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讓我揭下你的“紅蓋頭”(李菊明)

才智咖 人氣:2.86W

文言文,讓我揭下你的“紅蓋頭”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堵城中學  李菊明

文言文,讓我揭下你的“紅蓋頭”(李菊明)

 文言文,傳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長期以來,我們對於它的教學,傳統地採用“讀講式”“漸進式”教學法,從字詞的講解,到一句一句地翻譯,直至全篇,曲解、貶謫了諸如《小石譚記》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學習文言文枯燥無味,機械有餘,教師的教學實績也差。為此,我沉浸在深深的反思之中,我認為:文言文的教學應該沒有完全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應該讓靈活、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走進課堂。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學生預習,基本過關。
 一堂成功、高效的文言文教學課,學生的預習是關鍵。在設計《小石譚記》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掌握疑難字音,如嵁(kān)、坻(chí)、俶(chù)、悄(qiǎo)、卷(quán)、明滅可見(xiàn)。再詮釋重點字詞之意,如,隸:跟著。逝:游去。佁:呆呆的。悄愴:憂傷的樣子。接著注重詞類活用和古今異義的字詞。例如:心樂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感到)……快樂)。斗折蛇行(名詞用作狀語,像北斗那樣,像蛇那樣,分別作“折”、“行”的狀語)。悽神寒骨(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悽楚,使……寒冷)。“近岸”的“近”,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靠近”。關注文言句式。文中涉及有省略句、意動句、使動句。如“如鳴佩環”中省略了“(珮環)相撞發出的聲音”。“心樂之”為意動用法的意動句, “悽神寒骨”是形容詞的使動句。其次是瞭解寫作背景。作者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常以遊覽山水自誤,到處搜奇覓勝,隨筆寫成遊記,來排遣胸中的苦悶,抒發政治上受迫害的痛苦心情。著名的山水遊記《永州八記》就是這樣寫成的。《小石譚記》是《至小丘西小石譚記》的簡稱,為《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歷來為後人所傳誦。最後一點就是雖然本文沒有觸及通假字,但是也是過關時不可或缺的知識點。綜上所述,無論是字音,重點詞語的解釋,詞類活用、通假字,還是文言句式和創作背景等環節都要儘可能地在預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採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去學習,同時注重自身對課文的理解,領會和積累,為教學流程的順利展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掌握了柳宗元《小石潭記》創作背景,再讓學生全身心入情、入境,就能激起學生情感共鳴,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激發並保持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地合作探究,才能達到疏通並理解文意的良好效果。我是這樣設計其流程的:
 1、朗讀課文。“熟讀深思子自知。”朗讀,能夠讓學生克服語言障礙,跳出時空隔膜,領悟柳宗元的真實情感。為此,我設計了多種閱讀方式:①師範讀:聲音洪亮,把握節奏,抑揚頓挫,傾注情感,以身示範,打動學生,讓他們產生朗讀的強烈慾望。②自由讀: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閱讀,努力求得讀準字音,不隨意添減字。用這種“最喜歡的方式”讓學生讀書,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學生閱讀的特長。③小組仿讀:要求學生防照錄音、老師的範讀來讀,並在防讀過程中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④全班激情朗讀:感知課文,全班齊讀,讀出節奏、語氣,讀出文章的情意,讀出文章內涵。通過以上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讀出了《小石譚記》的音韻美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嚐到了朗讀文言文的甜頭。
 2、對比翻譯,確定正確答案。在教學《小石譚記》時,首先讓學生總結翻譯的方法。我問學生:現在請柳宗元先生為我們做導遊,讓我們小遊客聽聽他關於小石譚的介紹。可是柳先生的話有很多不理解,這咋辦呢?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看文下的註解,查工具書及相關資料,還可採用調換、增補、刪除等方法,找到正確的方法之後,我讓學生對照課文,逐句逐段地進行獨立翻譯,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翻譯對比交流,有分歧的地方合作商討,最後形成小組意見在班上交流,最後確立一個基本的正確答案。
