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位置區域提示下視覺注意範圍等級的ERP研究

才智咖 人氣:1.92W
固定位置區域提示下視覺注意範圍等級的ERP研究
【內容提要】研究視覺空間注意中注意範圍的腦內時程的動態變化。被試為14名青年人,使用固定位置的、3種不同直徑的線圈作為注意範圍的區域性提示,祛除空間定位因素的影響,記錄反應時和事件相關電位(ERP)資料。結果顯示:提示範圍由小到中等時,反應時延長,而由中等到大範圍時,反應時縮短;提示物和靶刺激誘發ERP的早成分(N1、P1)不受提示範圍大小的調節,而其P2、N2的波幅與潛伏期均明顯受到提示範圍大小的影響。這些結果說明:①視覺注意誘發的P
1 前言
  視覺資訊加工是知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選擇性注意在視覺加工中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其中不同範圍注意的神經機制至今還不明確。除了通過測量反應時、眼動等外顯指標外,ERP是一種很有效的研究手段。ERP不同成分中包含著豐富的腦加工時程與功能區分佈的有關資訊[1],分析這些資訊將有助於深入瞭解視覺中不同範圍注意的獨特機制。
  20世紀中期已經看到,識別提示下靶刺激的反應時快於無提示靶刺激的反應時,前者的準確率也大於後者[2,3]。視覺空間注意的ERP研究提供了更多有力證據,以往實驗結果認為與視覺注意密切相關的成分包括C1(50~90ms)、P1(80~130ms)、N1(140~200ms)等[4]。在傳統實驗中,較經典的兩種提示範式是符號性提示(symboliccue)和區域性提示(locationcue)。符號性提示是通過箭頭等符號提示靶刺激將要出現的位置,區域性提示是通過閃爍等方式,直接標示出靶刺激將要出現的區域。這兩種提示均得到了兩方面的結果:有提示靶刺激引起的P1、N1波幅大於無提示靶刺激引起的波幅[5];有效提示(提示資訊為真)時的P1、N1波幅大於無效提示(提示資訊為假或中性)的P1、N1波幅[6,7]。這兩類實驗正規化研究了提示下視覺加工的機制,但都沒有關注到注意範圍大小的影響。在這兩種正規化中也存在注意範圍的作用,但主要是空間方位的作用,即靶刺激出現在什麼方位。
  至今關於視覺注意範圍等級的ERP及其腦機制的研究還很少。在我們最近的研究中,涉及了視覺注意空間等級的腦機制研究,對空間注意的範圍進行了分級[8,9]。三種不同大小的方框在螢幕的不同位置隨機出現,令被試據此尋找並辨別靶刺激。結果發現靶刺激誘發的P1波幅隨提示範圍增大而增大,頭顱後部N1成分的波幅隨提示範圍增大而減小,而提示物誘發的頭顱後部N1成分的波幅隨提示範圍增大而增大。這項實驗研究了注意範圍因素對視覺加工的作用,但由於提示物出現的位置是隨機的,所以混入了空間方位因素的影響。
  本實驗對於羅躍嘉等提出的空間注意分級方法進行了改進,祛除了由於位置隨機呈現提示物而混雜的空間方位因素,首次使用固定位置提示研究空間注意範圍,純化了視覺注意範圍因素的效應,以便更深入的探討視覺注意空間等級的腦機制。實驗同時記錄提示物與靶刺激誘發的,討論提示範圍大小和ISI(提示與靶刺激的間隔時間)對ERP的影響,進而探討潛在的腦活動機制。
    2 實驗方法
  2.1 被試
  為14名健康青年人(男性7名,女性7名),作為有償被試,皆首次參加ERP實驗。年齡範圍18~20歲(平均18.7歲),均為右利手,視力正常或矯正後正常。
  2.2 刺激材料
  刺激在14″彩色顯示器上呈現,刺激序列為“背景——提示——靶刺激”。背景為視角13°的白色圓,圓心位置有黑色小十字作為注視點。提示物為3種大小不同的黑色線條圓圈,圓心均在螢幕中點,直徑視角分別是11.4°、7.6°、3.8°。提示後同時呈現月牙形符號(視角為0.92°×0.76°)共11個,其中靶刺激為1個縱向月牙,凹面向左或向右;另外有10個橫向月牙為分心刺激,凹面向上或向下。所有月牙出現的位置是隨機的,且彼此間不重疊。除了10%的刺激序列未進入疊加,靶刺激總是出現在提示範圍內,即提示的有效性為100%。提示與靶刺激之間的間隔(ISI)分為短(400~600ms)、長(600~800ms)兩組。
TAGS:erp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