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論文:高中音樂啟始課

才智咖 人氣:1.52W

教學目的:

音樂論文:高中音樂啟始課

一、引導學生從感性體驗入手,認識瞭解音樂要素及音樂表現手段,探索音樂藝術的特徵(第一課時),高中音樂啟始課。

二、通過聽賞及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通過聽賞及討論,使學生初步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進而逐步提高審美情趣(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一、《祖國頌》混聲合唱(第一課時)

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頌歌體裁。全曲旋律寬廣,速度從容,氣勢巨集偉,共分三部分。

全曲通過節奏、旋律、速度、力度、人聲音色的變換及和聲的運用,將歌曲的情緒表現得暢快淋漓。

二、《藍色的多瑙河》管絃樂曲

約翰·施特勞斯作曲。樂曲由引子和五首小圓舞曲及尾聲構成。此曲音樂形象鮮明,而其造型因素在引子 中尤為突出。連續湧現的五首小圓舞曲各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比。在五首小圓舞曲之後是結構巨集偉的 尾聲。在這裡,作者大膽地引進了一些新的主題素材,並將前面各段圓舞曲中的旋律以新的面貌出現,把歡樂 的情緒推到高潮並在高潮中結束,音樂論文《高中音樂啟始課》。

三、《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第四樂章合唱部分(第二課時)

這首合唱是貝多芬依據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同名詩歌寫成的。內容反映了貝多芬時代人們的政治願望:“ 四海之內皆兄弟”,“億萬人民擁抱起來”。

《歡樂頌》主題的最後一次變形用四重唱來表達,後來因加入合唱,情緒更加熱烈。此時,音樂的速度在 加快,打擊樂器重又加入,從而爆發出更大的威力,歡樂籠罩著一切,合唱和樂隊一起懷著極度興奮的激情, 讚頌歡樂,並號召萬民擁抱起來。最後,這部巨集偉的`交響曲在歌頌全人類團結友愛的樂聲和勝利的歡呼聲中宣 告結束。

課時:

兩課時

教學重點:

感受、認識音樂要素及音樂表現手段在音樂作品中所起的作用,進而初步理解什麼是音樂藝術。

教學方法:

以聽賞為主,對比、分析、討論相結合,並用電腦作曲系統輔助教學。

教學用具:

錄音機、錄影機、電腦、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1'

二、正課29'

1.音樂要素(板書)

(1)節奏:請學生跟老師敲擊幾種節奏, 並說出它們所表現的情緒。

聽賞:合唱《祖國頌》

提問:說出第一部分的節奏特點及所表現的情緒。

老師根據部分學生的回答概括:男高音聲部領唱時節奏舒展,表現了豪邁的氣概,接下來三聲部合唱呼應 的部分,節奏明快富有彈性,表現了積極向上,奮進的情緒。

第二部分:節奏和緩,句法悠長,表現了一種讚美之情。

提問:第三部分與第一部分的關係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