 3、體會心境,提煉中心。柳宗元參與王叔文變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此悽苦是他感情的主基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閱讀之中,我就要求學生注意體會作者這種心境。在第四段中,作者著力渲染小石譚的幽靜,這裡“野樹環合,寂寥無人”、“其境過清”,不能久留,實在靜寂極了,甚至讓人感到心情悲涼、寒氣透骨。作者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裡,透露出作者孤悽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教給學生抓題眼段的方法,是準確提煉文章中心的關鍵,也是培養一種綜合分析能力的具體體現。
 4、句段賞析。談到本文最精妙的句段,非第三段莫屬。為此,我是這樣引導的:小石譚的潭水如此清澈明淨,那麼它的源頭在哪兒?這時學生自然將他們的視線投向石譚西南方向。原來有一條小溪逶迤而來,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溪水又像一條蛇在遊動,有時明亮,有時暗淡,溪岸高低不平,犬牙交錯。學生對這裡的語言基本能如此作出評價:這裡作者巧用比喻,讓人感到具體形象。用北斗七星的曲折來比喻溪身的情狀,用蛇的蜿蜒爬行來比喻溪水的流動,用犬牙的交錯比喻溪岸的凸凹不平。比喻皆新奇獨特,足見其造語之工。其次,文中寫游魚的第二段也激發了學生的賞析興趣。學生既看清了寫法上與第一段的'不同,亦變“移步換景”為定點特寫,又認知了對游魚的描寫,栩栩如生。水中的游魚不像在水中,而像在空中游動。游魚和潭水在這裡互相映襯。魚之樂,水之清,給作者以歡樂。但也有少數同學提出了新穎的見解:縱觀全文,這裡作者的歡樂是“片刻”的。重要的是作者以樂襯痛,痛之苦,痛之深。
 三、大膽想象,拓展探究。
 適度適時的拓展探究是文言文教學的必要延伸和補充,它具有鮮明時代感的新鮮元素,與文字內容息息相關,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我是這樣展開拓展的:
 1、體驗生活。作者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時,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愁悶。我問大家:你心情不好時會怎麼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回味生活,積極思考,互相討論交流。這時我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大家在討論中撞擊心靈的火花。-------學生吳瀟這樣說:我心情不好時,會大哭一場。找個沒人的地方肆無忌憚地任淚水流滿臉頰,讓它沖走內心一切的愁緒,把委屈、難受、鬱悶統統排洩出來,哭過後,把淚擦乾,頓覺心情舒暢多了。原來我太在意的想不通的東西也想通了。-------學生塗志成這樣說:我心情不好時,會找好朋友傾訴。把心中所想到的全說給朋友聽,請他幫忙出主意。得到他的安慰,與他同哭笑,會覺得原來這個世界自己並非孤軍奮戰,還有朋友理解我,幫助我。如此想來,心情馬上好多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面對同學們的精彩發言,我總結到:生活是萬花筒,有時讓你喜怒,有時讓你哀樂。心情不好時,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調節一下,才能精神重抖擻,雨後見彩虹。
 2、開發設想。學習完《小石譚記》以後,小石譚的自然景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順勢置疑:假如你是一名旅遊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被聘為小石譚旅遊開發區總經理助理,總經理要求你擬訂一份開發計劃書,你的構想是什麼?請談談你的創意。思考片刻之後,學生們紛紛從開發計劃應注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重、積極倡導綠色旅遊、保持和發展自然特色、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創意。在老師的置疑和學生的解疑過程中,學生的探索精神得以培養,個性得以張揚,民族傳統得以傳承,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得到提升。
 總之,文言文的教學關鍵在於讓老師成為課堂的主導,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個性思維去賞讀文言文,用自身的體驗和情感去解讀作品,對作品的關鍵點和疑難點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探尋,老師輔之相應的適時引導,我們的課堂才能充滿生氣與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論文
 2.同步教輔資料
 3.人教實驗版八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