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中數學教學中的生本教育

才智咖 人氣:5.41K

摘要:生本教育作為當前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是目前國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教育模式之一。生本教育的本質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一切教學環節從學生出發,使學生自身發揮學習的主動權,激發學生的個人潛能。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全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淺談國中數學教學中的生本教育

關鍵詞:國中數學;生本理念;教學情境

一、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是生本教學的起點

“主”指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以及教育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的“三主”體系。日常的教育教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教學,因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有效時間來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後續學打下基礎。除此以外,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教育教學主體,採取全面的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採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全面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枯燥乏味的傳統教學中掙脫出來,真正的學到知識,從而真正的達到教育教學目標。

二、注重興趣的激發,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主人

1.製造懸念,引發衝突。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這正是推動學生主動認知的內在動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藝術,製造懸念,以引發學生認知衝突,讓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這樣自然就可以換來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與積極的'探究行為。2.生動故事,吸引關注。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這是學生不喜愛數學的一個主要原因。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來呈現原本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更能增強數學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更能激起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激情與動力。3.趣味遊戲,寓教於樂。學生天性活潑好動,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可以將遊戲引入數學教學,設計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的數學遊戲活動,真正實現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展開快樂而主動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成為快樂的學習者。

三、課堂教學情境的建立

1.課堂教學中的靈活使用。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不能再對教學內容進行繼續深入,因為學生會由於這些問題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學習障礙,很難進行順利地學習,教師需要及時地轉變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學生繼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解決,學生在享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之後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數學的學習中。2.教師要組織好。學生在國小階段一般都是在教師手把手的幫助下進行學習的,因此,學生在剛進入國中時會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這時需要幫助學生組織好學習,讓學生能夠有條理的進行知識點的理解,並且充分發揮學生在國中數學課堂中的學習主動性。

四、設計問題要結合生本教育的思想設定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中心要點,有了問題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進行問題思考,去追問和探索問題的答案,並且與老師之間產生互動,真正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之間對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緊抓學生思維的特點,為學生制訂多種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習材料,創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授“函式”這節課時,創設的教學情境是:兩個商場同時在做促銷活動,甲商場是全場八五折出售,而乙商場的促銷手段是:凡是一次性到本店購買商品滿300元,便可享受八折貴賓卡一張。請同學們幫老師做一次決定,到哪家商場購買物品更划算?學生便會被調動起興趣,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將相應提高,學習主動性被調動起來,那麼教學效果也必定明顯提高。

五、注重思維的培養,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1.以問題來啟用學生的思維。疑問是智慧的開始、發現的基石,是開啟學生創新思維之門的鑰匙。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運用問題的激趣啟思功效,以問題來引領教學,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啟用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來展開獨立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良好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思維。2.在操作中來培養學生思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就必須要將手與腦結合起來,在操作中學習這也正是新一輪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操作中動手動腦,手腦結合,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來製作可以上下滑動的模型,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操作來直觀地認識到這個模型可以變成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梯形等,進而在積極的動手與動腦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本節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曲曉輝.生本理念下國中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分析[J].中華少年,2016,(24):188-189.

[2]韋鳳蓮.生本理念下國中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3.031