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路徑研究

才智咖 人氣:1.8W

摘要:本文以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為研究物件,在對大學生創業精神的概念、特點等基本內涵研究的基礎上,從大學生個體自身和客觀環境兩個方面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創業精神的要素,並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精神現狀與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後提出了培養的路徑,以期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的提升有所裨益。

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路徑研究

關鍵詞:創業精神;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培養路徑

一、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基本內涵

(一)概念界定。

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以“創業精神和大學生”為主題進行搜尋,檢索到相關度較高的文章826篇(包含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及報刊),並且隨著時間推進而逐年增多。研究的學科涉及較廣的是哲學、心理學及行為學等。

對“創業精神”概念的研究,國內學者多從各自學科背景出發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本文在借鑑前人學者觀點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群體的特性,將其定義為:大學生創業精神(under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指的是大學生個體尋找、利用機會,在自主創業的過程由認知、意識、個性、意志和行動力構成的一種精神力量。[1]

(二)特點。

(1)自覺能動性。自覺能動性是大學生創業精神實施的首要因素。大學生在創業知識的儲備、創業意識的覺醒、創業意志的堅定、創業行為的實施,以及對創業環境與趨勢變化的發現與追求,特別是尚未被人們所關注的環境與趨勢,都必須發揮自覺能動性。[2] (2)思維創新性。創新性是大學生創業精神實施的重要支撐。大學生進行創業往往受到資金、經驗、人脈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突破思維的侷限,通過創新、變革、轉換、引入新的產品、服務或新的方式,滿足其潛在需求者的需要就成了創業成功與否的首要因素。(3)實踐操作性。操作性是大學生創業精神實施的重要保障。大學生通過發揮自覺能動性,尋找到的創業機會是能夠為創業者所用的,可以真正實施的機會。(4)業績追逐性。對業績的追逐是大學生創業精神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保障。大學生創業個體在創業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於現狀,而是對事業的發展、業績的增長充滿激情與渴望。也正是這種對事業增長的追逐,促使了大學生創業個體克服遇到的困難,保持創業熱情,實現創業的目標。

二、影響大學生創業精神的要素分析

(一)個體自身要素。

(1)創業知識。指的是大學生個體對所從事行業的知識的儲備和對創業本身內涵及相關規範的理解和認知。大學生對創業知識的儲備程度越高,對與創業相關規範的理解越全面與深入,其越有可能獲得成功。(2)創業意識。指的是大學生個體對自主創業行為的自我覺醒程度。這也就要求大學生個體要有敏銳的對環境與趨勢的觀察力,能及時的發現機會;此外還要有創新的意識,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最終實現對創業意識的覺醒。(3)創業意志。指的是大學生在創業實踐的過程中,為實現創業目標自覺地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4)創業者個性。指的是大學生自身的氣質、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徵在創業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5)創業行動力。指的是大學生在認識、情感、意志等因素的支配下,實際進行的創業行為的執行力。它是創業精神的外在體現和綜合反映。

(二)客觀環境要素。

(1)家庭方面。1)家庭對個人創業的支援。這主要體現在:一是家庭的情感支援,表現在家人對創業是否持積極的態度;二是家庭的經濟支援,表現在家庭是否提供經濟方面的資助。2)家庭對個人發展的期望。家庭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更多的是家庭對其未來職業發展的期望,如果家庭對子女的個人發展有明確的目標,就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3)家庭的教育風格。如果大學生的家庭開放強、鼓勵挑戰自我,或者注重對子女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自主決策能力的培養,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2)學校方面。1)學校創業氛圍的營造情況。學校創新創業文化的營造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意志、創業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2)學校提供的創新創業的條件。具體包括: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的硬體和軟體條件,以及在學生遇到問題和困境時,能否及時的提供相應的支援和解決方案等。

(3)社會方面。1)國家在創業政策、環境方面的支援力度。這些包括:國家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的經濟政策及其氛圍等。2)相關企業的支援力度。這些包括: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的態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的便利條件等。

三、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存在的問題

(一)個體自身方面存在的問題。

(1)創業知識儲備不足。現今的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對旅遊社、旅遊飯店、旅遊商品、旅遊營銷等相關專業知識瞭解的不夠;還因為缺乏社交智慧,不善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2)創業意識覺醒較晚。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較深、人生閱歷不足、旅遊相關行業相對複雜等因素的影響,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自我覺醒較晚。(3)創業意志不夠堅定。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受課程較緊,學校、同學、家庭的不認同,創業初期資金、管理、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家庭溺愛和包辦現象的突出,“眼高手低”現象的存在,吃苦精神、挫折教育的'相對缺乏,還有旅遊行業的特殊性與複雜性等原因的影響,導致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在遭受挫折後很難繼續堅持下去。(4)個性與職業的不匹配。根據霍蘭德的職業型別匹配理論,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可能存在自身的氣質、性格和能力與所從事的工作不匹配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創業效果。(5)創業執行力不足。雖然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對創業意識、興趣有所提升,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力度明顯不足。

(二)客觀因素方面存在的問題。

(1)專業管理方面。1)創業教育認識的誤區。雖然學校認識到了創業精神、創業教育對於旅遊管理專業學生髮展的重要性,但多將之作為提高學生就業率的手段。表現形式也多以創業講座、創業競賽、大學生創業園區為主。這在本質上是創業實務教育,不是真正的創業教育。2)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缺失。我國多數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沒有開設跟專業相關的創業課程,即使有也多是依託學校開設的選修課進行的,與專業銜接性不大。而且這些課程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課程之間不具有嚴謹的邏輯結構,沒有形成完整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3)“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缺乏。旅遊管理專業的創業教育具有極強的專業實操性,這就要求授課老師是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人才,但因我國旅遊管理管理專業教師的經歷多為“從學校到學校”,大多缺乏專業的實踐經歷,很難將理論知識與創業實踐有效融合。4)創業實習基地建設落後。雖然多數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都已意識到實習基地的重要性,但要麼因為學校資源緊缺導致校內實習基地缺失,或因資金緊缺、教學人員不夠,校內實習基地淪為擺設;要麼因為管理經驗不足或與校外溝通不夠,校外實習基地成為學生打工的場所,不能發揮其實習、培訓、創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