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古文教學中對學生應增強的四大教育

才智咖 人氣:3.08W

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淺談在古文教學中對學生應增強的四大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幼兒園直至大學的教育、育人全過程中去,特別要發揮好課堂主渠道作用。熱愛祖國是最純潔、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也是最無情的情感。我們要在課堂上反覆強調和灌輸,要在學生思想上打上這樣一個烙印: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例如,在講解陸游的《書憤》、《示兒》時,要突出講解陸游的強烈的愛國之情。他寤寐不忘中原,愛國思想愈益深沉,直到臨終,他還寫出了愛國遺囑《示兒》,這是詩人最後的號召。又如,講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第四段的“古仁人之心”時,要講出作者真正的生活理想:悲喜不能隨物轉移,憂樂俱在天下,即憂在人先,樂在人後,立意於天下兩字。無論是講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是誦讀秋瑾的“拼將十萬頭顱血,需把乾坤力挽回”,都要把其中蕩氣迴腸的愛國情結講深講透講實,以便喚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進行熱愛人民教育

忠於祖國、熱愛人民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在授課過程中要時時凸顯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感恩人民、服務人民。例如,在講授先秦文學時,首先要講清藝術起源於勞動,人類最初的藝術活動是與勞動生產緊密配合的,勞動人民創造了藝術。為廣大人民服務的人民文學還是佔有重要位置的。在講解《詩經》中的名篇《伐檀》《碩鼠》時,要著力講透作品反映出的人民強烈的反抗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如高爾基所說:“人民不但是創造一切物質財富的力量,同時也是創造精神財富的唯一無窮的源泉,他在創作的時間、美和天才上都是第一流的哲學家和詩人,這樣的詩人寫出了人間的一切偉大的詩篇和悲劇,也寫出了其中最偉大的一篇———世界文化史。”通過授課,要讓學生懂得人是大自然的奇蹟,是社會的奇蹟。

三、進行明辨是非的.教育

古典文學破除自私自利,明辨善惡、是非是德育的又一個重要內容。古人云:“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②例如在講授《紅樓夢》中的“護官符”、《西廂記》中的《賴婚》、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文學作品時,要從人物形象分析入手,揭示當時社會的黑白、善惡、美醜與真偽。讓學生認識到: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是竇娥生活的那個時代善惡發生了錯位,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巨大優越性。

四、進行美育教育

別林斯基說:“美育與德育是親姐妹。”康德認為:“美是道德的象徵。”道德的階段只有通過審美的階段發展。例如講李白的詩,不可忽視的是他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在他筆下的山川、田野和河流的獨特的美構成了祖國的美。他寫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長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寫峨眉“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要在這些詩的賞析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情緒。正如孔子所說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若學生在樂山樂水中,審美情操得到陶冶,那麼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古典文學中除了描寫自然美之外,還有很多是描寫人物美、社會美的。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楊妃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陶淵明《桃花源記》描繪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象:“相命肆農耕,日入從竹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他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人民的要求,是大家同樂的美好社會。學生在認識這些自然美、人物美、社會美的過程中就能慢慢學會審美,陶冶情操,審美教育能使學生性格變得高尚優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古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熱愛人民教育、明辨是非教育和審美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四者都不是孤立進行的,要互相結合,互相滲透,把這四種教育作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使學生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健康素質均衡得到發展,成為新世紀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