境裡面對陌生的人,唯一的表現方式就是哭鬧不開心,如果此時在教授給他們所謂的課本知識的話,想必結果是不僅不能教給他們知識,反而會適得其反讓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感到厭倦。所以此時就需要電教媒體的幫助了,幫助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要為幼兒設計明亮色彩鮮豔的外部環境,再加上優美輕柔的音樂,讓幼兒將焦點轉移到明亮的事物上來。此外,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動畫片,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讓幼兒真正進入到動畫片的情境中。教師還應該保持微笑,以親切感來對待每一個幼兒,這樣才能消除幼兒內心真正的恐懼。教師還可以組織遊戲活動,讓幼兒明白坐在他們身邊的小夥伴們是他們真正的好朋友。這樣一來,幼兒便放下了心中的難受與陌生,教師以後的教學也變得容易起來。

二、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可以藉助電教媒體播放視訊動畫之類的,為新學的知識製造一個情景。情景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而鑑定情境教學成功的唯一標準是其對學生髮揮了應有的作用。創設情境需要我們設計情境,首先我們要有計劃、有意識的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情境,即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情境教學應注重科學性,即要適應幼兒的年齡、認知方式、情感特點,以顧及學生的心理需求。最後,情境需要儘量多的學生參與,如此一來,大家才能在情境中娛樂,最重要的是學到了新技能。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就充分說明了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利用電教媒體創設不同的情景恰好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多多使用這種方法。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音樂《小蝌蚪》時,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將蝌蚪的各種生活習慣,外貌,發育過程等製成一個小視訊供學生觀看,這樣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演唱時也對蝌蚪有了一定的瞭解,那麼想必學生會更喜歡這首音樂的。再例如在教授七星瓢蟲的常識課中,以往教師都是一味的讀課本,學生對於大篇幅的文字實在提不起興趣,如果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多展示幾張七星瓢蟲的圖片,學生對七星瓢蟲有了基本的認識後,學生會更想了解它的其他性質,所以以此為目的`的學習,學習的效率肯定會很高。在教唱《小燕子》這首歌曲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句句教唱,勢必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此時,教師利用電教媒體設計一個幻燈片,將春天生機勃勃的現象展現給學生,那麼學生在美好環境的鼓勵下,肯定會努力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

三、利用電教媒體展示直觀,便於知識理解

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可以說基本沒有。所以當學習一些抽象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的幫助,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直觀的知識供學生學習。電教媒體具有直觀性,它能將抽象的事物以形,色,聲等形式直觀的表現出來,在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帶給學生文化知識,以娛樂的形式展現出來還能提升學生對該科目的興趣,提升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學習數字113時,幼兒對數量的概念理解還不夠深,所以此時教師可以將數字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絡起來,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113個字,或者每位學生分發113個瓜子,教師還可以製作相關的圖片和視訊,在具體的實物的表現中,學生能對數字113的概念加深理解,而且這樣課堂會比較有趣。在學習並運用遊、跑、跳等動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製作幻燈片,將這些動作與動物相聯絡並展示給學生,如,魚在水裡遊,馬在地上跑,袋鼠在地上跳。這些動物及其相應的動作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便很容易的就掌握了這些動作的表示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這些動作的模仿,讓學生在瞭解的基礎上真正學會這些動作。再例如,當學生學習認識農作物時,如小麥,高粱,玉米等,幼兒對這些漢字聯想不到其代表的形態,此時教師可以製作一段小視訊,將三種植物的詳細介紹展示給學生,學生在欣賞觀看的同時對植物的形態及其各自的特點都會有比較深入的瞭解,那麼教學任務及目標就完成了。

在資訊時代,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好方法。這些電教媒體將圖片,聲音,視訊等組合在一起,給學生視聽等多種方面的感受,讓學生在感受的同時也進行了知識的學習。但是教師在利用這些多媒體時,應該注意把握度,既不能太多的應用多媒體而忽略了知識的教授,也不能太少的利用多媒體使課堂與傳統的課堂沒有什麼區別。只有應用時間適中,多媒體教學才能發揮它本應該發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